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60分钟,作答12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
1.传统社会所积淀的公序良俗、人文精神,一代代浸染和影响着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方法和路径。中华文化对于人性的深切体察,对于美好善良的追求,都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资源。这些资源,在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等四个方面都提供着丰富的思想滋养。这有下述几个方向的意义:
一是在精神上丰富我们的价值观。传统中国以儒家为中心的主流价值,超出了传统社会的限制,对于今天面临剧烈变化的人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和吸引力。它会对我们如何做人,如何面对自己和世界,提供很多重要启示。
二是在社会层面增加我们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传统的价值观通过丰富的文化传承,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延续,也会让我们增加对于社会的认同。注重群体,国家社会至上,个体在为社会的奉献中获得存在的价值,这些传统价值理念对于社会和谐和国家认同具有高度意义。
2.我关注到的是,人们所要复兴的服装既不是晋服,也不是隋服,更不是元服、满服。何以如此呢,大概汉朝是汉民族统治并最为强盛的朝代,唐朝虽然达到了中国历朝的鼎盛时期,但唐朝的国君已有胡人的血统,因此唐服就难当中国学位服的重任了。其他朝代要么上不得台面,要么为“异族”所统治,所以终是不太“正大光明”的,唯有汉服才“正宗”,才最有资格做中国的学位服。何况,汉朝在一段时期内确实有一股子“大汉雄风”,也有“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也正符合了那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人的自傲心理。这样看来,所谓的复兴汉服,其实并不是要实现56个民族凝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打着扬我民族文化旗号的狭隘汉民族主义行为。
撇开这不深谈,使用中国式学位服是不是就是对西方文化的反击、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呢。我看也未必这么简单,如果文化的保护只是做一些形式主义的“返祖”,这种保护实在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就象某些与史实沾亲带故的风景区,盖几间房子,写几幅对联一挂就“发扬”就“文化”起来了。之所以要发扬是因为没落了,之所以要传统文化是因为西方文化大有市场。传统文化没落与西方文化大有市场是两种文化竞争的必然结果,比如满服被西装取代,是因为长袍马褂不方便、不实用;钢笔之所以取代毛笔成为书写的主要工具,是因为它确实有诸多优点;中医敌不过西医,是因为西医明明白白见效快。
3.历经千年的中国文化,因为没有强大的国力,才让中华文化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成为我们抹不去的伤痛,成为我们忘不了的屈辱。也正是因为这百年屈辱,让我们迷失了百年,也让我们曾经徘徊了百年。但倔强的中国人,并没有摒弃中国文化的精髓,毅然坚守中华文化的桀骜与内敛,在艰难困苦中忍辱负重,坚定地走出了积贫积弱的百年屈辱,迈上了独立自主、超越发展的康庄之途!
现今,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中国已经开始从政治独立走向了经济独立,走向了文化自信的发展崛起之路。从“洋火、洋油”到“中国制造”,从“中国加工”到“中国品牌”,无不尽显中国实力;从舶来文化到“中西合璧”,再到“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无不彰显着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因为有着综合实力的支撑,我们找到了更多的文化自信,找回了更多的中华文化扩张力,也正是因为有着文化内力的支撑,我们才能一路走来。
4.众所周知,中国人其实是最在意周围人评价的。中国人为人处事,都要看周围人的反应。若得认可,便觉体面、有了自尊;若不得认可,为人前人后所议论,便觉失了面子;若没了面子,做人的价值便也一起没有了。古代“二桃杀三士”的典故,说明中国人如此爱面子,以致把命搭上也在所不惜,可见是对面子在意得过了分。因此,毋宁说,为了周围人而刻意约束自己的行为,正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
有着这样一种文化背景的中国人,怎么会和不顾他人而自行其事的不雅行为搞在了一起?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深究。在我看来,如果一定要和文化相联系,也不是不可以,但需要说明的恰恰是,这些行为体现的不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是以一种扭曲形式反映出来的对中国文化的反叛。
中国人在那种为别人、而不是为自己活着的氛围中,压抑得太久太久。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以后,中国人才终于逐渐有了自我意识,有了想作一把“主”的意识。自我意识和自主意识,反过来促使人们对“为别人活着”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乃至反叛。
5.列宁指出,在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度里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的。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文化的发展是短暂的,只有得到文化的滋润,社会才能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民族复兴以文化繁荣为前提条件。诸子论辩、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文化的兴盛极大地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水平,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奠定了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显著地位。“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是一场伟大的民族复兴运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更新扬弃了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封建文化,使中华民族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结束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催生了以新教伦理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精神,引导欧洲各民族走上了现代文明之路,直接推动了西方国家持续的繁荣昌盛。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诸要素之中,文化是协调各个要素协同发展、相互耦合的关键。实践证明,没有文化,就难以正确行使国家权力,没有文化,就无法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经济社会的运行需要通过文化的反馈形成系统的回路。当文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时,会形成一种正反馈,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当文化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时,就会形成一种负反馈,从而束缚甚至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在经济社会这个大系统之中,文化与其他要素不相匹配,其他方面发展得再好,也迟早会发生停滞甚至倒退。古巴比伦曾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文化的不匹配使这颗明珠终如一颗流星,在人类历史的天幕中倏忽而逝。可以说,没有文化的繁荣,只有经济和军事的强大,这样的民族复兴只是一种表面的复兴,如冬日的冰雕,炫目难久;而文化的繁荣如果没有先进文化的指引,也只是徒有其表,如夏日的蔬果,易腐难存。因此,民族的真正复兴必然依赖于先进文化的发展繁荣。
6.当前一些建设者盲目崇拜及模仿国外的某些建筑,另一些建设者又完全照搬传统建筑形式的符号构件。现代不等于西方,传统不等于照搬,将中国建筑融入世界发展,做出自己的特色,可能是一条出路。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要想做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同时需要深入理解西方思想的来龙去脉,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理解自己。
“不管发扬传统还是学习西方,最根本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建筑本源,探求符合人文环境和地域需要的建筑样式。”同济大学建筑系博士朱宇辉接受采访时说,就像追求现代不是简单“山寨”西方,继承传统也不等同于全盘复古。
“如果认真梳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元素。就会发现古建筑文化从‘形’到‘神’有很多层次。我们不仅有庄严的‘大屋顶’庙堂,还有色彩淡雅、形式轻灵的水乡民居;在新疆吐鲁番,有既包含民族风情、又能满足晾晒风干需求的凉房。探求中国建筑怎样走上自主性现代化道路,我们要研究传统文化的‘形’,更要继承符合发展需要的‘神’。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建筑业更需要一场回归人文情怀的‘文化复兴’。”朱宇辉说。
7.什么是现代孝道?首先应当明确,“孝”不是愚孝,“敬”也不是不讲是非原则的遵从。在现代社会,子女不是父母的附属产物,父母也不是子女的“提款机”,双方是彼此平等、互相依赖的伦理关系。所以,子女孝敬父母,既要自觉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也要充分照顾父母的情感需要;父母疼爱子女,既不能予取予求、溺爱无度,也要充分尊重子女选择。只有从这样的新伦理观念去看待孝道,弘扬感恩精神,才能与现代社会相契合。也因此,有些地方推广孝道文化时,十分注重传统道德与现代理念相结合,对二十四孝进行“更新换代”。
传统文化有精华,但也有糟粕。这不仅体现在“二十四孝”故事中,也广泛地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应重视基础性的工作,如静下心来“整理国故”,去芜存菁。如此,才能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这些亘古不变的价值,也才能尽量避免类似“埋儿奉母”这种脱离时代、拉低社会道德水平的怪事,出现在街头。
8.文化软实力是美国前国防部官员约瑟夫•奈提出的。他认为,软实力的来源有四个方面,即制度、价值观、文化和政策,实际上四者都可以归属于广义的文化。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
中国积极开展以中国语言、文化和思想等的推广活动为代表的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这样的外交活动有助于展现中国文化魅力,消除他国对于中国崛起的担忧与戒备以及树立一个文明的、负责任的、值得信赖的中国形象。近来美国《混合语》杂志不断曝料:美国中央情报局在1996年后加紧了对第三世界学术界的渗透,出巨款让一些人宣传推进全盘美国化,打压第三世界那些保护和振兴本民族文化的人。
文化传播机制是一个大问题。美国用三大片(薯片、芯片、影片)策略就征服了世界。从1996年开始,美国的文化产业已成最大的出口产业。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占美国GDP的25%左右。面对美国文化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中国文化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处于“失声”状态。
中国文化要出好作品,不能仅仅停留在号召意义上,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层次上,必须批量生产,规模推出文化精品,这就需要市场的投入。但文化市场也是个难题,因为中国人懂文化的不懂市场,懂市场的不懂文化,甚至是懂文化的看不起市场,懂市场的也看不起酸文人。
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改革开放以来,从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确定依法执政基本方式;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到建设法治政府、完善司法体制,中国发展的进程,也正是法治进步的过程。实践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今日中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可说前所未有。快速发展期,面对多元利益诉求如何定分止争,促进公平正义?改革深水区,面对多样实践探索如何划定边界,掌握改革航向?社会转型期,面对多变思想观念如何调和鼎鼐,凝聚广泛共识?越是在关键时刻,越需要发挥法治的作用,让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三、作答要求
1.根据所给材料,请概括归纳我国文化复兴中面临的障碍有哪些?全面、客观、准确。字数在300字以内。
2.所给材料6中,探求中国建筑怎样走上自主性现代化道路,我们要研究传统文化的‘形’,更要继承符合发展需要的‘神’。如何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层次明晰,结构完整,字数在400字以内。
3.结合所给材料,试分析如何复兴我国的民族文化?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据此分析写一则宣传纲要。字数在500字以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阅读完所给材料后,你一定有所感触,请围绕“文化复兴的责任”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200字以内,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