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班次(点击打开)
近日成都十岁男孩瑞瑞(化名)成功举办了慈善音乐会,并将所得善款全部捐赠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此同时,年仅十岁的他已经完成了第一部万字全英冒险小说,第二部也即将完稿。并且小小年纪已熟练掌握英语、德语,目前正在学习西班牙语。
联想到我自己,从小学习英语到现在还在疲于应付英语考试,更枉论什么才艺。“终点线输给了起跑线”这句网友的评论此时想来真是扎心。再加上最近的热点新闻“小学生大数据分析苏轼”“家委会的竞选”,代际分配导致的教育差距已然是摊在眼前的残酷事实。
瑞瑞的父母曾留学德国,在瑞瑞两三岁的时候就引导他对于音乐、语言方面的兴趣。这是我儿时完全不曾接触到的。好在现在和二十年前不同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将目光聚焦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再穷不能穷教育”在这一代家长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亢奋着、焦躁着、担忧着,兴趣班的数量仿佛成了衡量能否赢在起跑线的一道坎。
然而这样真的能赢在起跑线吗?家庭环境、接触到的社会背景、教育资源凡此种种建构了我们最初的世界观价值观。而这种差距不能通过努力完整地弥补。相较于山村里的孩子我很幸运,在城市考大学要容易得多。但是他们不努力吗?他们也许比我刻苦得多,但是资源的天平分给他们的实在太少了,而要突破社会阶层的屏障压力太大了。宋家三姐妹,梁家满门院士这些并不是偶然。
“勤能补拙”是我们小时候一直被教导的,现实却会告诉我们,也许我们拼尽全力才能得到的东西,有些人轻而易举就能拿到。社会的流动性不足,阶级固化问题令人沮丧,难道我们就只能止步于叹息社会的不公了吗?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对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安排应能使这种不平等不但合理的指望每个人的利益而且与向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联系在一起”。其主要表达的思想是,在整个社会中,正义的制度并不是要使每一个人都得到相同的利益,而是在于建立一种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最大利益的正义制度。所以正视差异是首要的,必须理性地看待这一点,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公平,抱怨叹息并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拥有的没有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那么多,唯一能够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只有努力与否,当“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时,也许只有更加更加地加倍努力才行。我们无法左右代际分配带来的影响,但是我们能够把握代内分配中的发展部分。想要闯入一个新的环境很不容易,但是总是会有那样的“英雄”,而平凡的我们不能缺少破釜沉舟的勇气。努力并不是成功的万能钥匙,但是不下功夫连一块敲门砖都没有。
突然想到快高考那段时间,学校一遍遍地播报贺舒婷的《我凭什么上北大》,“我只是想,哪怕北大只招一个名额,为什么不可能是我?”这句话我今天还有些印象。也许当时我该更努力一些,可是如今也不算晚。
耽于享乐,那么此刻就已经是生命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