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贺南方学员囊括19年省委、省政府、工商、监狱等热门职位状元
您的当前位置:南方公务员考试网 >> 面试 >> 事业单位 >> 正文内容
珠三角地区中小学教师结构化面试资料汇集
本文转载自:〖〗    发表时间:〖2022-03-24〗   本文作者:admin-Y   浏览次数:977
一、中小学教师结构化面试考评表

要素

(分值)

综合分析(40)

应变能力(25)

语言表达(25)

举止仪表(10)

总分

参考评分

36-40

21-25

21-25

8-10

86-100

31-36

18-21

18-21

6-8

73-86

0-31

0-18

0-18

0-6

0-73

序号

考察考生对事物从宏观到微观两方面考虑、整体与部分的分析能力

考查考生在有压力的情境下,是否思维反应敏捷,情绪稳定

此要素应根据考生的整体表现评分

此要素应根据考生的整体表现评分

100分

考生号


二、常见面试题型分类

(一)自我认知类

1教师要耐得住寂寞、清贫、教师要守住这片净土,你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参加教师招考进行教师队伍你的动机是什么?你觉得做教师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2、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

3、你平常看的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和杂志有哪些?

4、如何组织与培养班集体?

5、谈论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看法?

6、你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7、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8、将要走上讲台的你,自我感觉对于教师这一职业,你最大的优势与最大的不足分别是什么?

(二)综合分析类

1、做好一个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

2、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

3、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

4、教学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你倾向哪一种看法,若两者都不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5、现在常常提的“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样理解?

6、“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观点你赞同吗?

7、外国的一个教育家说过“要认识学生,要学习学生”,对这种说法你如何看?

(三)人际交往类

1、近几年来,“留守学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班主任,你将如何对待本班的“留守学生”?

2、一个班级,有好的班风、学风很重要。这需要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作为班主任,你准备怎么团结班级任课教师?

3、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怎样一种家校合作方式比较好?

4、如何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

5、班主任有多种类型:警察式、妈妈式、民主式,你认为那一种类型教师更有利于学生教育?

6、你用什么办法让不喜欢你的学生变得喜欢你?

(四)计划组织协调类

1、校长委托组织一次夏令营活动,你怎么开展工作?

2、新学期领导调你到一个双差班去当班主任,你怎么办?

3、家长会前需要做的准备有哪些?

1)欢迎家长的准备工作

2)布置好教室,营造一个宽松友好的环境

3)教师的发言准备

4)教师要注意体态仪表与谈话技巧

4、如何开好家长会?

5、如何组织好班会?

(五)应急应变类

1、有一天,一个女生交给你一封信。信是本班一个喜欢这个女生的男生写的。你作为班主任准备怎么处理这件事?

2、有一天,你上课的时候,学生向你提出了一个你也不知道怎么解答的问题,你准备怎么办?

3、一习惯很不好的学生偷了同学300元钱,偷钱学生的母亲跑到学校和老师吵架,说是学校没有教育好她的孩子,你应该怎么处理?

4、教师节就要到了,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为学校的教师制作贺卡,并让学生自己设计贺词。谁知在活动开始时,一位同学提出做贺卡是不环保的行为。如果你是那位教师,你会怎样处理这一“突发事件”?

(六)处理学生问题类

1、如何对待差生?如何发现“差生”的闪光点?

2、你的一位成绩很好的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伤心地哭了,作为教师的你会怎么办?

3、初一学生张强由于父母离异,远离同学的交往圈子,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他的性格有什么缺陷?你将怎样帮他纠正?

4、小明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伤心地哭了,作为教师的你会怎么办?


三、近年来中心面试模拟题

(一)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2019年秋招

1.如果你入职教师队伍,作为一位新手教师,你如何利用你所学知识,站稳你的讲台?

2.现在提倡“五育并举”,请你谈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如何践行“五育并举”?

(二)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2020年秋招

1.请你谈一谈你的大学阅读史。

2.谈谈你将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当好一名深圳宝安区的小学体育老师。


(三)某区教育局2021年秋招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理解。

【测评要素】考查考生对新时代教育的认识和把握。

【答题要点】这句话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立足中国国情办教育;二是坚持中国道路办教育;三是构建中国特色教育体系。

2.请你从现代师生关系观的角度点评《西游记》中唐僧与孙悟空的师生关系。

【测评要素】考查考生对教师职业以及师生的基本理解。

【答题要点】现代师生关系观推崇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教学相长。考生举例说明即可。

四、经典面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经典面试试题

1.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倡“有教无类”,谈谈你的理解与认识。

2.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谈谈你的理解与认识。

3.请你谈谈如何做一个“研究型”教师?

4.请你谈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落实“教学相长”?

5.你认为一个优秀教师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6.请你谈谈如何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

7.请你谈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因材施教”?

8.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9.请你谈谈对“四有好老师”的理解与认识?

10.谈谈你最崇拜的一位国内或国外知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以及谈谈他的其中一本著作或一篇文章对你的影响?

11.请你结合学科教学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2.谈谈你是怎样在教育教学中践行爱的教育。

13.谈谈在你的课堂上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2021年7月,国家出台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双减”改革文件,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此改革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15.2021年,国家出台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五项管理”改革,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此改革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二)经典面试试题参考答案

1.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倡有教无类,谈谈你的认识与理解

一是人无论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教育应该是全民的教育。他的弟子来自于不同的家庭,身份五花八门,

二是人无论品行善恶、聪明愚笨,都能接受教育,孔子接受学生虽然也对他们进行智力测试,但他从来不以智力愚笨将人拒之门外。

三是人无论地域种族差异,也无论年龄和职业之分,都应该接受教育。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这与当今终身学习的理念不谋而合,这是儒家思想的闪光点

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包含着师德要求,现在仍有极强的借鉴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就应该具有博大的胸怀、良好的职业道德、端正的教育思想和态度,加强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学习借鉴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中的有用成分,认真负责,热心教诲,一视同仁,关心和教育好每一位受教育者。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2.现代教育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我:

“以学生为中心”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主动式教学方式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获取知识。在这种环境下,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再是灌输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为学生引领学习方向。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以及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有选择地获取知识。这样不仅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发现、研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我:

换句话说,这种模式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寻找知识答案,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学习结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直接传递知识,而是采取帮助和指导的方式,让学生有充分自主,去从事自己所喜爱的学习活动。

3.请你谈谈如何做一个研究型

做研究型老师有利于教育教学方面的学术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我将从以下这些方面做好研究型老师:

一是要选好研究的方向。一定要切合自己所在地区及所在学校的教学实际。有句话说得好,人生的成功重要的不在于努力,而在于选择。过去,我们很多老师在做研究时,常常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别人研究什么,自己也研究什么。因为这样的结果,浪费了你的情感和精力,却劳无所获。

二是最好是选择与自己紧密联系的小问题,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这些帽子大,而吓人的东西。我想,我们大家没有必要去凑这个热闹,赶这个热季。因为这些东西,单论精力和财力,你都达不到,就选自己的小问题,小问题里开展大研究,小课题里做出大文章。这研究的过程具体明白,方向感强。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你的研究力度才会更大,研究的信心和热情才会更强。二是好出成果。对教育研究来说,要想做得深做得透,必须要从自己目前的校本特色,从小处入手,小处方可作出大文章做出大成果。

第三,一定要在实践中研究,也就是研究工作,一定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践。脱离了工作,我们任何研究都是无效的,也是无意义的,没价值的。

第四,要经常思考和反思。作为教师,我们天天在实践,实践对象不同、内容不同、有时候甚至心情不同,你都会产生新的感受、新的思考。我们的很多成果都源于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启发,就会没有新发现,形成新感悟和新观点。

四、要注意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和升华。

这一点儿是所有环节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没有这个环节,我们的实践、我们的研究只会停留在一个浅层次,永远升不了级,达不到应有的高度。所以,作为一个研究者,我们一定要特别重视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和升华。

五.多看书多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4.如何在教学中做到教学相长?

一、吃透教学内容,进而优化教学内容,不仅要以教材为基石,还要走出教材看教材

二、全心全意了解每一位学生

三、充分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创造充满激情的、开放的课堂

五、注意课前和课后的辅导,注意引导和点拨

5.你认为一个优秀教师应更具备哪些条件

一是具备专业的知识

二是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

三是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健康

四是要有远大的理想

五是要自信、自强

六是善于合作,待人友善,具有人格魅力

七是必须学会终身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6.请你谈谈如何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

一开展合作教学模式

主要是指将班级上的学生科学地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小组中的成员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小组之间的成员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在共同协作、相互配合的集体活动当中,学生出现精神意志的高度一致,出现目标的高度一致,就会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

二是挖掘体育教材当中的育人元素

教学工作者要注重挖掘教材当中的育人元素,提取理论知识当中,符合当前学生年龄段的认知需求进行讲解。

三是转变思想认识,落实“课程育人”的根本要求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在显性的“健体”功能之外还有重要的隐性“育魂”功能,要深刻理解“立德树人”这一学校教育根本目标的深刻含义,依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次,要充分、准确挖掘学校体育知识体系教育中所蕴含的培养责任、果敢、刻苦、担当、勇敢、乐观等“育魂”元素及承载的品德形成、爱国奉献等“育魂”功能,彰显“身体教育”作为独特的“育魂”方式在学科交叉中同向同行、全过程育人中的重要价值。最后,要深刻认识学校体育作为特有的“身体教育”形式在思想教育中的独特优势。“身体教育”抑或是“思想教育”其根本实质都是育人,而学校体育不仅作用于身体的塑造,同时也进行灵魂的打磨。

四是整合有效资源,构建全方位体育“课程育人”体系

大学体育包括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训练、课余体育活动等内容,若想最大限度发挥大学体育育人合力,就需要有效整合相关资源。例如,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重庆大学在大学体育“健体育魂”工作实践中,从体育课程特有的教育教学形式入手,通过自主选课,打破班级、年级、性别壁垒等手段,尝试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内教育与学校外社会实践教育紧密联系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日常工作中他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体育课堂授课、体育俱乐部训练、校内体育竞赛和校外、野外实践课、运动训练竞赛观摩等教育形式进行有机统一,规划科学合理的整体教育方案。

五是精选学习内容,坚持服务国家建设需要

体育所包含的项目丰富多彩,适合学校开展的体育项目内容也是种类繁多。在学校体育日常开展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紧扣体育“身体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视角出发,通过拓展民族传统体育、军事体育等教学内容,组织观看重大体育赛事,请有影响力运动员作报告等教育形式,在提升学生体质的同时,将学校体育内容的选择与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和需要紧密结合。这样的形式既可以丰富学校体育内容,又可以为国防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在注重丰富学校体育内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优化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机制。充分发挥体育教师作为核心主体在体育课程中的主导作用,将教师课堂的语言、行为、引导、情境预设等有效整合,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通过体育礼仪讲解、运动过程判罚、运动间学生互动等教学环节设计,积极培育学生“能吃苦、有目标、重过程、知礼仪、懂传承、善合作、有责任、明善恶、守规则、有成就、重感情、不服输、敢胜利”等体育中蕴含的优秀品质,促使作为受教者的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主动接纳教育影响。

六是完善评价体系,营造良好育人生态

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诊断问题,同时更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首先,在大学体育工作的评价中要将“育魂”工作作为课程建设、课内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外的体育活动等评价内容之一。其次,要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评价队伍,实现评价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

7.请你谈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因材施教”

一、观察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学生在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值得关注,从中可能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学生的学习优势也是值得分析的,从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擅长之处、驱动力以及思维特点等。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学生的学习风格。

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限制,有的学生因为动机障碍,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的状态下学习。

二、在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格、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最后,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方案运用在教育实践中,将因材施教贯彻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三、用正确的策略引领学生

1.学生分层次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哪个学生属于哪个层次,教师要心中有数,但不宜向学生公开。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共性,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对后进生要严爱结合,课堂多提问,多让他们练习,多辅导,多启发他们,多让他们做一些基础性题目,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恰当地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待学有余力、思维灵活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做一些富有思考性、难度较大的题目,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要把集体教学、分组讨论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都不断提高,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备课分层次

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同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提问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注意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注重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做到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度身定做,真正做到备课备学生。

3.导学分层次

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品格、性格、意志力、情感、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着眼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教材内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指导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对“后进生组”加强辅导,使他们赶上进度;对“优等生组”则提出更高要求,使他们扩大知识面,学得更深一些。此外,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组建优势互补的合作学习小组,让后进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和鼓励中克服自卑、胆怯心理,在班里营造互帮互爱、互学共进的学习环境。

4.练习设计分层次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进行弹性处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做到使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也是教育客观规律的反映。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也大体相同,这是学生的共性;但他们在知识、能力、性格、兴趣、爱好、意志力、习惯、品格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展开教育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5.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3. 尊重孩子的特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教学中散发光芒。

4. 呵护个性,弥补不足。

8. 谈谈对夏丏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夏丏尊先生的总结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

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从爱出发,才能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也只有这样,我们学校和教师才不会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也只有这样,在教育者眼中才没有“问题学生”,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始终围绕着为了学生终身心健康发展的这一终极目标!

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未来的教育面临着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师没有对教育的事业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责任心,当今的素质教育将成为一句空话。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应该把爱洒向学生,并能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颗心便正是对学生的无私的博大的爱!

9.请你谈谈对“四有好老师”的理解和认识

习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到北京师范大学指出广大教师应真正成为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所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荣幸,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徐奥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并明确指出“好老师”的四条具体要求。

一,要有理想信念,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明确意识到自己肩负着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二,要有道德情操,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三,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养,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始终处于学习状态,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

四,要有仁爱之心,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老师的爱,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要用爱培养爱,通过真心拉近同学们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10.谈谈你最崇拜的一位国内或国外知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并谈谈他的其中一本著作或文章对你的影响

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口号。

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

蔡元培

(一)我绝对不能再作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为了北京大学校长是简任职,是半官僚性质,便生出那许多官僚的关系,那里用呈,那里用咨,天天有一大堆无聊的照例的公牍。要是稍微破点例,就要呈请教育部,候他批准。什么大学文、理科叫做本科的问题,文、理合办的问题,选科制的问题,甚至小到法科暂省学长的问题,附设中学的问题,都要经那拘文牵义的部员来斟酌。甚而部里还常常派了什么一知半解的部员来视察,他报告了,还要发几个训令来训饬几句。我是个痛恶官僚的人,能甘信仰这些官僚的鼻息么?我将进北京大学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一层,所以两年有半,天天受这个苦痛。现在苦痛受足了,好容易脱离了,难道还肯投入去么?

(二)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得意志帝政时代,是世界著名开明专制的国,他的大学何等自由。那美、法等国,更不必说了。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我进去了,想稍稍开点风气,请了几个比较的有点新思想的人,提倡点新的学理,发布点新的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来比较,用我的理想来批评,还算是半新的。在新的一方面偶有点儿沾沾自喜的,我还觉得好笑。哪知道旧的一方面,看了这点半新的,就算“洪水猛兽”一样了。又不能用正当的辩论法来干涉了,国务院来干涉了,甚而什么参议院也来干涉了,世界哪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么?还要我去充这种大学的校长么?

(三)我绝对不能再到北京的学校任校长:北京是个臭虫窠(这是民国元年袁项城所送的徽号,所以他那时候虽不肯到南京去,却有移政府到南苑去的计划)。无论何等高尚的人物,无论何等高尚的事业,一到北京,便都染了点臭虫的气味。我已经染了两年有半了,好容易逃到故乡的西湖、鉴湖,把那个臭气味淘洗干净了。难道还要我再做逐臭之夫,再去尝尝这气味么?

我想有人见了我这一段的话,一定要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话来劝勉我。但是我现在实在没有到佛说这句话的时候的程度,所以只好谨谢不敏了。

附:爱蔡孑民者启

右宣言闻尚是蔡君初出京时所草,到上海后,本拟即行宣布,后因北京挽留之电,有友人劝其婉复,免致以个人去留问题与学生所争政治问题,永结不解之缘,故有以条件的允任维持之电,后来又有卧病不行之电,均未将真意说出。闻其意,无论如何,决不回校也。鄙人抄得此宣言书,觉与北京各报所载启事,及津浦车站告友之言,均相符合,必是祭君本意。个人意志自由,本不可以多数压制之,且为社会上留此一个干净人,使不与政治问题发生关系,亦是好事。故特为宣布,以备挽留蔡君者之参考焉。爱蔡孑民者启。

11. 结合学科学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健康意识的培养、体育文化的培养、身体素质的培养、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品德的培养,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1.应用多媒体技术,创造生动情境。

教师一般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等内容的讲解,造成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效果不佳的现象。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当前体育课程的教学环境也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师也应当积极应用媒体技术,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逐步认知体育文化的内涵,实现体育文化素养的发展。例如,在向学生讲解排球这一运动项目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生动情境的创建,从而向学生传达排球文化的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先引用视频短片向学生展示排球运动的来源,让学生在了解排球运动本源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其中的内在文化。随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国际排球竞赛的规则,使学生能够从对抗性的比赛中,认识到竞争与合作的内容,进一步感知排球运动当中的文化。紧接着,教师也可以将我国女排参与国际竞赛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不放弃”“坚持”“拼搏”等中国女排的精神,从而在直观、生动的环境当中,增强自身的体验,深刻感知其中所蕴含的文化。

2.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加强体育素质的培养。

3.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4.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5.运用游戏教学,增强教学趣味。

6.通过体育竞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2.谈谈你是怎样在教育教学中践行爱的教育

1.走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受长期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原本对老师就有敬而远之的感觉。这就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不可逾越。使师生之间缺乏了解和沟通。学生不能把自己课堂内外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告诉老师,教师也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去走近学生,用善意的目光,入微的问候,亲切的交谈,关爱的抚摸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设身处地去为学生着想,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和友谊的桥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淡忘师生的角色差别,主动和教师交流,这样,教师就可以有效地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大提高。

2.学会微笑,用心灵去搭建桥梁

在学生犯错误时,要会用微笑送去宽容。因此,要用微笑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笔者想说:当你微笑着走进课堂时,这不仅是你自信的反映,同时还能够给学生一种温馨、舒畅的学习环境,也为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奠定了心理基础。因此说,微笑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一把钥匙,它使师生间的距离一下缩短,从而使师生之间容易沟通、交流,情感易于融洽、共鸣,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微笑教学是沟通师生之间感情桥梁的有效途径,是转变学生的关键,是师生情感交融的粘合剂。

3.以身作则,树学生学习的典范

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故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的表率。譬如:教师教态大方自然,衣着朴素得体,语言抑扬顿挫,声音悦耳动听,行为彬彬有礼,讲解条理清楚,待人热情周到,有错及时改正等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但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悄无声息的,也是很有效的。有句话说“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足以说明这种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教师不能光用严格的要求来约束学生,而对自己却疏于要求,我行我素。那么你的语言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学生就不会信服,也就不可能自愿去接受。最终只能是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教育实效,不利学生身心发展。

4.发现亮点,找回学生丢失的自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要从欣赏学生的角度同学生交谈,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愿意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吐露内心秘密。学生也在被爱护与尊重中感到老师的理解与真诚。老师从而窥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激励教育的最好契机。发现亮点给予肯定和赞扬,使其树立自信。苏联教育家苏可霍姆林斯曾经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这“抬起头来”就是信心的体现,而能让他们“抬起头来”的最好方式就是肯定和赞扬。一个智商很高的孩子如果每天面对的都是指责、批评,他就会得到一种,也是唯一的信息:我不行。久而久之,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心理就会压抑,情绪就会低落,随之而来的就会自卑、孤僻、自甘落后。而时常赞扬滞后生,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就能使他们时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这样,他们就会肯定自己,发现“我也行”,进而树立起“我一定行”的信心,就会自觉自愿投身集体,大胆参与,就会增强责任感,自勉自强,努力向上。

5.创设机会,予学生充足的空间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得大方、自信、健谈。大量的实践、体验、感悟机会的提供,将使孩子们变得眼明、心灵、手巧;丰富的学科实践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将使孩子们变得活泼、合群、坚强。就说语文课堂吧:根据教材的类别,通过图画、音乐、道具,创设出形象可感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游戏”中读读、演演、说说;凭借语言文字引领学生读读、画画进行创造性的介绍、复述;引导学生自觉挖掘资源,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研究探讨。同时立足“合作教育学”理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最高的水平,走在发展的前面。在课堂上,教师真实体现出了学习的穿插者和组织者这一身份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合作,进行观察、思考、探究、议论,得出自己的发现,做出自己的阐述,获得自我的感悟。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习活动成了多项的信息交流,学生在于自己能力各显差异的小组成员交流中得以能力互补,共同获得认识的快乐,发展的快乐,充分体现自由空气的无穷乐趣。

一句话,在课堂教学内外,教师要始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爱伴随教学左右,你就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13. 谈谈在你的课堂上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弘扬爱国主义,增强爱国主义责任感是前提。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所以,尽管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始终一脉相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增强爱国主义,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做到热爱祖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守国家法律,秉承解放思想、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以人为本即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当的教育。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增强责任感,提升幸福感和荣誉感。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线。责任作为一种可贵的品质,是个人或组织应该秉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能对文明进化和社会发展作出质量上的规定。作为我们大力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就应将大写的责任作为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育人先育己,广大教师只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通过教书育人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才能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才能在成就感、幸福感和荣誉感,才能使自己的人生绽放出绚丽的色彩,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认为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积极弘扬超越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崇高价值,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

14.结合你的学科,你的教学环节怎么做(比如说四个环节,理由)

一、导入部分师生问好,检查着装,介绍上课内容,安排见习生

检查学生的着装能有效地减少学生受伤的风险,通过有趣的手段和内容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爱上这堂课,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二、准备部分:热身环节

这一部分内容最主要是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进入上课的状态,来让学生充分面对即将到来的上课内容

三、基本部分:讲授知识,学生练习

主课部分主要将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应该学会的知识,掌握运动技能

四、体能训练部分,加强学生的体能储备

现在的学生体力储备相对较差,通过这一环节能让学生充分得到锻炼,改善他们的身体素质

五、放松与小结部分 放松身心 小结本节课内容 收拾器材

15.新课标提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关系是什么,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一是健康意识的培养。以健康锻炼为指导思想,贯穿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之中,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健康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意识。

二是体育文化的培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两个方面。体育知识主要有人体的生理卫生常识、体育的人文知识以及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

三是身体素质的培养。不仅包括身体状态的健康,还有生理及心理状态的健康,它是运动素质的基础保障。

四是体育意识的培养。强烈的体育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16. 如何看待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如何践行五育并举

必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应有地位,突出德育实效,提高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当前整个教育体系当中的短板,可能是最短的短板,因此必须要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劳动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讲得非常清楚,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落实、如何落地的问题。

措施主要是几个方面:

第一,纳入教育体系。提出“五育”并举,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大大强化劳动教育的地位,劳动教育成为“五育”之一,而不像过去那样是一项简单的活动。只有进了体系,才能摆上位置。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我们准备制定两个文件,一是要制定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进行顶层系统设计,明确劳动教育到底怎么搞。二是要制定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纲要,因为每个学段的内容和要求、形式是不一样的。通过制定劳动教育的指导纲要,明确具体的内容和实施的要求,确保劳动教育能够落地。在义务教育阶段,最关键是要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必须要明确两点:第一点是要把劳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必须要开展劳动教育;第二点是要有专门的劳动教育的课时,要有具体的时间规定和要求,按照规定和要求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

第三,要创新劳动教育形式。时代在变,现在搞劳动教育和过去十年、二十年前有很大不同。这次提出在劳动教育的形式上有两点非常重要。

一是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强调劳动教育的针对性,要搞清楚劳动教育现在的特点。要针对三个特点:要适应时代发展的特点,社会和时代在变化,劳动教育有新的形态;要针对城乡劳动教育资源的特点,城乡是不一样的,差别很大,但各有各的优势;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尽管是义务教育阶段,但这九年对小孩子们来讲差异很大,6岁、10岁、12岁差别还是很大的,一定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相应形式的劳动教育。

二是要做好统筹。做好统筹主要是要把家务劳动、校内劳动、社会劳动统筹好。总的原则讲,形式上不要一刀切,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只要能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就可以,劳动教育的目的是最重要的。我们最近研讨在学校搞劳动教育不是单纯的劳动,和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不完全一样,劳动是措施、是载体,主要是要通过劳动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形成对劳动的正确态度和看法,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第四,强化条件保障。开展劳动教育必须要有一定的场所,首先把已有资源用好用足,现有资源不够还要开辟新资源,要创建一批劳动教育的试验区,同时还规定在农村地区要安排相应的田地、山林、草场作为学农的实践基地,在城镇地区要为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践活动提供保障。总体来说,给孩子们多一点场所就会多一点实践的体验。谢谢。

17.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内涵不同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和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对改造生活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是: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教育要融入儿童的生活、与社会生活。

二、强调不同

陶行知更加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是由生活而决定的;而后者侧重于教育对生活的影响,认为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应当帮助人们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18.教学方法手段,运用现代先进手段,尤其疫情常态化下,如何结合线上线下结合教育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创新使用各种先进的器械和软件和教学方法,保证线上体育教学的正常运行。

二、根据本地疫情防控总体要求,要求学生配备好参加体育活动必要的防疫物质,在课前课后及时对体育场地、器材进行适度消毒,师生活动安排在户外或通风较好的体育场馆进行。

三、充分认识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积极有序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对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免疫力、疏导心理焦虑,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学生良好体育卫生习惯,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校要充分发挥体育在抗击疫情中的重要作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切实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四、综合研判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风险。经过较长期的居家学习,学生体质、体力和运动技能有所下降。此外,各地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对学校开展体育工作作出综合研判,纾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迫切心情和急切愿望,围绕课程内容设置、教学计划调整、课堂组织变化、场地器材设施使用、分时错峰活动、应急安全防范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积极稳妥设计和安排好体育教育教学活动。

五、切实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在确保师生安全和身体健康前提下,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条件不具备的学校,要错时分段上好体育课。要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让学生多到户外参加个人体育活动,要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调整大课间形式和内容,场地空间不足的学校可分时段、分区域、分批次开展大课间活动,鼓励学校开展网络远程学生体育“云”竞赛和“云”上运动会。

六、创新形式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教学。学校要加强健康教育教学和实践,做好健康教育科普工作,引导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广大体育教师要增强健康教育的意识,加强自身学习,创新健康教育的形式,利用多种渠道传播健康的理念与知识,促进学生养成健康习惯。

七、适当调整各类体育考试工作方案。各地要根据实际,科学研制并及时发布初中升学体育考试、体育教育专业高考运动技能测试、运动训练专业和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单考、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等工作方案。可适当调整有关体育考试内容,并精心设计和组织考场,确保学生安全有序参加考试。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学校可为参加体育考试的学生和学校运动代表队制定专门的运动训练计划,增强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运动水平。

19.体育老师如何做好学生课间安全问题

课前,一组织学生充分热身,交待注意事项,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意识

二、活动前考虑要细致周密。
1、对易发生的不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

2、活动方法、组织管理设计要科学合理。

3、活动内容要合理,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

4、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

5、保证场地器械的安全

6、检查学生的穿戴

三是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根据病史以及学生真实的身体情况来选择

课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不让学生离开自己的视线之外,出现危险行为及时制止课后,及时让学生进行拉伸,监督学生收拾好器械。

五、中小学教师经典面试真题

(一)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20160701宝安真题)

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是每位教师共同的愿望和希望。只有当学生喜欢上你的课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喜欢我的课:

一、教师自身魅力方面

1、面带微笑脾气温和:

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首先要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这个人,喜欢这个教师,那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素质修养等,教师要时常面带微笑和学生交往交流,脾气性格温和,容易让人接触,让学生感到平易近人,没有学生是喜欢脾气暴躁,爱发火的教师的。
2、和学生多接触打成一片:

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平时就要和学生多接触,特别是课余的时间,要多和学生一块活动,玩耍,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经常在一块玩,学生就会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朋友,玩伴,对学生没有了心理上的恐惧感和陌生感,这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就会认真听讲了。
3、处理学生矛盾要公平公正:

教师在学生矛盾的时候要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教师处理矛盾的技巧和结果也会影响到学生对自己的态度和学生上课时的表现的。教师处理矛盾让学生心服口服,就会比较信任佩服自己的老师,这样在上课的时候表现得就会很积极,喜欢上自己的课。
4、多读书拓宽知识面:

教师的知识文化方面也会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对自己课的看法,如果教师经常多读书,读书的种类也很多,知识面很广,在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时候,上课的时候,学生会感觉教师懂得很多,什么都会,就会对教师产生崇拜感,以老师为榜样,这样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学生自然会喜欢的,如果一个老师在和学生交流中或解答学生问题的时候,一次两次的犯难不会,学生就会从心里看不起这位老师的,自然不会爱上这位老师的课的。
二、课堂授课方面
1、讲课语言风趣幽默有特点:

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自己的课就必须有吸引学生的地方,教师的讲课语言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教学语言精炼,风趣幽默,能够不断激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产生倦怠感,让学生去轻松的环境中就学习了知识,这样的课学生自然会喜欢上的。
2、教学方法方式多样性:

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教师在教学方法方式的选择上就要多样化,不能一成不变,一上课就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呀讲呀,学生都听烦了,教师讲课除了用讲授法就是讲授法,让学生没有新鲜感,没有一点吸引力,学生自然不会爱上这样的课,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才会喜欢。
3、师生互动课堂活跃:

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导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去合作,交流,探究知识,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喜欢。
4、环环相扣充满挑战: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备课,教学设计要环环相扣,问题要逐渐深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自己的课堂会生成更多的课堂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得到了挑战和提升,充满了激情,个个表现得兴趣盎然,那就是学生喜欢上了自己的课,自己的课是有吸引力的。

5、合理的语言评价和考核: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很重要,会影响到学生对自己课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用鼓励的语言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获得学习的信心,而不是去嘲笑,挖苦学生,课堂的检测,一系列的课堂考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自然会爱上这样的课。个个表现得兴趣盎然,那就是学生喜欢上了自己的课,自己的课是有吸引力的。

作为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20160701宝安真题)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良好而健全的人格,而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础。作为一名班主任,有责任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清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抚平心理创伤,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班主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我认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班主任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创设和谐的人际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接触时间最多的应该是班集体,只要班级人际关系融洽,就易形成民主、和谐、上进的情感气氛,就有利于学生间、师生间的思想、情感、情趣、情操等的相互感应,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1、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认识到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同时教育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倾听父母的唠叨。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满腔的爱去感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在老师的关注下健康成长,去争取更大的进步。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体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样师生的心理距离逐渐缩短,感情才会更加融洽。

3、建立融洽的生生关系。

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对同学要有一颗宽容之心,要以诚相待,同时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自信必须以正确的自我认识为基础,既要看到自己的客观优势,又要看到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还要对自己潜在的能力要有全面客观的认识,相信通讨自己的努可以做得更好。要学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能让学生响亮地喊出"我能行"的口号,避免自己吓倒自己,未战先败。特别是让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也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人无完人,要让学生悦纳客观的我,不要过分苛求自己,以免跟自己过不去。每个人都要成为我自己,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其次是对学生进行坚强意志教育。意志对学生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意志力薄弱,耐挫力差,缺少明确的行动目标,做事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等,是当今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重大缺陷。坚强意志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创设一定教育情境,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等。
第三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童年是播种理想的最佳时期,孩子们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这种理想将推动他们奋斗不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名言正是前人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更是对后人的告诫。①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树立正确理想。②采用榜样教育法加强理想教育。③鼓励学生脚踏实地,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另外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上进心等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方法很多,像组织活动、榜样法,典型事例分析、经验交流、谈心、心理问卷测试、观察实验、心理暗示、表扬鼓励等都可以作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低年级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各种游戏。有"我是谁"小游戏, 内容虽然简单却能帮助孩子学会介绍自己,了解别人,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还有"镜中的我"游戏,通过学生自己照镜子,学会自我观察、自我描绘,进行自我评价“文明用语”游戏,通过学生的表演,使学生学会日常文明用语,无形中规范了孩子的日常行为;"称赞"游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称赞,使学生明白,应当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特长,知道称赞别人,懂得尊重别人,从而使他们的情感交流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锻炼。另外还有互助游戏、性格培养游戏、日常行为习惯游戏及益智游戏等等。使学生通过观看演出、参与演出,进行讨论,从而掌握了良好的心理品质、道德修养、学习方法和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确立学习的榜样。

高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则体现出方法的多样性,除了上述一些必要的游戏、活动外,增加了阅读材料、心理问答、谈心、交流等内容。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学习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心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组织谈心、交流。比如,在学生答卷时发现焦虑的不良心理,为了让学生掌握调节、缓解焦虑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答卷情况,介绍一些好的方法,象“意识调节法”、“注意转移法”等等,也可以组织这方面较好的学生介绍经验;为了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组织学生介绍经验之外,还可以整理一些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的学习方法、技巧及学习习惯等,通过学生阅读分析,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为了缓解学生的考前紧张,可设计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学生自己比较、分析,再请一些学生介绍经验,最后教师总结一些基本应考策略;为了增加学生人际交流经验,可以设计“接受建议”的自查问卷,通过自查及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善于接受合理性建议的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正反事例,使学生学会一些"拒绝对方"的合理方法。以上无论是问卷调查,还是材料分析、谈心等等,都是建立在高年级学生具备了定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恰好弥补了低年级游戏活动的缺点。
三、注重科任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班主任要与其他科任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视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20160702宝安真题)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必须不断完善和改进。课堂上能够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提高课堂效率,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一线教师,我会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让课堂真正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实效性。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小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良好方法。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也无需要的学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教师可使用多媒体以活化课文内容情景,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其充分感知体验。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教学的指导有了针对性,也可以实现语文教学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同时让呆板的课堂活泼化,让学生处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中。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观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教育才有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只是接受者,是被动地参与整个过程,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有利于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只重视识字的数量,而忽视以上所列儿童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相当错误的教学观。儿童识字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儿童能否熟练运用汉语拼音,准确读出字音;能否运用字的各种结构规律,分析、记忆字形以及是否掌握多音字据词定音的方法等方面。众所周知,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纷繁复杂。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学习过程中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而有意注意占劣势。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只有着眼于识字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以往的阅读大部分都是文本阅读,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超文本阅读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学习之中。它可以运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给予人们直观、立体的感受,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速读、略读水平的发展。在完成教学后,让他们互相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互相阅读,增强了学生的阅读量。学生的只有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文本、超文本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真正领略读书的乐趣,从而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显示了其无比的优越性,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有着神奇而独特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精彩。

中年级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狭小,不可能达到见多识广的地步,再加上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所写的作文干枯无味,似乎在记流水账。在教学中,只有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才能迅速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走出校门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不现实的。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像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体化的教学。在个体化教学过程中,采用人机对话,互交性很强,充满人性化的界面设计,学什么内容,什么层次,练习,测评等都是由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点选。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学习,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不局限于相同的学习起点,只求人人都有所提高,这在传统教育中很难做得到的事情,在这里可以轻松实现。我们要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要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就必须置学生于自主、探究、发现的活动中,让学生从主动经验和探索的活动中发现知识的由来和关系,以外部的实际操作和内部的思维操作相结合、相作用来实现认识的深化。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使面向学生的画面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这就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的模式,使得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富有趣味,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丰富而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和谐的教学情境,极大地提高了他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学习的积极性。坚持科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一定程度科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20160702宝安真题)

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吸取教训,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体现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的重要性。我认为班级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形不成优秀的班集体;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会有似锦的前程。以下我谈谈如何对学生养成教育的认识: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教育教学活动是抓好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教学习惯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听、看、疑、想、讲、做的习惯,做到具体要求具体抓,扎实有效促提高。

1.认真听讲。我在上课时,要求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但要听老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随时准备补充,纠正别人的回答,踊跃争辩,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不会分散,并且使学生在急辩中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2.勇于质疑。常言道,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敢于提问题的好习惯。

3.善于思考。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能注意提高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为创新思维提供了条件。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4.积极发言。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多说,并促进学生多想。学生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踊跃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到举手发言,声音响亮清晰,讲完整话。

总之,一个良好的习惯会让学生受益一生,通过习惯的养成,会让学生的习惯养成了性格,从而让性格决定了命运。

(五)如何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20161112宝安真题)

当今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创新时代赋予了教师新的内涵,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是学生们的授业者,更是引导者。因此,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了这样的师生关系,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才能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也才谈得上积极的教育效果。要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有原则地宽容学生就是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
要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尤其是学习中的不同见解。即使学生的意见不全面甚至有错误,也要让他们说完,容他们辩解,给他们理解和改正的时间和机会。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要不歧视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宽恕能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变错误的意志力"。

教育的目的不是惩罚,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更多有原则的宽容,特别是在学生出现错误以后,我们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化简单的"暴风骤雨"为理智的"和风细雨",调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过程,指出其错误之所在,帮助其改正错误。长此以往,教师的亲和力也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了,你的有原则的宽容已经悄然地激发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对你的爱戴也油然而生。
2、要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速。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和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教师爱学生主要出自于对教师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是出自于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因为孩子们是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们,面对裤妙真挚的章心,作为教师应该打心眼里爱他们,当然这种爱是高于母爱、宽于父爱的师爱,这种爱往往是教师工作的强大动力。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民主和平等。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能源,当这种能量作用于学生的时候,不用声张,学生自然会有感觉和反应,这反映就是对教师的信任和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喜爱,孩子的进步会很快的,能唤起学生们的上进心和做人的尊严。
3、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

要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是重要的条件。在教学工作中,许多老师对待学生表现出不平等,不管学生感受如何,也不管对错,不高兴就劈头盖脸狠狠地训斥学生, 而且讽刺、打击甚至体罚。

结果使许多学生畏惧老师,对老师敬而远之,有心事、有苦恼都讲给同学和伙伴听,而从不敢向老师倾诉。这种现象很普遍,它使师生关系出现障碍,为教育活动增加了难度,削减了教育效果和质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老师要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懂得善恶的人来看待,对他们以诚相见,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师生感情。另一方面老师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对学习好的高看一眼,对学习差的就不理不睬、漠不关心,这样会伤害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使整个教育活动受到不利影响。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我们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爱学生、理解信任学生,懂得去倾听他们的心声,能让他们享受真实而广泛的"基层民主",实践他们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4、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气质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它能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审美观起到引导作用。如果教师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开阔视野,积极学习,使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得到扩充,那么教师不经意间的谈吐便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留给学生美好的印象,而且能积极引导学生的奋斗方向。

另外,教师还必须练好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这样会让学生从心底里佩服你的才识,不知不觉中向你走近,向你学习。事实证明,许多学生就是由对某个老师的"崇拜"和"敬佩"开始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的,这种影响力其实更具有强烈的潜在召唤效果。因此,我们不妨经常问自己一句话:"你今天读书了吗?"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会给你和你的学生许多难忘的幸福时光。
5、要言传身教,走近学生

走进学生的世界才能捕捉到他们的内心困惑,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教师也是活生生的人,在学生看来,能融入他们生活的教师是平易近人的,是和蔼可亲的,因此乐于将自己的知心话和教师倾诉,与教师分享彼此的信任与快乐。教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也要注意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楷模,这样更能得到学生的敬意。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要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并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总之,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时代的需要,我们应该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增强亲和力,用自己的"心"去创建一个宽松的、安全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空间,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敢想、敢说、敢试,让他们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和发展。

(六)结合学科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0161112宝安真题)

一、对教师的主导性的理解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所谓导就是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体现在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教会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规划和引导。就像一句谚语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是这个道理。这在具体教学中,就需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更为重要,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1、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即备课。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编制设计出每堂课的程序结构、实施方案,即常称的教案。教师要在上课前对整个课有个大概的构思,做到胸有成竹。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思路的设计、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对教材的理解能力、驾驭能力都能在教案中得到体现。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法服务于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主导作用要为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为了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特点的个体差异性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得到相应的进步。同时教师应讲究学习方法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另外也可通过与其它学科相结合,传授自我学习 的自学能力。在上每一堂新课前,让学生有目的地充分自学、尝试练习,从自学中发现问题,从自学中得到提高。

3、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重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有自己的创见,就要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练习的布置上要依据教材、学生的实际而定,不要让我们的孩子适应我们的教育,而要让我们的教育适应我们的孩子。教学中要保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珍惜学生的独立见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在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堂资源的同时,鼓励学生敢于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围墙,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有选择地吸收丰富的校外资源,在社会环境中学会学习。

(七)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学?(20170520宝安真题)
传统文化教育首先是教育,不能因为教育内容的特殊性而规避教育规律。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学校的责任所在!
一、营造浓郁氛围,让经典育人“润物细无声”

高尚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塑造,具有无声的熏陶和感染的教育功能。学校要努力构建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学校文化,让学生时时处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1、环境文化

我们将“明礼、勤奋、活泼、进取”八个大字镌刻于外墙,点染出学校校园文化的主旨,并开辟传统经典文化专栏,涉及文学艺术、传统美德、传统节日、历史名人、科技发明、地方文化、名胜古迹、教育智慧八个方面的内容,营造出浓厚的传统经典文化氛围。漫步校园,如同徜徉在历中的长河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伟大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

2、班级文化

学校将圣贤的智慧、经典的名著、璀璨的艺术和传统节日文化等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营造了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学习园地中,学生的剪纸、书法、绘画作品,让我们在为孩子的才智竖起大拇指的同时,真切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3、精神文化

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风、校训,“做融汇东方智慧、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和“博纳、儒雅、蓄志、创新”成为师生思想的引领,也更加深入地诠释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新内涵。
二、躬身教育实践,让经典育人“潜移默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小、记忆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多背诵—些传统经典与历史上的古圣先贤对话,学习先哲的风范,习得圣贤的智慧,就会将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存入心中,奠定自己一生融入社会、生活幸福、事业大成的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播下希望的种子。

要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心灵,首先要让传统文化走进教师的心田。学校注重引领教师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做传承传统文化的引路人。开展教师"读书富脑工程",传统文化书籍是必读书目。寒暑假要求教师至少读一本传统文化书籍,并写出心得,开学后组织交流;筛选了自先秦至明清的100多篇优秀的古文,每学期组织一次测试,成绩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定期开展师生经典诗文通读、赏析活动。在读书、交流、测试、赏析中,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每一位教师的心里扎下根。

其次,重视学科渗透,将诵读活动引入课堂。开展课前三分钟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孩子们感受了汉语言的魅力,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爱好;通过重温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汲取了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为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开展实践活动,让经典育人“无处不在”

学校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途径,要求全体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拓展学科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召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例研讨会。开设了经典通读校本课程,教学内容以校本教材的学习为主 ,课外拓展为辅。

学校确定每周一课时的校本课程教学时间,通读古典诗文,讲述经典故事。我们门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让学生自发组成课题小组,在经典文学和民族艺术两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学校先后召开了四次小课题研究展示、研讨会,三至六年级各个班级研究的子课题累计达200多个。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课内外教学有机融合,拓展了课程资源,完善了素质教育的模式。学校以"让传统引领时尚,让经典铸就文化"为主题,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引领学生牵手文化、感悟传统、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内容主要包括:玩转传统游戏,体验民族情趣;通读千古美文,争做谦谦君子;秉承民族艺术,领略传统技艺;亲历传统节日,追寻文化之魂;走近历史名人,弘扬中华美德;采撷文化元素,创建班级特色。
四、与养成教育结合,让经典育人“生根开花”

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在家感父母养育之恩,在校感教师教育之恩,得到表扬感激励奋进之恩,受到批评感鞭策进步之恩……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如,学习品德与生活课关心父母等内容时,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有关孝的内容穿插其中,如“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座”等等。经典的活学活用,使经典从古代来到了今天,走到了学生的身边,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变成了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体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之中……

(八)如何利用互联网+提高课堂效率20170520宝安真题)A

(一)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兴趣越高,学习就会越轻松,掌握的信息就会越多,记忆会更牢固,在实践应用中也越灵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而兴趣不是天生固有的,它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需要而形成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内容大多是通过粉笔、黑板来进行描述的,是一种单媒体活动。多媒体技术教学是通过文字、声音、动画、图片、图像等形式,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新颖感和惊奇感,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使学生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都保持高度的兴奋,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发挥左右两边大脑的作用,使学生的大脑得到最佳的发展,同时也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比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师生间的交流变得亲切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创设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口授,学生听讲。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学生只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调动学生的方式也很单一——提问式.这种教学方式有时很难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而建构主义理论十分强调教学情景的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能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他们的情感作用,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使学习更为有效。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使学生以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获得科学知识,学会创造、构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多媒体的运用能融图、文、声一体,在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它可以使静态变为动态,抽象变为形象,恰当地展示教学情景,学生在特定的情景感染下,会兴趣盎然地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归纳,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九)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70520宝安真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现代教学的基本任务,也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教育的始终。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学生就要有好奇心,愿意不断地去发现和提出问题,所以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要能提出自己的新想法,就要愿意去思考,并且会思考,所以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在思考的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猜想,并加以验证,所谓“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所以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作为教师,要学会等待学生,善待学生,期待学生。等待学生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环境,创设合适的情境,留足探索的时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善于善待学生,对学生可能看起来有些稚嫩的,甚至可能是胡思乱想的念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扑捉其中的价值,期待学生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不断的激励学生,必要时支援进一步思考的方向,总之,教师要学会留白,就是有时要学会变的“拙”一些,教师的“拙”,换来可能是学生的精彩。

(十)作为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20170520宝安真题)

江泽民同志提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当务之急。一名好老师首先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医生。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抚平心理创伤,解开心中的郁结,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任务。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根据现代儿童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优秀的师德、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        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成功地扮演班主任心理辅导的角色。在学生面前我常常以良好的思想品质、良好的情操品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自我意识品质感染、影响着学生。我以情感教育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感化学生的心灵。爱是情感中最积极的一种态度,是人性本善的体现。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逐渐变化和对求知欲望的不断增强,作为班主任就是用自己的爱去感染学生,让爱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传递,使每一名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去争取更大的进步。爱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在充满爱的环境里健康成长;爱学生,就是充分利用正面的教育和谆谆善诱的引导,让学生不断发扬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去克服缺点和不足;爱学生,就是使学生树立爱心意识,在社会、学校和家庭里都用一颗充满友爱、热情之心,去面对每一件事,每一个人。
二、创设和谐的人际氛围

1.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心理环境建设的核心问题是群体领导者心理素质的问题。只有心理健康的班主任,才会有心理健康的班级氛围。班主任是学生的榜样,班主任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假如班主任情绪不稳定,工作缺乏热情,会使学生心灰意冷、无所适从,丧失上进心。

因此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上、生活上不论是顺利,还是挫折,始终要一如既往地热爱学生、热爱工作,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感情用事,用自己乐观向上的心境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在实践中,我努力使自己奋发向上的精神、豁达开朗的心胸、积极乐观的情绪、坚忍不拔的意志等,通过日常言行、师生关系和教育方式等反映出来,促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努力创造适合班集体健康发展的情感氛围;积极提倡"爱的教育",因为只有通过爱,才能培养爱。爱意味着尊重、信任、理解、关心。"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我凡事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了解他们的心声,以宽厚平和的心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

实践证明,班主任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极大。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它能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和愉快感,使学生易于得到感情的满足,并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因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引导学生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生生关系

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生活的乐园,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土壤,对学生个体心理健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加强班集体建设,优化集体心理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正如苏联杰出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

实践证明:群体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温暖,产生安全感;相反,彼此冷漠、互不往来、甚至仇视和猜忌的人际关系使人产生压抑和焦虑,导致多种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班主任老师应指导学生学会交往。
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创建班集体的过程,正是班集体人际关系网络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形成过程中,作为班主任,我首先力求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以求为班集体营造一个和睦共处、合力向上的氛围。我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给每位学生以真诚、纯洁的关怀,有效地消除学生中的对立情绪,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公正消除不健康心理。其次,我实行了班级民主,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位置,使学生人人有岗位,为学生创造尝试自身力量的条件,使学生在丰富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感到自己确实是集体的一员,为集体所需要,而且必不可少,从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愉悦,使学生个性在班集体背景下得到健康发展。这样,使大多数学生获得了集体生活中的自主权力,同时学会沟通、关心、合作和竞争,既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需要,又提高了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使班级中人际关系具有合理结构和良好气氛。

三、提供学生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小学生的心理很脆弱,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不是凭空建立,它的建立有赖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自身的力量。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都有表现自我,期待成功的心理特征。我在活动中尽量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

激励教育是一种能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方法。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精神鞭策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抬起头来走路。这"抬起头来"就是信心的体现,而让他们"抬起头来"的最好方法就是肯定和赞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起着学生衡量自我成败、认识自身能力的暗示作用。一个孩子每天面对的都是指责、批评,他就会得到一种也是唯一的信息:我什么也不如别人。久而久之,他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心理会很压抑,情绪也会低落,随之而来的就会自卑、孤僻、自甘落后。

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一项长期不懈的教育,不仅要讲究时效性、策略性,更应讲求长远性、牢固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时刻装在心中,天天讲,月月讲,时时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就事论事,而是各学科的综合教育,应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公平、无私地教育,应像太阳普照,春雨绵绵,滋润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十一)如何对学生进行仁爱教育?2017111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到来和发展,我们国家已经将“和谐社会”作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成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点,“仁爱”教育的理念和目标给青少年德育发展提供了方向,因此,在“仁爱”教育上的落实和实施成为了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同时也对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仁爱”教育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推动我国青少年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促进我国民族精神的发扬和传承。

(一)仁爱教育在校园中的实施

1.营造“仁爱”的学校风气

学校教育是学生品德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大过了在家的时间。所以建议“仁爱”教学和学校文化相结合,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仁爱”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是每个学校必须的文化载体,无论是校园的建筑、景观、制度、学校风气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树立,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仁爱”的校园环境,从而影响学生的“仁爱”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鼓励学生做校园的小主人

在班主任的日常教育中,一定要明确“校园是大家的,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维护”无论是在校园环境,还是校园的荣辱以及校园规章制度的遵守上,要明确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爱校意识和“仁爱”精神。

3.积极开展“仁爱”教育活动

学校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做人准则的重要场所,学生的“仁爱”教育也并不是单纯的“说教”教育,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路人,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进行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仁爱”主题的实践教育,让学生体验“仁爱”的核心内涵,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二)仁爱教育在班级中的实施

1.建立“仁爱”的师生关系

“仁爱”班级的建立,首先教师自身要明确“仁爱”认知,以“仁爱”理念对自身严格要求,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是班级中的核心,这就要求班主任对工作要投入饱满的热情、对学生要充满无尽的热心,无论学生的表现如何,是否正确,班主任都要以公平、公正的心态来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并将班级中的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在学习中我们是师生关系,但是在生活上我们是朋友、是家人。可以说每个班主任自从投身教育的那一刻便对教师这个行业有了新的理解,教师是无私的、高尚的,我们并不要求学生的报答,而是通过这短短的师生情谊来将自己最大的热情宽容学生的错误、包容学生的缺点,为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对于学生来说,我们要教育学生对教师要尊敬、感恩,通过师生之间的不断了解,将感情升华,为这短短的师生情谊留下最美的回忆。就像我们在“感恩恩师”的活动中所说的“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滴”,当教师不再任教的时候,学生用最真诚的感恩和泪水来表达对教师的喜爱和不舍,家长们也用最真挚的语言和行动进行挽留。这充分说明,教师在学生、家长心中的地位和认可。也正是因为教师的“仁爱”理念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充分尊重和认可,这也是作为一个教师最值得骄傲的资本。

2.建立“仁爱”的同学关系

对于小学之间的同学关系,班主任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要将“仁爱”关系逐渐渗透并实施,其目的是和谐同学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助和交流。为此建议班主任能够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关注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困难,并及时加以引导和解决;其二,教师在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的时候要做到公平、公正,使学生心服口服;其三,教师要合理设置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给学生之间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和帮助的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发展;其四,教师要经常组织以合作为主题的团队项目,锻炼学生交际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例如,我们所在的班级在团体操比赛中获得特等奖、运动会团体一等奖,除了能够体现我们团队合作的凝聚力以外和我们的“仁爱”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如此一来,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学生之间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让同学之间能够养成互帮互助、为他人着想的学习、生活精神,从而潜移默化的践行“仁爱”教育。

(三)仁爱教育在社会中的实施

1.增强学生的社会“仁爱”意识

学生的“仁爱”教育,其中还包括对社会的“仁爱”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社会貌似很遥远,其实不然,只要我们走出校园、走出家庭所接触的就是社会环境。社会的“仁爱”意识包括保护环境、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等,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社会意识,并将“仁爱”社会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精神,从而加强学生的社会“仁爱”意识。

2.创设“仁爱”主题的社会活动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适时的组织创建“仁爱”主题的社会活动,加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活动规范。例如,我们班开展的“公益活动”为主题的社会活动,带领学生去双流棠湖公园,我们一起将地面上的落叶和垃圾打扫干净,为大家营造了一个整洁干净的休息、娱乐环境,尽管我们在活动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一身臭汗,但是我们看到公园里人们的感谢和赞许的表情,以及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四)“仁爱”教育在家庭中的实施

“仁爱”教育在家庭中的实施,是进一步改善、增强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教师除了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家长上班的艰辛和家长对孩子的无私奉献以外,还要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父母、家人的爱,让学生能够明白,家庭是我们强大的后盾,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那么同时我们也要给父母属于我们的爱,也许是一张卡片,也许是按时完成作业,也许是给父母洗一次脚等等,来践行“仁爱”教育。“仁爱”教育的践行和实施只靠班主任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的,仅仅学校教育也是片面的。所以“仁爱”教育仍然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除了加强“仁爱”教育在家庭中的实施以外,还要引导家长和学校作为共同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仁爱”教育作为小学时期最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一,小学班主任的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班主任要将“仁爱”教育全面渗透到校园环境、班级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当中,在不同的环境中加强“仁爱”教育,践行“仁爱”教育,从而为增强学生的“仁爱”意识,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十二)怎样做到因材施教?(20171119宝安真题)

现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学生由于自身身体和心理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不同,学生是有个性的、有差异的。因此,要让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得先承认学生有个性、有差异的。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实质就是要进行分层教学。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因材施教:

(1)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社会背景等,对上、中、下的学生典型作重点的个案研究,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研究和了解的方式主要通过课内外活动进行观察,也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分析,与其他任课教师交谈、家访、“教育会诊”或心理测试等。

(2)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共同的基本要求,这里“共同的基本要求”是指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这是使教学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教育和要求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各门功课与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关系,使他们努力学好国家为中小学开设的各门基础课。在这个前提下,根据个别差异进行重点指导,使学生充分发展个人的潜在能力和特长。

(3)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学生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影响个别差异的因素又相当复杂。一个学生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长处,而在另一些方面有短处。或善于观察,或长于记忆,或擅长思维。从思维类型上讲,也有长于形象思维和善于逻辑推理之分。教师必须对学生表现出的差异特点进行全面而具体地分析,以发展的眼光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对那些成绩优异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也要一分为二,为充分发展他们的才能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后进学生,要给予热情关怀和照顾,深入研究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从实际出发,制定一套适合他们特殊情况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以此为鉴,争取最大努力,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十三)互联网+时代,教师应具备什么素养?

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教育的变革,也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信念素养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必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无论是陶行知,还是教育奇迹缔造者雷夫,都凭借其独特的教育信仰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最终走向教育成功。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教师要从“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教学转向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学科育人”。教师有教育信仰,才能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浙江外国语学院吴卫东教授所提出的“关注教师发展的核心素养有一个根本点,就是把教师从学科人转变为教育人”正契合了这一理念。

二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曾说:“在当今这个时代,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学生可以从电视、网络及各种媒体上获取知识。教师的作用由过去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指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指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标准化教学被学生个性化网络学习所取代,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网络学习来完成,课堂成为师生讨论问题的场所。对于教师而言,融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为一体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信息素养,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适应时代发展,具备信息素养尤其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能力,才会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教师。所谓大数据分析能力,就是未来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分类教学和因材施教更是信息化时代教师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三是创新素养

未来教师的创新素养表现为:

①创新意识——要有强烈的广泛的兴趣,敢于挑战权威、文本和自我,又能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现和创造。

②创新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方法灵活,多向思维;独辟蹊径,与众不同。

③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用独到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机智,化解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提高育人效益。

④创新人格——具有执著的教育情怀和勇于担当的教育责任与使命,以爱育爱,以生命点燃生命,育人无声。

西方把教师分成两种类型的人,一类是具有成长性思维的人,一类是固定性思维的人。具有成长性思维的教师,思维能力比较高,相关研究表明,他们所教出来的学生成就要远远高于固定性思维能力的人。具有成长性思维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体现,是教师创新素养的重要内容。

一言以蔽之,即教书育人的教育信仰,融合创新的信息素养以及独具一格的创新素养。

(十四)说说你对课堂教学中以学为本的理解。

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课程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适应这一发展,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总是不理想,其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例如:在讲到“地球村生活很不错”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开展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我们身边看到的环境问题联系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通过讨论,许多同学谈到一些新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加以概括,通过交流,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更能体会到地球村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得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这样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就会被埋没。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十五)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的理解。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优秀的教师课堂也会存在瑕疵,完美的课堂是不存在的。

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在教师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中,反思能力不仅对教学工作,而且对教师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是否有利学生的发展。

反思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微笑,给学生以宽松自由的心境,将微笑和幽默带给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协调的教育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开放、和谐的心境中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为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才智的自由发挥创造条件。

呵护学生,和学生交朋友,给学生以积极进取的信心。在不同的场合巧妙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因为自尊心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基础,一旦失去了自尊心,人的精神就会瓦解。

欣赏学生,给学生以成功愉悦的体验。正如原苏联教育家索洛维契克在《谈自信》中所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自以为是美的,他真就会变美;如果他心里总是嘀咕自己一定是个丑八怪,他果真就会变成尖嘴猴腮、目瞪口呆,生出一脸猴相。”所以,“只有当老师说他好时,他才会好起来。”

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说“不”,给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和挑战权威的勇气。那些顽皮固执、敢于说“不”的学生,往往也就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对于他们,在教育教学中,保护他们“离奇”的思维、创造的天性、丰富的潜能,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给他们敢于“冒犯”的勇气。

学习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和烦恼。好的方法和学习习惯,能够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如果您的孩子因为学习方法不对,或者记忆力不好,而导致学习靠死记硬背,效率不高,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
(十六)怎样布置有效的个性化作业?

一、面对个性差异,作业层次化

有效作业的设计的基本目标是:打破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的统一模式,从目前大班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尊重个性,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按照学生实际知识能力,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各环节实施分层、分类,使每名学生都能获得层次不同、层面不同的成功体验.从而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

1.基础型作业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些与上课内容基本一致的作业,作为巩固和检测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手段,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基础型的作业,即是主要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本身掌握程度而设计,是针对全体学生而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任务,全体学生都应达标。

2.思维训练型作业在课堂教学后适当地给学生留一些拓展题,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这主要是针对学优生而设计的,它可以成为自选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而定,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完成和掌握.但教师要适当地进行讲解,让每名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为今后的学习开阔思路。

3.实践型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走向社会,多渠道、多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去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学数学,用数学,学了不会用等于没有学。例如,学习了简单的统计知识后,我布置了学生调查班级同学喜欢的图书。在调查活动中,学生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学会收集、分析数据.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创造出许多新的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这些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的数学作业更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让学生更能全身心地投入,从而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体现题型多样性,作业趣味化

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充实.如,选择、填空、作图、解答、操作、探索、开放等题型经常变换:自学类、复习类、巩固类、日记类作业互相穿插;知识类、生活类、史料类作业互相渗诱。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1.做一做;用萝卜或泥巴做—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3.说一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正方体有哪些特征?4.涂一涂:在它的外表涂上不同颜色.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带着好的心情作业,使其思维更活跃,反应更灵敏,从而促进每一名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作业生活化

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布置有趣的生活式作业、丰富的调查式作业、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是很有必要的。如,在学习了混合运算后,可设计用扑克牌算二十四点,使学生在玩中熟练地运算加减乘除法,巩固口算基础。又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可以回家测测自己和家人的身高,量量自己脚步的长度,算算从学校到家里的路程。这样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有意义,能学到课堂上得不到的实践经验.

四、运用多种思维方法,作业开放化

由于开放题的答案不唯一,解题时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探索 ,获得多种结论,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时空途径。如,在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教学中,有一道题"用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道题一方面,要求学生实际地去拼一拼,去探索和发现: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和思考。在多种拼法的实践中,学生加深了对长方形长和宽的认识,巩固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而学生在思考、动手、探索、交流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因材施教也是教师布置作业的一个重要标准 ,教师一定基于整体的角度,合理选取作业的难易程度,应使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与作业难度保持一致,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针对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较少量、难度较低的作业,而对于水平高的学生,作业布置的难度可以相对增大。只有作业布置得相对合理和科学,才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十七)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变化。

(十八)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倾听讨论的能力

倾听,从沟通定义上说,是接受信息的重要方法,倾听是能力,更是美德。倾听,是工作中四大能力“听,说,读,写”之首。在很多工作的实际场景中,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我们经常说的“察言观色”也把倾听放在了第一位。对于学生培养的倾听能力,更需要从心态、方法和技巧上来详细分析。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倾听心态尊重、同理心、培养倾听意愿、认同倾听是种能力。

1.尊重:在沟通课程和商务礼仪和销售课程中都提到了倾听,这里是重视对方,包括重视对方的心态及其言行,让自己表现出相应的言行。

2.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同样,己所欲,施于人。沟通中的重要法则之一就是你希望怎么被对待,就怎样对待别人。

3.培养倾听意愿:善于倾听的人,更容易学习到东西,更容易被别人所接纳。不管是否接受对方谈话内容,但一定要尊重对方说话的权利。

4.认同倾听是一种能力:听的过程中,要捕获有用的信息,并且与对方互动,如果没有听懂,还需要采取必要的方法来解决。听了同样的内容,接受的信息量不同,这就说明接受者的能力不同。

二、给予学生倾听的具体方法:

1.肢体语言:建议学生身体面向老师,不要有任何交叉的部分,因为这在肢体语言上叫"防御姿势",代表拒绝接纳,回避和躲藏。比如抱肩,翘腿等。这样的肢体语言被证明接受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如果是一对一谈话,比如对客户,建议身体前倾,效果会更好。

2.面部表情:一对一沟通眼睛要注视对方,如果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要适时的点头,以鼓励对方继续。在倾听轻松的话题时,要保持微笑,可以轻声符合并回应,比如"是的,好的,明白,您继续…….。如果是一对多沟通,目光要关注到大家。

3.倾听过程: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尤其是在一句话没有说完之前,更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没有听清楚,可以稍稍抬手示意"不好意思,请问一下,您是说……"复述或者提炼对方的谈话内容,用来澄清对方讲话,或请对方重新描述。如果是工作内容,建议随手做记录。这都是倾听的具体办法。

4.结束话题:如果与对方的谈话结束了,要给对方明确的感谢,或者相应的行动。比如"非常高兴与您沟通,您看还有什么其它问题吗?"根据需要起身相送。

三、组织练习倾听的活动:

1.游戏活动:常用的活动有《听故事答问题》念一段故事,从中提问,请学生回答,类似英语的听力测试题,《"三"的故事》、《下雨啦》提到特定内容请学生迅速做出正确反应、《挑战3分钟》练习学生保持绝对安静3分钟,同时注意倾听。《传话》倾听的同时,完整转述给其他同学。

2.倾听复述:常用于演讲指导练习,老师先说一段话或播放一段视频,请学员复述。比如"职业素养包括四个部分,1,2,3,4.…."请学生最大化重复。老师再加以点评。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随机地请同学复述自己的讲课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倾听注意力。

3.澄清倾听:老师先说一段话,请学员倾听。比如给出两个故事,一真一假,请学生通过倾听判断真假。

4.案例复现:老师与学生沟通两次,一次完全用正确的倾听方法,一次用有问题的倾听方法。或者学员上台表演两个人聊天的案例,请其他同学来看,哪个同学学会了运用了倾听的具体方法,并反复练习,直到学生掌握了倾听的具体方法。

四、老师注意事项:

1、平时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中,如果学生描述的是倾诉性话题,我们更需要耐心的倾听,而不是急于给出安慰和建议。回应限于"我能理解,我明白,我也有过相同经历.……."在学生倾诉完成后,再给予安慰,表示同情,并且询问"我能帮你做点什么?"

2、老师倾听学生的过程中不要否定学生,包括使用拒绝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的讥笑、语调的嘲讽等。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地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不断训练,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拥有“倾听”的能力,才能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

(十九)举例说说如何进行学科整合?

从广义上讲,课程整合是指将两种、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入到课程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从狭义上讲,课程整合就是将两种学科、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课程整合就是有效利用各学科的教学资源,以及在各学科教学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来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简单来说,就是各学科相互配合,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接受多元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达到既能减轻教学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学科整合,让学生做课堂主人,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学科整合,让学生做课堂主人,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学科整合,让学生做课堂主人,课程实际需要。
一、课程内容上的整合

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课程在内容上进行有机整合,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社会和科学,从而更清楚地理解科学内容,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习方式上的整合

在科学课程中,提倡的是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亲历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逐步学会探究问题的策略,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教学方式上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将 教学方式有机地整合,相互补充,让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有意义的事情,从而更加爱学、乐学。

四、科学课与各学科有机整合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总之,学科整合,让学生做课堂主人,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把传统学习变成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整合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在实践中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学会动手动脑等等。人的思维、人的理想、人的创造精神、人的道德准则从老师那里是学不来的,教师的作用是启迪,是引领,“教是为了不教”。 学科整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做课堂主人,从学生成长出发,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出发,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全面培养学生成为喜欢终身学习的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

(二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学生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首先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

1、在学期初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在学期初的几个星期宁可少学点知识,也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2、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而边一边又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或打麻将,这样,除了极个别自制力非常强的孩子,其他孩子是根本不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专心学习的,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协调,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在家里,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尽量不要过度地关心孩子的情况,不要陪着孩子做作业或叫孩子帮忙做什么事情,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做作业,使孩子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孩子的专心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当然,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更不能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要从整体去把控孩子,外松内紧。

二、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从小注重习惯养成。

作息时间表,其实就是给学生制定生活、学习规矩,即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孩子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能很好集中注意力,也不会精力充沛。我们只需要让孩子从小养成了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那么孩子到了学习时间,他自己都会比较自觉地坐在自己的书桌上开始看书做作业了;要求学生给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

三、从小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我个人认为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地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学习方面,就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孩子学会学习的能力比教他知识更重要。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学习时,不要坐在学生一旁监督,也不陪学生看书,做作业。学生自己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从不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四、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记录作业题的好习惯

一个学生每天如果能养成记下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意味着这学生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的人生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的学习成绩优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例如: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起就给孩子买好记事本,告诉孩子记事本是用来专门记录教师交代的事情和教师布置的当天作业题的,要求孩子每天的记事本都有记载,不能有空隙,一开始每天都会检查孩子记事本的记录情况,看孩子记得是否认真,还是没有记,坚持一段时间后,就改为不定期地抽查一下。假如发现孩子没有记录的话,就取消孩子玩得时间,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五、从小培养孩子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

学生在做作业时,尽量不打扰学生,让他一个静心的做题。学生做完作业后,督促孩子在空余的时间里做自我检查;例如数学,要求孩子看一看计算是否准确,单位换算有没有错误,应用题的算式列得对不对,训练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去订正过来;语文要求孩子看看字是否写错,作文写好后主要是自己去读,看语句是否通顺,让别人看了文章后得到了什么启迪和感想。

六、培养孩子做完作业后,整理桌上学习用品并收拾好自己书包的习惯

要求学生每次做完作业后,自己养成整理书桌并收拾好学习用品的习惯,从小让孩子面对生活,学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了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了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好习惯。”好习惯可以使孩子终生受益。

(二十一)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营造自由氛围,使学生敢问

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问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拉大了。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何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1.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且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演示创设问题情境,具有真实、直观的特点,这种问题情境创设在英语教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3.多媒体教学手段能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对学生展示生物的奥秘,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问题火花由此迸发。

三、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提问的种类。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的提问,低层次的提问包括知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高层次的提问包括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低层次的提问有利于知识的巩固,高层次的提问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其次,教师要适时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可以在文字上、方法上、矛盾中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四、适时评价,使学生善问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首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其次,建立提问记录册。在学生小组的评价中,组长专门有一项是记录组员的提问情况,每个学生记录自己提问的问题与次数,与学期的评定挂钩。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十二)怎样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陶行知先生早在1934年就明确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这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可见创新并不神秘。教育工作者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有放手让学生创造的胆量,“好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学出来的”。这话不无道理,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全新的,仍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的重新创造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情感场,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特别注重教室的布置、板报的设计、墙上悬挂条幅的选择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文化,学生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每一名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潜在的创新能力,只是有的学生可能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些,有的学生可能在那方面表现突出些。要想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就应在教学过程中为他们营造一个创新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一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及手段都应给予理解和重视,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 空间,以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克服那种满堂灌、一切都教师说了算的教学方法。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态要和蔼可亲,语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循循善诱,既要有严父般的谆谆教诲,义有慈母般的暖暖爱心,使学生在学习中 敢想、敢说、敢做。即使学生说错或做错了,教师也不要讽刺挖苦学生,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三是要多鼓励少批评。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生的好奇心和珠索精神,在学习衬程中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善允许补充,不明白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环境,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努力把教学活动变成活跃学生思 维、后迪学生智慧、后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 潜能和实践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 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打破教材的条条框框,努力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声、像于一体的教学场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获取新的感受、新的想法、新的发现,进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 欲,从而萌动创新意识。

三、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要实施创新教食,我们就必以须打破被动地学习方式,让学生渴望创新、追求创新、参与创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才能产生创新意识,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捕捉那些善于质疑、敢于发问、思维敏捷、好奇心强的学生,并 善于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克服老师主宰课堂,只有教师提问学生,不准学生向教师质疑的弊端,要把学生提问、讲座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的思维从狭窄、封闭的圈子里解放出来,对能提出一些创见 性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其次要根据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年龄特征和教材本身特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互相讨论,主动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四、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

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不拘泥课本,不依常规,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址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译、新方法。以"科学探究" 为主要形式,通过探究性实验增加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 学生能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实中的美妙与和谐;能够保持对科学 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实和日常生活中的道理;通过一个个探究性实验,来 辨析真伪引发认识冲突,激起探究的深入,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体会成功的乐 趣,为以后创造、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

新课标教材中很多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极好的教材,而且各知识点都是彼此联系、按一定逻辑顺序组成的,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教师在教学中要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大胆创新。挖掘教材中的创 新因素能改变传统学习中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模式,形成对于知识进行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时代赋予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进行教学改革、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立足实际,结合具 体教学实践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途径,探索其有效 的培养方法,把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作为根本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于我们 | 汇款方式 | 考试培训 | 辅导资料 | 行测信息 | 申论信息 | 面试信息 |南方公务员博客 | 网站地图 | sitemap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广东公务员考试 | 广州公务考试 | 深圳公务员考试 | 广东选调生及公遴选 | 事业单位招考

南方公务培训中心总部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576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西校区实训楼516

联系电话: 020-85217183、18922251193

Copyright © 2007-2024 南方公务考试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20522号

       
  • 电话咨询

  • 020-85217183
  • 020-85213838
  • QQ交流群

  • 310206975
  • 25595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