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考副省级高分范文点评
更多习作点评、高分样卷请参考2012版《申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赵玲玲主编)
习作点评服务热线:02085217183
传承民族经典弘扬黄河精神
(标题突出主题黄河精神)
一种精神,穿越时空,辉映未来(起句不凡,点明主题且优美大气)。黄河之水天上来,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途经九省,她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华夏文明,更给我们后世子孙留下经久不衰的黄河精神,领引我们不断开拓进取。传承民族经典,弘扬黄河精神,就是为了使九州大地河清海晏,黄河两岸河图再现,实现华夏大地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段通过阐述黄河精神的发源,申明论点,要传承民族经典,弘扬黄河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我们这一代中华儿女历史的重任。传承民族经典,弘扬黄河精神,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中华。(过渡句)
弘扬黄河精神,振兴中华前提在于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观。(段旨句,高度概括了本段的内容,同时从内容上来说,抓住了弘扬黄河精神的主旨,要同当前发展相结合,体现了作者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现实洞察力)千百年来黄河儿女治黄用黄的过程中在不断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不断发挥黄河儿女的才智,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按照黄河特有的自然规律治理改造黄河,实现大河与人的和谐共生,出现了大禹治水重在疏导、王景治水关键在于治沙等符合自然规律的科学利用改造自然的例子。今天,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性抉择面前,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清时代发展的规律,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对于发展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弘扬黄河精神,振兴中华关键在于必须坚持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为核心的民族自强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繁衍不断发展,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源于河洛平原的《易经》开篇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因为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每当有外敌入侵的时候,我们听到的是黄河母亲咆哮,看见的是风云儿女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用自己血肉筑起的钢铁长城。今天,回首历史,更放眼未来,时代的呼唤,民族振兴的要求,我们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把自强进取精神同生活在河南济源的老者-愚公精神相结合,纳于言而敏与行,心怀凌云之志,脚踏实地,用辛劳、汗水一笔一划的把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铭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本段作者将黄河精神的具体涵义阐述很到位,同时上述到了民族精神,很有说服力)
弘扬黄河精神,振兴中华重点在于弘扬为之易,不为则难,直面时代发展深层次矛盾为特点的改革攻坚精神。(将黄河精神的实质阐述很详细,并将落脚点放在改革攻坚上,很深刻)历史证明,中华民族的每一次辉煌,都是在变革改革后才出现的。北宋宰相王安石在汴京与保守派激烈的论战,他高呼“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开启了庆历新政,此后才有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的大河之南北宋都城汴京商业的繁荣。在新历史机遇期,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把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作为持久战攻坚战。以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改革者大无畏精神领引未来发展,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历史性战略性大发展快发展。
在敬仰与图强中传承历史,在担当与奋斗中开创未来。不负黄河母亲的重托,不辱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历史性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传承民族经典,弘扬黄河精神。高举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结尾很有气势,最后一句话是十七大报告的结尾,借鉴的很好)
专家总评:
本篇范文行文流畅,表述到位,最为难得的是思想深刻,确实把握住了出题人出“黄河精神”这个题目的主旨,非常难得。
从写作方面来说,本文开篇点题,短暂过渡后,用三个排比句引用三段论述如何弘扬黄河精神,每段论述都很详实,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结尾部分恰到好处,并再次呼应论点,做到首尾呼应,结尾句借鉴十七大结尾,气势恢宏。
总体来说,是一篇难得的好申论,从立意到行文,都值得考生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