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节录)
“十五”期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促进了农民增收,使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但因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十一五”期间,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畜牧规模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努力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则
1坚持依靠群众、政府主导。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2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3 坚持保护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
二、今后工作重点
1加大产业项目建设力度,力争取得新突破。立足于本地,准确抓住市场动向,发挥自身优势
2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3加快文明村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步伐,使农民环境和生活质量取得新突破,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措施
1完善村级“双层经营”体制入手,着力对传统的集体经济进行功能再造,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集体经济。
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工业经济发展,增强反哺新农村建设能力
3启动乡村旅游,增强新农村建设助推力。要进一步转变群众观念,合理发掘各村的旅游资源,抓住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好时机,开发农家乐项目,催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4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增强新农村建设促进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远离封建迷信,提高卫生意识,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新农村建设源动力。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首)2011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克服多种困难挑战,农业农村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粮食生产稳定跃上新台阶,农民增收成效喜人,水利建设明显加速,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祥和。农业农村形势好,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意义)。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现状问题),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措施)。(意义)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尾)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和改善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三农”的良好氛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认真 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推进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基层自治机制,健全农村法制,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