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习近平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这是十八大以来6次全国两会里,习近平第二次来到广东代表团。总书记有哪些精彩话语,传递出什么重要信号?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三个“第一”有多重要
在听了广东代表团一名归国创业代表关于推进产业创新和人才发展的发言后,习近平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这是习近平首次将“发展”“人才”“创新”三要素并列到“第一”的高度来系统阐释,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历次重要讲话,“发展”“人才”“创新”这三个词是“高频词”,是治国理政、谋划部署全国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进一步阐释说:“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简要而中肯地表明,发展、人才、创新三者具有逻辑联系和辩证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40年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可以说,广东的发展就是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习近平在广东团提出三个“第一”,事关改革发展全局,无疑是在深入而周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作出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体现出对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
紧紧抓住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三个“第一”中,习近平把“发展”放在“第一要务”地位,意味着无论从顶层设计还是推进落实,一切政策和实践都要围绕发展这个“要务”、这个目标来进行。
改革开放40年来,正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靠着拼劲、闯劲,我们党带领亿万人民创造了发展的中国奇迹,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在这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中,广东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肩负着“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使命。
2012年12月,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首次地方考察,第一站便来到“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广东。面对这片土地,习近平作出了“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判断,希望广东“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
“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2014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30多年来,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很好发挥了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兵作用”,要求广东要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努力实现凤凰涅槃”。
此次习近平再到广东代表团,在肯定了广东的发展成就后,要求广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工作新局面,并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这4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改革开放40年的大发展,使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40年的历史经验有力地证明,发展是第一要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住了“发展”这个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大力激发第一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这是一个必须跨越的关口。”
要顺利跨越这个“必须跨越的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习近平说。
创新,首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我们能否引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事关我们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而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习近平用“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这16个字对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出总要求。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聚集,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城市所需,同样也是广大农村地区发展所向;不仅是经济发展所需,也是社会治理所向。习近平对此分别作出了阐述。
新的时代,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广聚天下第一资源
“事在人为”,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
得人则安,失人则危。纵观世界各国发展态势,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创新驱动实质上依靠的是人才驱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要作用,在对待人才方面,他大力号召“广开进贤之路”,妙言隽语频出——
“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我们有凝心聚力办大事的自信,要把最好的资源凝聚起来,发挥各类人才的智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面对开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任务,面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激烈竞争,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充分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
“千人计划”“人才签证”“留学生创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不拘一格招才引智,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随之而至的是我国迎来了史上规模最大、领域最多、范围最广的留学潮和归国热,归国人数从1978年的数百人到2016年突破40万人……
“看到你们回来在这里健康地发展我很欣慰。现在有了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的向心力、吸引力更大了。”在参加广东团审议时,习近平同归国创业人员交流时说,“本土人才、海归人才要并用并重,使他们在报效祖国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他强调,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引进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三个“第一”画龙点睛,引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