申论模拟卷二
给定资料:
1.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S 省Q 县在推进城乡融合,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中以“五化”得 “五心”,力促城乡融合发展,在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竹艺名城的征程中再立新功。
“我坐的这趟5路车很准时,上车坐着很舒服,车里很干净。”Q 县 B 乡村民老刘对城乡公交这一年来的变化赞不绝口,“从城里到我家只需要两元,很方便!”公交车 是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也是展示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Q 县从城市到农村,干净舒适的公交车四通八达,让群众更加顺心。
据悉,在交通、水、电、气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上,Q 县坚持基础设施全域布局,突出内外并重、一体建管。
Q 县新建“四好农村路”200千米,农村公路占比88.42%;开通城乡公交线路 17条,建制村通班车100%,群众半小时、2元钱进城返乡,畅通县域交通循环; 2022年成功创建 “S 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在全县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到乡村覆盖率达80%,污水有效处理的行政村达100%,覆盖人口 12.98万人;100%建制村电力供应稳定,天然气管网农村入户覆盖率达92%;县域内 4G 网络全覆盖、5G 网络中心城区覆盖,正向乡村延伸。
“过节期间要送亲戚朋友礼物的,您拿我们家‘赚头’去送很有意义,‘赚头’ 就是咱们家的猪舌头,吃了‘赚头',年年月月都有赚头,日日都开心。”在Q 县 V 美食公司直播间里,主播正在通过网络售卖腊制品。 V 美食公司一年直播260余场次, 营业额100余万元,创造了不少业绩,同时也让全国各地的人们通过腊味认识Q 县、了解Q 县、喜欢Q 县。得益于电商和物流网络发展,V 美食公司一年外销产值逾千万元,还带动了2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
专业化的电商服务体系,推动了Q 县柑橘、竹编和腌腊制品等农产品销售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 Q 县桠柑产业产值达20亿元,竹产业综合产值达70亿元,腌腊制品网销品牌全国知名,全县网络零售额25亿元以上、增长11.27%。Q 县两次获评 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是全省首个电商顺差县,是全国川味香肠腊肉最大 货源地,带动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城乡收入比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越来越多的城乡群众享受到了信息时代的“数字红利”。
T 镇 K 村的长者食堂开业后,在外工作的儿子给86岁的父亲老兰交钱报名吃饭, 一顿饭6元钱。 一开始,老兰舍不得让儿子花这个钱,吃过几次后,现在午饭和晚饭 都来长者食堂吃。自从有了长者食堂,村里的老年人变得活跃了。住得近的老人饭点 前相约着溜达过来,围坐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
2023年,围绕服务“一老一小”这个牵动万千家庭的特殊群体,聚焦亲民化,Q 县筑牢保障防线,让群众更安心。
在养老方面,Q 县建成养老服务区域中心,构建城市15分钟养老服务圈;探索多 元化老年助餐模式,制定低偿助餐服务收费标准,按照午餐、晚餐6元/餐/人,“ 一 荤一素一汤”供应,远低于市场价格,年服务老年人4万余人次。
在托育方面,Q 县升级改造8家托育服务机构,提供托位830个。托育服务二期 项目的建设,于2023年12月底投运,新增180个托位,逐步解决婴幼儿托育难的问 题。教育、医疗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两件大事。Q 县立足实际,主要在集团化上下功夫,要让群众更加放心。
在教育方面,Q 县深化“学联体”建设,坚持幼儿园集团化办园、小学共同体办 学、初高中衔接全部进城,推动5所县城优质学校帮带5所乡镇学校(幼儿园)。
在医疗方面,Q 县统筹整合资源,启动Q 县总医院和医疗次中心建设,推动信息 一体化平台覆盖80个镇村医疗机构,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打通政务 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政务服务更加便捷, 一直是Q 县委、县政府的努力方向。在T 镇 K 村,建成投用一年多的 “K 村便民服务站”里,沙发、茶水一应俱全。2023年10 月27日,走进服务站,办事群众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填报相关材料;几位老人在旁边休闲区轻声交谈。“我在家里带孙子,长久以来,办保险、取钱的业务都要到镇上去办理,现在村里也可以办,太方便了。”来服务站办事的老人说。
2021年以来,Q 县全覆盖对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 站进行“三化”改造。同时,Q 县下放130项县级事项权限到乡镇,建立健全代办服 务机制,组建由村组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组成的便民服务代办队伍600余名,不 断满足人民群众办事需求,让群众更加舒心。
2. 记者跟随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X 县督察,2023年3月28日,记者 来到X 县某矿业公司的石灰岩、铝土矿矿区。沿着山路盘旋到达作业场坪区后,只见 露天堆放着部分矿石余料,在阳光照射下一片黑亮。
记者查阅其采矿许可证发现,该矿区面积0.0946平方千米,年开采规模26万 吨,许可期限是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2021年就应停产。“我们通过调阅生产 记录、现场查看开采面,发现了比较新的凹槽状刨拉痕迹,初步判定矿区存在无证开 采行为。”督察人员介绍说。经核查,截至2023年2月,该矿区非法开采矿石共计24万吨。
记者查阅了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新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其中第十五条、 第十六条明确规定,采矿权人应当严格执行经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 案,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由采矿权人负责治理恢复,治理恢复费 用列入生产成本。
虽有明文规定,X 县当地一些矿山仍然存在重开采、轻修复的问题。记者从督察 组提供的有关材料中看到,S 矿业早在2015年就编制了为期5年的《矿山地质环境保 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但督察时发现,该公司两矿区未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开展生态修 复治理,2021年应建设900米废石堆场的挡土墙实际仅建设180米,要求种植1000株 松树和2号平台3600平方米覆土均未实施。
记者了解到,延续采矿证的前置条件包括矿区没有违法行为,履行边开采、边治理任务,矿区有储量核实报告、开发利用方案等。然而,Z 矿业因越界开采、侵占土地先后受到自然资源、林草等部门3次行政处罚,在生态修复并未完成的情况下,当 地审批部门仍为其延续采矿手续。在检查验收方面, X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2020年 11月组织验收S 矿业两矿区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所出具验收意见为“治理效果 较好,同意通过验收”,与督察组发现的事实不符。
督察人员介绍:“各地对非法采矿的治理,大都依照政府出面统一组织,成立各 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合执法机制。值得一提的是,虽说乡镇政府是打击非法采矿活动的 责任主体,但是有些乡镇政府没有正确处理好非法采矿活动与发展地方经济的关系。 部分乡镇政府为了扩大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对非法采矿活动态度‘暧昧’,甚至暗中支持。”
督察人员介绍,矿山的开采经营、修复治理等涉及自然资源、发改、生态环境、 财政等多个职能部门,具有项目审批环节多、监管周期长等特点。此外,由于矿产资 源开采利润高, 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进行非法开采,违法方式也越来越隐蔽,从而加 大了监管难度。
据统计,2018年以来, X 县共查处违法采矿案件72起。虽然采取了行政处罚等 措施,非法开采行为却屡禁不止。比如, G 镇铁矿2021年3月因非法开采5 .5万吨 矿石受到行政处罚后,当年11月又非法开采矿石15.4万吨。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自2020年开始,铁粉价格一路上涨,带动矿价持续走 高。一些不法分子受到利益驱动,私挖乱采行为自然多发。
现实中,非法采矿需要付出的成本往往并不算高。督察组在问询谈话中了解到, 2022年初部分执法权下放后,违法采矿案件就由乡镇负责立案查处,处罚措施通常为 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定比例的罚款。在确定违法所得数额时,主要依据为第三方机 构测绘结果。
记者查阅当地数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发现,非法开采矿种均被认定为市价约1.5元 每立方米的砂石,甚至一些矿权范围显示采矿类型为铁矿、金矿的矿区也是如此,罚款数额相应也就低。如其中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对非法采矿企业“没收违法所得砂石料17250元,并处以违法所得5%罚款862.50元。”
“整治矿山私挖乱采行为,只靠行政处罚还不够。”Z 政法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 院侯院长受访时表示,行政处罚仅意味着涉事企业承担行政责任,并不代表其可以不 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这一民事责任。如果涉事企业在接受行政处罚外,还要进行生态 环境损害赔偿与生态修复,有关违法成本将大大提高。
3.2025政府省工作报告提到: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新挑战,我们应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以先行之志、示范之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省委召开十三届五次全会,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和特区精神,系统部署500多项具体改革举措,彰显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决心。我们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在投融资、国资国企、数字政府、财政资金“补改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集成式改革成效显现,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顺利完成,首批10个营商环境改革试点落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成为广东鲜亮的品牌。
作答要求:
一 、请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 Q 县是如何以“五化”得“五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20分)
要求:(1)全面、准确、有条理;(2)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1. 基础设施一体化,群众更顺心。 坚持基础设施全域布局,畅通县域交通循环, 扎实推进水、电、气进村入户,网络覆盖全域。
2. 电商服务专业化,群众更开心。发 展电商和物流网络,推动产品销售致富,带动村民就业。
3. 养老托育亲民化,群众更 安心。构建养老服务圈,探索多元化老年助餐模式;升级改造、建设托育服务机构。
4. 教育医疗集团化,群众更放心。深化“学联体”建设,坚持幼小集团化、共同体办学、初高中衔接全部进城,推动县乡优质学校帮带;统筹整合医疗资源,推动信息一 体化平台全面覆盖。
5.政务服务便捷化,群众更舒心。对服务站进行“三化”改造; 下放权限到乡镇,建立健全代办服务机制,组建便民服务代办队伍。
二 、请根据“给定资料2”,梳理当前X县矿山产业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 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30分)
要求:(1)问题梳理全面、准确、有条理;(2)所提建议与问题相对应、切实可 行;(3)字数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问题1:主管部门监管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部分矿区存在无证开采和重开采、 轻修复的问题。建议1:落实主管部门监管权责,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强化监督管理力 度,对于无证开采企业开展依法依规处罚,督促立行整改,组建专项工作组推进生态 修复工作开展。
问题2: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非法采矿活动态度“暧昧”,甚至暗中支 持。建议:加强宣传,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将矿山保 护情况纳入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
问题3:监管难度大、效率低,多职能部门协同审批环节多、监管周期长,违法 方式隐蔽。建议: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打通信息壁垒,精简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流 程,缩短监管周期;强化监管部门工作能力,建立群众监督举报渠道。
问题4:违法成本低,处罚机制不健全,以行政处罚为主,罚款数额较低,罚款
标准不明确。建议:完善处罚和赔偿机制,健全法制,提高其违法成本;违法人员、
企业需接受行政处罚外,还要进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生态修复。
三、“给定资料3”中,以“改革促发展”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50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 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800—1000字。
【参考范文】
范文1
以改革之笔,绘就发展新篇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在时代的浪潮中,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引擎,是破解难题的关键钥匙。正如 2025 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所强调的,面对改革深水区的挑战,必须敢闯敢试、全面深化改革。广东聚焦重点领域,在多方面推出创新举措,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充分彰显了 “改革促发展” 的强大力量。以改革为笔,方能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改革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利刃。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瓶颈与难题。曾经,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缺乏自主经营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正是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才激发了经济的内生动力。如今,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广东针对投融资、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发力。例如在投融资领域,创新融资模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注入资金 “活水”;对国资国企进行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使这些领域突破原有束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改革是优化发展环境的良方。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吸引资源、促进创新的关键。广东推进数字政府建设,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政务服务效率,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开展营商环境改革试点,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些改革举措极大地便利了企业和群众办事,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和人才落户广东。以深圳为例,这座城市不断深化改革,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成为众多创业者的首选之地,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推动深圳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改革是激发创新活力的源泉。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而改革能够为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在科技体制改革中,广东顺利完成三年攻坚任务,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研人员创新。一系列改革举措让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创新上更有动力、更有底气。华为、腾讯等企业扎根广东,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 5G 通信、互联网科技等领域取得众多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也推动了广东乃至全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支撑。
在改革的征程中,我们要坚定改革决心,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要把握改革方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要凝聚改革力量,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改革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让我们以改革为笔,在新时代的画卷上绘就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范文2
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广东高质量发展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改革始终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改革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一招”。近年来,广东始终秉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血脉基因,聚焦数字政府、财政资金等关键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持续推进、打造世界双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捷报连连。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续以壮士断腕、大刀阔斧的决心全面深化改革,让广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走的更稳、更实、更远。
全面深化基层监督体制度改革,坚持法制化道路,促广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走稳。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有利于落实上级部门各个决策部署,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完善基层监督格局。注重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强化“县统筹抓乡促村”工作机制,形成省市县贯通协调、以县级为主统筹县乡力量的基层监督格局。另一方面,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要结合线下信访+线上网络举报等多方式,建好基层监督平台,健全基层监督网。实行基层党务政务公开透明,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总而言之,全面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改革,是促进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全面深化城乡发展体系改革,坚持城乡融合,促进广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实。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S省Q县在推进城乡融合,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中以“五化”得“五心”,力促城乡融合发展,在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竹艺名城的征程中再立新功。要实现城乡融合,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全力布局,突出内外并重,一体监管;其次,建立专业化电商服务体系,完善物流网络,推进农产品加速增长。再者,健全包括养老、托育、教育、医疗等多领域在内的民生保障体系,,增强城乡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最后,完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全覆盖对乡村便民服务站进行三化改造,为居民提供便利化服务。综上所述,全面深化城乡融合机制改革,是促进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
全面深化生态保护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绿色发展,促进广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走远。习近平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过处无数以牺牲环境大搞开发最后遭到环境反噬的血泪教训告诫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两者关系,才能培厚高质量绿色发展优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有明文规定,某些地区违规开采矿区的行为仍屡禁不止,这往往离不开环保意识不足、环保处罚机制不合理等因素。因此,下一步既要全面强化干部绿色发展意识,定时环境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专题培训,筑牢绿色发展观;又要完善环保处罚长效机制,对涉事企业在原本行政处罚基础上,增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及生态修复处罚,提高违法犯罪成本,从而减少违规开发建设等行为发生。有鉴于此,全面深化生态保护体制改革,是促进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让我们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姿态,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全面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改革、城乡融合改革、环保领域改革,定能促进广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行稳致远,擘画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新蓝图!
范文3
以改革之强音 奏响发展新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新挑战,广东应该敢闯敢试、敢人为先,深刻把握改革规律。我们要聚焦重点领域、多方推出改革创新举措,以百千万工程改革成效为笔,科技体制改革为墨,绘就一副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1.奏响城乡融合发展之音,为改革发展谱好“曲”
2.奏响科技体制改革之音,为改革发展谱好“聚力曲”
3.奏响生态环境保护之音,为改革发展谱好“生态曲”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广东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发挥好改革带动发展的先导作用。让我们依靠城乡融合发展、依托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把改革发展进行到底,定能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