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贺南方学员囊括19年省委、省政府、工商、监狱等热门职位状元
您的当前位置:南方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热点 >> 正文内容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本文转载自:〖〗    发表时间:〖2021-06-18〗   本文作者:   浏览次数:2274

 

第一章  “十三五”时期重大成就和“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双区”引领

第四节  主要目标

第三章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创新强省

第一节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支撑

第二节  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

第三节  打造创新人才强省

第四节  完善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

第四章  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第三节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

第五章  推进数字化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第一节  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引领能力

第二节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第三节  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第四节  优化数据要素配置体系

第六章  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一节  积极拓展投资空间

第二节  大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第三节  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第四节  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第五节  完善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效畅通的体制机制

第七章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提升发展支撑能力

第一节  构筑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第二节  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三节  构建高质量绿色低碳能源保障体系

第四节  建立现代化水安全保障体系

第八章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打造高质量体制机制新典范

第一节  深化市场化体制机制改革

第二节  建立现代财税体制

第三节  建设服务型有为政府

第九章  聚焦高水平开放 增创全面开放合作新优势

第一节  着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第二节  积极拓展全面开放空间

第三节  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第四节  全力推进粤港澳融合发展

第十章  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 加快建设金融强省

第一节  构建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二节  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

第三节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第四节  实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第十一章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一节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第二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第三节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第十二章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第一节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第二节  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

第三节  支持推动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

第四节  提高城市发展品质

第五节  完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十三章  积极拓展蓝色发展空间 全面建设海洋强省

第一节  大力实施海洋综合治理

第二节  加快构建海洋开发新格局

第三节  提升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

第十四章  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加快建设美丽广东

第一节  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第二节  全面系统治理环境污染

第三节  加大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

第四节  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第十五章  坚持守正创新 促进文化强省建设

第一节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第二节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三节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第四节  推动岭南文化传承创新

第十六章  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 建设教育强省

第一节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第三节  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

第四节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第五节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第十七章  实施健康广东战略 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第二节  筑牢“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

第三节  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

第四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第五节  深入开展全民健康运动

第十八章  强化民生保障 加快建设幸福广东

第一节  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第二节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五节  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

第十九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省 建设法治广东

第一节  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

第二节  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第三节  全面加强法治社会建设

第四节  创新完善社会治理

第二十章  统筹发展和安全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第一节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第二节  保障经济安全

第三节  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第四节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第二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第一节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二节  完善规划体系

第三节  健全实施机制

第四节  强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和重大项目支撑

附件1  广东省“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目录清单

附件2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汇总表

 

本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重点明确“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要求,谋划重大战略,部署重大任务,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是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十三五”时期重大成就和“十四五”时期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省人民团结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进展,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定步伐。“十四五”时期,世界处于动荡变革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

“十三五”时期,面对中美经贸摩擦、香港“修例风波”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影响,我省深入推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举措,有效应对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

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创新驱动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

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我省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自身条件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将进入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从社会主要矛盾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

从发展方式看,我国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正处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时期;从战略格局看,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经济发展优势区域将更多地集聚人口和要素资源。

总的来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从省内情况看,我省处于竞争优势重塑期、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期、工业化城镇化深化期、社会转型加速期、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生态环境提升期,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正处于跨越常规性、长期性关口的攻坚阶段,既具备坚实的发展条件,也面临不少新旧矛盾挑战。

综合研判,尽管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不确定性显著提升,但我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依然坚实,发展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明显增强。中央积极支持我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双区”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和先行先试政策在我省叠加,为我省应对新挑战、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将有力牵引带动我省加快形成高水平全面开放新格局和高质量发展高地。特别是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省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二章  总体要求

围绕总定位总目标,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为总定位总目标,持之以恒实施“1+1+9”工作部署,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系统观念。

第三节  “双区”引领

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平台,引领带动全省形成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更高水平参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为广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支撑。

——支撑引领全省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支撑引领全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支撑引领全省高效畅通经济循环。

——支撑引领全省打造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高地。

——支撑引领全省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四节  主要目标

展望2035年,广东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更高水平,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携手港澳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广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加彰显。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文明素养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更加协调,建成文化强省、教育强省、人才强省、体育强省、健康广东和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基本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碳排放率先达峰后稳中有降,能源利用效率力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广东基本建成。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全面确立。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率先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着眼广东新发展阶段总定位总目标,围绕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综合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我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如下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创新强省建设取得新突破。

现代产业竞争力赢得新优势。

改革开放再出发迈上新高度。

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实现新跨越。

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境界。

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

幸福广东建设取得新成效。

现代化治理能力达到新水平。

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新提升。

第三章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创新强省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锻长板与补短板齐头并进,促进创新链条有机融合和全面贯通,增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第一节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支撑

对标全球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推动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着力提升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实验室和科研机构为核心的创新基础能力。

增强基础研究能力。

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

提升科研机构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节  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

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产业技术变革方向,立足广东市场机制和产业基础优势,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

持续推进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构建顺畅高效的创新成果转化体系。

第三节  打造创新人才强省

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人才需求,面向全球引才聚才,强化人才支撑,营造近悦远来、拴心留才的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环境,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和方式。

更大力度引进“高精尖缺”人才。

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第四节  完善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创造的社会氛围,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优化粤港澳协同创新机制。

深化科技领域改革。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第四章  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积极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转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创新高地,培育发展一批战略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巩固提升制造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巩固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

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统筹谋划重点产业及产业集群布局。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

第二节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着力抓好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工作,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强化产业转型升级和质量品牌建设,推动重点产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保障重点产业链稳定安全。

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推动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第三节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业新体系。

全面提升服务业供给质量。

加强与港澳服务业合作。

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

完善服务业发展机制。

第五章  推进数字化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深入实施数字中国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数字广东,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着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充分发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重要价值,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建设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发展高地。

第一节  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引领能力

以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聚焦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培育创新发展生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

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

引导培育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生态。

第二节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运作模式的重塑作用,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城市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拓展数字化公共服务。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第三节  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深入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全面增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能力,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全国数字政府建设标杆。

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构建政府治理“一网统管”。

打造政府运行“一网协同”。

夯实数字政府基础支撑能力。

第四节  优化数据要素配置体系

充分发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重要价值,构建统一协调的公共数据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数据市场交易规则,提升数据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水平,强化数据安全保护,打造数据要素流通顺畅的市场环境。

培育建立数据要素市场。

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

强化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

第六章  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强化支撑功能、联通功能、撬动功能,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打造规则衔接示范地、高端要素集聚地、科技产业创新策源地、内外循环链接地、安全发展支撑地。

第一节  积极拓展投资空间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精准扩大有效投资,持续优化投资结构,不断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发挥投资对扩大需求、形成供给的关键作用。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第二节  大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顺应居民消费升级新趋势,着力挖掘重点领域消费潜力,培育壮大消费新增长点,加快破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有效需求引领带动高质量供给。

促进传统消费提档升级。

大力培育新型消费。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全面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第三节  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强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接,深化省际交流合作,加强广货优质品牌建设,积极拓展国内销售渠道,在国内统一大市场中拓展广东经济纵深。

强化与国家重点区域战略对接。

深化省际交流合作。

积极拓展国内销售渠道。

第四节  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坚持国际市场多元化、进出口贸易均衡化、贸易新业态发展快速化,推动货物贸易优进优出、优质优价,服务贸易继续扩大,为建设贸易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优化国际市场布局。

推动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

促进对外贸易新业态快速发展。

全方位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第五节  完善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效畅通的体制机制

发挥广东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优势,破除妨碍要素和商品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推动畅通国内大循环。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

第七章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提升发展支撑能力

聚焦结构优化、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安全可靠,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发挥新型基础设施牵引作用,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强化资源共享、空间共用、互联互通、协同高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推进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节  构筑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以整体优化、协同高效、融合创新为导向,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适度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全力构建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全国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世界一流的创新基础设施集群。

构筑国际先进的融合基础设施体系。

第二节  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构建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加快形成“12312”交通圈,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强化多向连通的综合运输大通道。

完善便捷高效的区域交通网。

建设世界级港口群。

建设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

发展高品质的客货运输服务。

加快交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第三节  构建高质量绿色低碳能源保障体系

坚持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统揽,深入推进能源供给、消费、技术、体制革命和对外合作,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的现代化能源体系,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清洁低碳能源。

完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

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加快能源科技革命。

推进能源现代化治理。

第四节  建立现代化水安全保障体系

坚持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推进广东水网建设,强化涉水事务监管,构建节约高效、保障有力、人水和谐、风险可控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实现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的跨越。

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优化配置水资源。

提高水利治理能力。

第八章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打造高质量体制机制新典范

实施战略战役性改革和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政府治理体系,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  深化市场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创新制度供给,适应和引发有效需求,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第二节  建立现代财税体制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省和市县财政关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

深化财政管理改革。

提升税收征管效能。

强化政府债务管理。

第三节  建设服务型有为政府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更加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优化政府职责体系。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加快信用广东建设。

复制推广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经验。

第九章  聚焦高水平开放 增创全面开放合作新优势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链接国内大市场优势,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第一节  着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加强对外开放顶层设计,以制度创新为引擎,以重大对外开放平台为载体,加快探索建立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开放。

深化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

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加强法治化保障。

第二节  积极拓展全面开放空间

持续优化国际经济合作格局,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和推动境外投资提质增效并重,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全面拓展。

优化国际经济合作格局。

更加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推动境外投资提质增效。

第三节  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推进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健全合作机制,提升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能级,建设更加开放的国际门户枢纽。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深化国际产能合作。

深化人文交流。

第四节  全力推进粤港澳融合发展

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规则衔接为重点推进粤港澳合作,推进跨境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和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加快建立,携手港澳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推进粤港澳跨境要素便捷流动。

携手港澳构建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

加快推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加强粤台经贸交流合作。

第十章  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 加快建设金融强省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导向,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优化金融空间布局,实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携手港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

第一节  构建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新格局

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强化金融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支持力度,推动形成协调有序、错位发展的金融空间布局。

显著提升广州、深圳的中心城市金融发展能级。

推进珠三角地区建设若干特色金融功能区。

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金融协调发展水平。

第二节  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

推动银行保险业、证券期货业金融机构和各类金融组织协调发展,加快发展金融科技,提高金融运行质量和效率,满足企业和居民多样化金融需求。

健全现代金融市场体系。

完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

推动金融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第三节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大力实施“金融+”工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构建服务实体经济的大金融体系,畅通实体经济的金融“血脉”。到2025年,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30万亿元左右,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1500家。

提升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提升金融支持产业现代化水平。

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水平。

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第四节  实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积极开展金融开放先行先试,有序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加强粤港澳三地金融规则和标准对接,强化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提升金融开放水平和能力。

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

推进跨境金融改革创新。

强化国际金融交流合作。

第十一章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第一节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发展精细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岭南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富民兴村产业发展。

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培育乡村产业振兴主体。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第二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以建设精美农村为主攻方向,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显著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积极推动乡村有效治理。

第三节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盘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全面激发农村发展内在活力。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健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机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十二章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第一节  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和精准施策,深入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沿海经济带加快发展、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均衡通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

推动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地区加快发展。

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

推动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

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协同联动发展。

第二节  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

优化“一群五圈”城镇空间格局,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都市圈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及资源优化配置等核心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

加快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构建现代化都市圈体系。

推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小城镇建设。

第三节  支持推动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  “四个出新出彩”

充分发挥广州、深圳“双核联动、比翼双飞”作用,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推动“双城”做优做强,共同打造全省发展核心引擎。

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支持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

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发展。

第四节  提高城市发展品质

优化城市化战略,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提升各类功能平台产业基础能力、资源集聚水平和就业承载能力,助力城市品质化建设和发展,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提升城市品质。

推进新区提质增效。

推进各类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

第五节  完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建立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完善市民化推进机制。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强化区域发展统筹协调。

第十三章  积极拓展蓝色发展空间 全面建设海洋强省

围绕建设海洋强省目标,着力优化海洋经济布局,提升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推进海洋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拓展蓝色发展空间,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第一节  大力实施海洋综合治理

建立健全海洋强省建设的体制机制,统筹陆海空间、要素、通道、生态建设等,协同推进海洋开发与保护,高水平管海护海,提升海洋综合治理能力。

提升海洋资源综合管理水平。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维护海洋权益和保障海上安全能力。

第二节  加快构建海洋开发新格局

坚持陆海统筹、综合开发,优化海洋空间功能布局,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积极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

统筹岸线近海深远海开发利用。

建设区域性海洋经济动力引擎。

第三节  提升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

坚持高端引领、绿色发展,推动涉海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加快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提升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海洋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培育壮大新兴和前沿海洋产业。

第十四章  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加快建设美丽广东

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优化国土空间保护格局,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着力推进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和生态修复,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建设美丽广东。

第一节  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以碳达峰为牵引,持续深化产业、能源、交通等方面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推动资源集约循环利用。

推行绿色生活方式。

第二节  全面系统治理环境污染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

全面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补齐环保基础能力短板。

第三节  加大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形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生态保护修复格局。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四节  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推进“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自然资产产权制度、生态环境监管体系、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健全自然资源管控制度。

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第十五章  坚持守正创新 促进文化强省建设

坚持守方向、守立场、守根脉、守底线,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相互促进。

第一节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全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做强做优舆论宣传。

第二节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标准化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创新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第三节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新业态集群,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推进文化旅游深入融合发展。

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第四节  推动岭南文化传承创新

岭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发展红色文化,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感染力。

保护传承岭南文化。

推动岭南文化创新性发展。

传承发展红色文化。

第十六章  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 建设教育强省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能力。

第一节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

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

推动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

第二节  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优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促进发展提供多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推动职业教育增值赋能。

第三节  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

统筹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及地方高水平大学,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

提高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水平。

第四节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基础工作,系统谋划教师工作,加强教师发展体系和教研体系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素质,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振兴教师教育。

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

第五节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强化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

深入推进各领域重点改革。

深化产教融合。

健全终身教育体系。

第十七章  实施健康广东战略 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中心,优化资源配置,补齐短板弱项,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建立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我省卫生健康事业走在全国前列。

第一节  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系统重塑公共卫生体系,提升重大疫情防控能力,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建设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提升卫生应急核心能力。

建立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强化重点人群与重点疾病健康管理。

第二节  筑牢“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提质增效,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提升全省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

构建医疗卫生高地。

打牢医疗服务能力基础。

改善优化医疗卫生服务。

第三节  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

充分发挥我省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打造优质高效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中医药强省。

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第四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机制为重点,围绕卫生健康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基础性关联性标志性改革取得新突破,着力增强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

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

构建医疗保障和药品保障体系。

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

强化卫生健康科技、人才支撑。

第五节  深入开展全民健康运动

完善居民健康促进政策,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推进实施健康广东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继续实施健康广东行动。

加快建设体育强省。

第十八章  强化民生保障 加快建设幸福广东

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建立统筹城乡、公平可及、服务便利、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公共服务体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第一节  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第二节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再分配机制,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缩小城乡、区域、群体间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优化初次分配制度。

完善再分配机制。

激发重点群体增收活力。

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加大住房保障供给,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险体系。

健全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体系。

健全退役军人保障体制机制。。

完善住房供给和保障体系。

 

第四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引导人口合理分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成本可负担、方便可及的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均衡发展。到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岁。

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及合理分布。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银发经济。

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第五节  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

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加强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等社会群体权益保护,促进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依法保障残疾人权益。

加强家庭建设。

第十九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省 建设法治广东

坚持依法治省、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推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大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第一节  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完善立法工作格局。

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

健全立法工作机制。

第二节  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决策、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现代政府治理体系,持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完善行政执法工作体系。

完善法治建设保障机制。

促进公正司法。

第三节  全面加强法治社会建设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夯实社会治理法治基础,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加大全民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力度。

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第四节  创新完善社会治理

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构建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搭建多元共治平台。

第二十章  统筹发展和安全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两个前沿”,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守好国家安全“南大门”。

第一节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落实国家安全战略部署,健全我省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人才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协同推进格局。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强化情报分析研判、风险预警的智能化应用。保障网络安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强化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网络安全评估。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推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强化网络安全核心技术的研发储备。加强国防动员能力建设,健全强边固防机制,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第二节  保障经济安全

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防止经济领域风险向社会、民生等领域传导。

保障粮食安全。

保障能源安全。

保障金融安全。

第三节  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进一步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保障生物安全。

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第四节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提升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第二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创新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增强规划约束性,强化监督考评,强化重大载体支撑作用,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第一节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以发展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省发展规划全面贯彻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具体阐明省委的部署安排,是将党的主张转化为全省意志的重要载体。推进规划实施,必须充分发挥省委总揽全省、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增强战略定力,提升战略思维,提高驾驭纷繁复杂局势的能力,抢抓机遇、统筹施策,引领我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更好展现广东担当,作出广东贡献。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防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最大限度聚合全社会共识和力量,共同推动“十四五”规划蓝图实施。

第二节  完善规划体系

进一步理顺规划关系,明确各类规划功能定位,强化衔接协调,推进规划管理信息化,形成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明确规划功能定位。

加强规划衔接协调。

编制实施省级重点专项规划。

创新规划管理载体。

第三节  健全实施机制

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强化年度计划与发展规划衔接,完善监测评估,健全实施监督考核机制,提升规划实施效能。

强化省级年度计划落实机制。

健全规划修订和考核评价机制。

第四节  强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和重大项目支撑

构建各类政策与规划的协调协同机制,研究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改革举措,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有力保障规划实施。

强化省级财政、金融政策对省发展规划的支撑保障作用。

强化省发展规划对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的引导约束作用。

强化重大改革举措支撑。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由于篇幅过长,完整版请见政府网站链接: http://www.gd.gov.cn/gkmlpt/content/3/3268/post_3268751.html#7

 

关于我们 | 汇款方式 | 考试培训 | 辅导资料 | 行测信息 | 申论信息 | 面试信息 |南方公务员博客 | 网站地图 | sitemap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广东公务员考试 | 广州公务考试 | 深圳公务员考试 | 广东选调生及公遴选 | 事业单位招考

南方公务培训中心总部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576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西校区实训楼516

联系电话: 020-85217183、18922251193

Copyright © 2007-2024 南方公务考试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20522号

       
  • 电话咨询

  • 020-85217183
  • 020-85213838
  • QQ交流群

  • 310206975
  • 25595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