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考申论题目与参考作答
参考答案一:
总而言之,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影响了这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综合实力提高的动力,同样,农村的文化和教育是其生存的根基,关系到它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乡村文化教育,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成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
参考答案二: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一、农民工学校问题:数量有限、没有许可证,教师队伍不稳定、缺乏投入、生存艰难;二、学费高。公办门槛高,农民工难以承受;三、户籍和教材问题:户籍限制,不能进入公办学校,教材不统一;四、心理“边缘化”倾向:孤独、自卑,受到不公正待遇,遭到歧视等。五、学习问题:子女流动性强,父母缺少关心,学习成绩不理想。六、渠道不畅问题:获知信息渠道不畅,经常遭拒绝。
2、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10分)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困境中不绝希望强调了对民对待教育的态度。一、农民子女接受教育面临许多困境。教育成本越来越高,向上流动的渠道“缩窄”,大学生面临失业危机,农村辍学之风抬头,因教致贫现象突出,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二、许多农民没有放弃,仍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希望改变贫困的面貌;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必须实现资源均衡发展,包括解决农民子女就业等。
(二)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0分)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3)不超过400字。
L县教育局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我们县地处边境,教育水平相对落后,部分村屯位于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使部分孩子难以接受好的教育,针对我县的实际,我们在认真调查、大量走访的基础上,探索出了适合我县基础教育的新模式——寄宿制学校,希望得到你们的理解与支持。
寄宿制学校,可以使孩子获得好处:一、寄宿制学校布局很合理。针对交通不便的问题,我们利用国家各种专项资金建设了不同类型的学校,在联村和民族以及边境地区都建立了寄宿制学校,可以满足各种特殊情况的需求,二、教学设施很完善。我们的寄宿制学校,设施完善,拥有完整的宿舍楼、教学楼和学生食堂,教学质量有保证,国家给予一定生活补助,在民族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保证孩子们接受优质教育。三、教办学效益很高。寄宿制学校教育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寄宿的学生人数都超过数百人,各种管理手段齐全,能保证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请家长放心,我们一定配备优秀老师,提供优美环境,让你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欢迎你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来。
L县教育局
X年X月X日
(三)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要求:(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希望小学遭废弃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一、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和“撤点并校”政策推广。二、农村生源锐减,子女随父母外出。三、农村税费改革,缺乏资金。四、希望工程战略转移,由硬件建设转向软件建设。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需进行整体思考、系统解决。
一、希望小学建设要着眼长远、设施完善。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学校设施要高标准,实现长久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和集中度。在当前撤点并校的过程中要关注希望小学,对于条件较好的给于资金保障。
三、对遭闲置的希望小学进行再利用。为避免浪费,可以改造为分教学点、幼儿园或是农村文化室、党员活动室等。
四、对闲置学校规范处置。由专门机构评估资产,租赁或转卖给所在地的部门或人员,防止资产流失或贱卖。
(四)“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乡村文化衰落的思考
提到乡村二字,记忆中涌现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牵挂,脑海中浮现出一家人围坐庭院共享满月的团圆。每个人心中都有对乡村难忘的情怀,乡村是人类诞生起始的童年,乡村充满着浓浓的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对乡村充满美好回忆的人,满怀着甜美的眷恋。
但当我们走进现实的乡村,看到垃圾布满周村,发出扑鼻的恶臭,看到邻里之间再无夜不闭户的高墙深院,再也看不到村前流淌的小溪,听不到乡音的小曲,只能感慨乡村的现实充满着残酷,乡村文化的衰落已经到了令人焦虑和痛心的境地。每到年关,赌博盛行,为了赡养老人,子女对簿公堂,乡村的社会文化和伦理价值正在走向解体,拯救乡村文化的任务已迫在眉睫。
解决乡村教育困境是拯救乡村文化衰落的关键。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农村教育面临着诸多困难: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教育经费的投入虽有增长仍捉襟见肘;教育负担日益沉重;青少年辍学现象抬头;这些问题使得农村文化的建设缺少了根基。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是阻止文化衰落的重中之重,国家应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真正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纲要精神,真正实现普九教育,让青少年重回课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坚信,解决好农村教育才能使得构建乡村文化具有坚实的基础。
传承优秀生活方式是拯救乡村文化衰落的重要保障。目前城市文化、外国文化对乡村文化带来巨大冲击。乡村不同于城市,主要体现在生活方式的不同,是数千年积淀的结果。如民间节日在城市已过度商业化,而在农村保持的却十分单纯和神圣;不同地方的戏曲更是乡村文化的集中体现,它的表演深深扎根于乡村的沃土,哼上几句乡曲是难得的惬意。传统的生活方式,如果在乡村得不到传承,会丧失殆尽,因此我们要继承,要保留,要创新,要让这些独特的文化艺术不断弘扬和光大,这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时代的重任。
构建新的价值秩序是拯救乡村文化衰落的当务之急。现在,乡村文化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城市文化的影响,原有的价值正在丧失,使得许多人心理茫然,无所适从,要先构建新的价值秩序,就要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文化,纠正金钱至上的错误认识,运用道德和法律的手段,弘扬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让农民对乡村文化产生亲和力和归属感,明确了价值是非曲直,乡村文化建设就会更加坚实。
总之,乡村文化的衰落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是现实的残酷确实令人担忧,让我们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都来关心乡村文化,在时代的影响下能独立传承下去,再现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