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广大的考生决胜广州市考面试,在这里,南方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专家组将十八大中的三个新思路给广大考生列举出来,这些新思路是2013年广州市考的出题点,希望考生能够引起重视。
另外,在热点最后添加了最新的考点预测,仅供参考。
新思路之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力、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点评:生态文明成为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问题、文化文明的第五个文明,关于生态保护、两型社会等方面的考题将是2013年的重中之重。
新思路之二:文化强国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点评:这是党中央第一次提出文化强国的理念,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民道德素质将是2013年公务员考试的另外一个宠儿。
新思路之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师德水平和也未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点评:教育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从十七大的“优先发展教育”到十八大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虽然字面意思没太大变化,但是对于教育的重视提到了“人民满意”的程度,足以引起广泛关注。
1、近日,国内唯一传统文化教程——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近日发行。该套教材不仅将《论语》、《孙子》、《道德经》等经典文献全文选入,还将京剧、茶文化等纳入其中。希望通过这套教材将国学文化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探索中小学国学教育发展道路,完善人格教育。此举引发社会热议。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参考解析
人格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软肋。而通过何种方式来推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人格教育部分的尽快发展,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素质教育关系我国教育事业甚巨。近日,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公开发行,作为国内唯一传统文化教程,其意欲通过结合国学文化与中小学教育,以探讨中小学教育中的人格教育部分,无疑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具有十分深刻的原因背景。
第一,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经过30多年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对,从社会一般公众到接受中小学乃至大学教育的学生,在人格教育、传统文化修养、国学课程普及方面几乎没有很大的建树,在我国文明建设方面无疑处于短板的地位。而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民的文化需求以及对个人修养个人素质的培育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的普遍需求。因此,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公开发行正逢其时。 第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举措。目前,我国政府正在推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战略方针,其最终目的无疑是复兴传统文化、建设新型文化,推动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与高度繁荣。而个人教育作为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短板与关键环节,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补充与推动作用。
第三,弥补我国人格教育不足,推动学生教育全面发展的当然要求。目前,我国在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方面,往往存在着专业知识(理性工具)教育有余,而人格教育、道德修养、传统文化知识普及工作不足的重大缺陷。在以分数为纲,以高考为纲的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人格教育竟然成为了可有可无的教育环节,并在考试成绩的现实压力下被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弃之一边。因此,通过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的公开发行,以普及传统国学及文化,推动学生的个人教育建设,无疑是推动学生教育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四,复兴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目前存在的“国学热”等现象无疑反映了从中央到地方,从专业学者的普通民众都意识到了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中国意欲进一步成长为世界强国,就必须发展文化强国战略。而文化并非仅仅通过继受西方文明就能发展起来的。相反,文化是需要溯源于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通过复兴发展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才能真正崛起的。因此,从中小学教育开始,进行传统文化教程的系统学习与训练,无疑将成为复兴传统文化的基础路径,同时也回应了国家政府与社会大众要求复兴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时代需求。
同时,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公开发行具有两点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具有重大的理念引导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作为国内唯一传统文化教程,其无疑将复兴普及国学知识、推动中小学学生发展人格教育放到了一个突出的地位,作为权威的传统文化教程,其对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青年学生无疑具有重大的理念引导价值:关注国学知识、关注传统文化、强化个人的人格教育是必要的也是迫切需要立即着手进行的。
第二,具有重大的社会示范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作为国内当前唯一的传统文化教程,对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我国人格教育发展自然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示范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政府、教育界以至学生家长、学生都会重视人格教育的发展。而作为人格教育主力军的教育界,必然会在教程研发及出版、课程教授与培训、教育发展与强化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投入。
另外,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在人格教育,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人格教育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学生人格教育的发展,我们应当通过以下努力以切实提高人格教育发展的质量与力度。
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人格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作为其教育事业发展的两项基本内容,不可偏废其一,并制定相应系统的人格教育发展规划与实施细则,为我国人格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政策依据与方针引导。
第二,在中小学中应当进行国学教育等推动人格教育改革的试点,探讨人格教育的具体实现形式、途径与可行方法。同时,可以考虑在大学设立一些关于人格教育或者国学教育的必修课、选修课,以进一步普及宣传个人教育、国学文化的基本常识与理念知识。另外,理论界应当强化人格教育的学术理论研究,为人格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第三,学生家长应当重视孩子的人格教育发展,通过国学知识普及、正确价值观引导等多种形式推动孩子的健康人格的育成。做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学生的人格教育方面无疑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而其言传身教无疑是学生接受人格教育的最好课堂。所以,家长们首先应当完善自身的个人教育体系、学习强化自身的国学修养,才能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
2、农业大学本应该农村生源更多些,但是今年的比例数据进一步下降,生源占不到三成。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参考解析
从整体来看,农业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下降是现在大学农村生源下降的一个缩影。但是由于农业大学的专业、服务对象等的设置,农业大学的问题更值得我们重视。
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考农村考生的减少。一是由于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很多农村当地的学校学生越来越少;二是非常多的农村学生通过寄宿制、跟随务工父母等方式来到城市上学参加高考;三是很多农村考生因为各种原因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放弃高考。源头人数的减少直接导致大学农村生源的下降。
第二,教育资源的聚集性导致资源分配不平衡。现在各种优秀的教育资源如师资、设备、辅导等等都向城市集中,越是偏远的山区、农村教育资源越匮乏。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农村高考生和城市高考生之间的差异,进而在高考分数、录取比例上有所体现。
第三,经济因素、就业因素导致很多农村学生放弃就读大学。尤其是一些非重点类的农业大学,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读费用却居高不下。在这种形势下很多农家子弟望而生畏,放弃录取机会。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有以下措施可以遏制农村生源比例下降的速度。
首先,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均衡,让农村孩子能够和城镇孩子得到一样的学校教育。在教师、设备等方面应更向农村倾斜,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其次,从大学的方面看,一是由于很多大学地处城市,在发达地区、大城市投放的录取指标比例过高。要合理平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招生规模,把多余的招生数量投放给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二是推行真正意义自主招生,对学校实行进一步的、甚至完全的自主招生,对学生实行多元评价,校正农村家庭与城市家庭的孩子进行竞争的时候所处的教育环境的劣势。
最后,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永远不应该被时代所摒弃。农村学生上升的渠道越来越窄,这本身就是社会的不均衡,可能导致很多问题。所以经济的发展之后要确保分配的公平,确保制度的完善,加大对农村孩子的助学支持、就业帮助,让“拼爹”、“零就业”等词汇成为历史。
3、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首先食品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不明确,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差,有些法律法规规定的宽泛,有的甚至过时,对实际问题约束力较低;第二,食品法律法规对于违法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较小,法律效力不够,相比西方国家缺乏威慑力,使得一些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二、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指责不明确。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方面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监督管理部门多,如水产品的监管就涉及到包括渔业、质监、食监、卫生防疫、检验检疫和工商等部门。部门间的职能交叉、重复执法、重复抽检、执法缺位、监管空白等现象较为突出,部门之间形不成合力,监管责任难以落到实处。
三、食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各类检验机构数万个,行政色彩浓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检测设备、检测技术落后,很难为食品质量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由于部门障碍,检测报告的法律效力不被广泛承认,造成了检测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而不同环节的检测,必然导致监管效果的不同。如工商部门为了整治流通市场食品安全,制订了一系列商品安全管理制度,并且试图通过进行经常性的市场抽检发现问题。但由于处于管理链条的最末端,发现问题时危害往往已经造成。
【解决食品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监管措施。要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市场的有序发展。因此,要试试长效监管,不定期检查和多部门联合检查的模式,层层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应急预案,全面加强食品市场的日常巡查监管。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完善投诉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借助高科技设备和技术,提高食品检测的精度。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违法犯罪分子作出明确规定,加大惩罚力度。
三、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全力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把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保障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证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相关工作,并要总结以往食品安全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加强各地区、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四、坚决加强对小生产作坊的整治。加强对食品生产过程的控制。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规程,将其贯彻到从原料进入、加工制造直至产成品出厂的全过程中,保证产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4、3.15期间,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在一次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消费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维权比较困难,维权成本高,有的时候为‘追回一只鸡,得杀掉一头牛’”。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能力在不断增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很多商家企业都获得了大量的商机和做强做大的发展机会,为群众也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质量更高的产品。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还有一部分诚信缺失、道德不足的商家为了追求高利润,将一些质量差、甚至冒牌的商品进行出售,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为了更好地监管商家企业、规范市场,国际上将每年的3月15日作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人们在这一天会从相关权威执法部门公布的信息中,获知最新的一些对于存在伤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商家进行的整治活动,避免以后上当受骗,通过维权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升对于我国整个市场的规范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消费者来说,维权并不容易,正如题目中刘会长所说“有时为了追回一只鸡,可能要杀掉一头牛”,这句话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目前消费者维权成本高的情况。
具体来说,在维权过程中消费者面临取证难、投诉难、查处难、诉讼难、赔偿难等诸多问题。可以说,维权成本过高,已经成为消费者“不能承受之重”。
事实上,给广大消费者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消费环境,不仅事关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更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那么,消费者维权如何才能走出“追回一只鸡,得杀掉一头牛”的困境呢?如何更加有效地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广大消费者要主动维权、积极维权,扞卫自己神圣的权利。宪法与法律赋予了公民权利,公民就有责任维护好、行使好;
第二,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应该从日常监管做起,一是要加强对于商家企业的诚信道德教育,提升其自律性;二是要完善质量检测等制度,修正相关规定,做到有法可依;三是要加强日常监管和惩处力度,切实改善消费环境,杜绝违法行为,提升百姓“消费安全指数”;
第三,对于目前消费者维权成本高、维权难的情况,政府应努力减轻消费者维权的成本负担。在处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坚持便民、利民、公益、服务的原则,尽量降低甚至免除消费者维权所需的鉴定费用,或者规定由商家承担相关鉴定费用;要尽量缩短消费者维权的流程,简化程序,降低消费者维权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需要企业的诚信自律,消费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以及监管部门的切实履责。相信,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消费者维权日趋理性,相关法律法规逐步配套成熟,管理机制进一步协调顺畅,我国市场经济将会最终得到稳定健康的发展。
5、日前,国家出台相关规定,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高速公路通行费,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拥有自己的汽车,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节假日自驾出游,2012年中秋与国庆双节连至,为人们提供了了外出旅游的“黄金机会”,在此大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了相关规定,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高速公路通行费,对此我认为应该全面的看待:
其一,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高速公路通行费,是调整和完善收费公路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的重要成果。对那些选择在节假日自驾游的人们来说,是比较利好的消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行成本,降低了费用负担;
其二,对于高速公路公司企业来说,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高速公路通行费,的确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对企业的盈利提出了挑战;
其三,高速公路是带有公益性质的,全商业模式不太恰当,然而从交通顺畅的角度来讲,此政策的出台可能进一步加剧节假日交通的压力。
所以,针对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高速公路通行费的政策,公众更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方能真正的把这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实处:
第一,小型客车的车主应该理性看待政策的出台,不应该盲目制定出游的计划,给节假日拥挤不堪的交通情况增加新的负担,出游效果也可能不甚理想;
第二,高速公路公司企业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此政策并不是高速公路完全免费,所以高速公路公司应该适当调整节假日经营模式,谋求新的利益增长点;
第三,在此项政策的同时,政府可以效仿电力部门的阶梯电价方式,在收费方面采取分段计费,从技术手段控制需求,从而真正做到合理。
国家出台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高速公路通行费的政策,本意是惠民利民,因此在政策之后,更应该在执行层面加大监管,及时收集民众的反馈信息,使得这项政策真正收到成效。
6、山东机动车保有量突破两千万 堵车病正向县城蔓延,面对如此紧张的局面,
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参考解析
近些年,随着山东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都购买了属于自己的机动车,在极大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今年一季度,山东机动车保有量突破两千万,堵车病正向县城蔓延。
对于山东交通堵塞日益严重这一现象,我们应该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首先,机动车辆的增长与近几年我省经济水平的快速增涨是分不开的,这充分说明了山东省作为中国GDP总值大省的地位。其次,机动车的增长说明了我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伴随而来的交通堵塞治理问题必须要解决。
第一,各城市不仅要优化路网、打通断头路,还将整治违法停车。对在没有划定泊车位的道路上停车,将会继续采取拍照、拖车等处罚。
第二,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电子监控建设,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电视监控、雷达测速、气象监测、交通诱导等科技手段,建立起科学的网上巡逻机制、违法行为查纠机制、信息采集发布机制,推动全省道路交通管控水平明显提升。
第三,改善交通结构。治理拥堵更重要的是要疏导,替代方案要打造好。轻轨、地铁,快速公交,城市公交,自行车道等都要打造好,提供给市民出行多样化的选择。
只有在不耽误人民正常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努力做到多部门一起制定立体化、多层面、系统性的综合治堵方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道路安全和通畅,使山东明天的发展更加美好。
7、四川省仁寿县珠嘉乡6年来坚持实行“15元接待餐”,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赞扬。请谈谈这对于治理“三公消费”的启示。
参考解析
四川省仁寿县珠嘉乡坚持6年之久的“15元接待餐”,不仅减少了公费开支,把钱用在改善民生的“刀刃”上,无形中也提升了当地政府的形象、优化了投资软环境。“15元接待餐”的实践表明,只要从反腐倡廉、关注民生的高度来认识,并具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三公消费”的难题可以得到解决。
“三公消费”耗费财政资金巨大,最近几年“三公消费”一直是民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随着“三公”经费的公开,中央单位的公务接待消费多多少少给公众画出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而地方政府的公务接待消费却犹如一个无底的“黑洞”无从探知。珠嘉乡坚持推行“15元接待餐”的实践给我们治理“三公消费”带来了诸多启示,在我看来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并拿出决心。珠嘉乡的“15元接待餐”能坚持推行,与乡党委书记的重视和勇气、与原县委书记和新任县委书记的强力支持密不可分。为了刹住“三公消费”尤其是愈演愈烈的吃喝风,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下发了不少文件,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像珠嘉乡领导班子那样勇于迈过面子观、人情关。这启示我们在“三公消费”的规范过程中要拿出决心,不能前怕狼、后怕虎,不能顾及“面子”和怕“得罪领导”,要通过切实的行动取信于民。
第二,坚持制度化、公开化,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在珠嘉乡机关食堂的墙上挂着两个账本,一本是乡干部用餐每日登记册,另一本是乡政府接待登记册,每一次接待对象的职务、人数、时间、开支经费等都一一登记在册,并由负责接待的干部审核后签字生效,乡政府坚持把账目表贴在机关门口,方便干部和群众监督。这启示我们在“三公消费”的治理过程中要建立健全规范而细化的制度体系,使得接待费的标准以及审批、监督、公开等各环节都有明确的规范,同时要加强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的监督力度,把公务接待管理情况作为党风廉政建设检查的必查内容。国务院法制办近日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了节约、公开、反对奢华并接受公众监督的原则,要求县以上政府定期公布“三公”经费,“三公”消费应当采购中低档的货物和服务,不得采购奢侈品、建豪华楼等,这些制度设计如果得到落实,既可以从源头上收紧公务支出的闸门,也能够为各地各部门提供更为强劲的公务消费改革动力。
珠嘉乡坚持实行“15元接待餐”,把节省下来的钱投入到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特困群众救助和产业结构调整当中,这种用实际行动践行执政为民理念的做法值得肯定。治理和规范“三公消费”需要“15元接待餐”这样的实际探索,更需要在宏观层面进行制度的设计和机制的推动,只要各级政府部门拿出决心和勇气,积极付诸行动,“三公消费”这样的行政难题一定能够治愈。
8、对于我国公务员队伍中存在的腐败现象,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公正廉洁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公务员应当遵循的工作作风。对于这种腐败现象,不论是一名公务员,还是普通的群众,都是十分痛恨的。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人都能够以身作则,严守纪律,只有一少部分人经受不住金钱和利益的诱惑,走上了贪污腐败乃至于犯罪的道路。那么,之所以会存在腐败现象,我认为有一下几点原因:
1.自身素质低下,经受不住权利和金钱的诱惑。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原始的欲望和弱点,在强烈的利益要求驱动下,一些利欲熏心者便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寻找一切可乘之机攫取财富,腐败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我们的少数领导干部正是由于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无法很好的把持自己,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一步步走向腐化堕落。
2.政策、法律、法规不完善是腐败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与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密不可分的。
3.社会对于腐败现象的抵制力量弱。当这种抵制腐败的力量比较强大的时候,腐败现象的发展就比较缓慢而微弱。而当这种抵制的力量有所削弱的时候,则腐败现象的发展就会变得非常迅猛。所以反腐败的斗争是一个需要不断地、持久地进行的过程,而且,要不断加大打击力度。
对此,我想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1.加强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教育。邓小平同志指出,对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教育在这里主要指对党员干部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2.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众所周知,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与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扎扎实实地加强勤政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相适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
3.严把用人关。反腐的重要环节在用人上,以任人唯亲、任人唯近、任人唯庸为用人原则,非但腐败不能消除,而且还会造成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甚至危及我们的国家社会安定团结的可能。
4.完善监督机制。革命导师列宁说过: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古今中外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为了遏制腐败现象,保持政府部门的清正廉洁,必须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使滥用职权的越轨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制裁和纠正,使弄权营私者无隙可乘。
9、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进入名单的412款公务车全部为国产自主品牌车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参考解析
今年公车选用车型目录把外资进口车型和合资车型均排除在外,等于把广阔舞台留给了自主品牌车型。此举一出,舆论大赞。无论是推进公车改革,还是鼓励自主品牌发展,公务用车选用自主品牌产品都具有积极意义。
第一,有利于加快公车改革的步伐。舆论对公车腐败的关注和批评,促使政府下决心改革公车,限制了公车的排气量,降低了公车采购的价格标准,使得自主品牌汽车有了被政府采购青睐的机会,“价廉物美”的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就顺理成章。
第二,有利于推动政风清新、改善政府形象。公务车采购以前追求豪华或超标准配备,盲目追求外资品牌,有负面影响。指定公务车的采购标准,并将自主品牌列入其中,可以扭转现在公务车消费当中的不正之风。
第三,此举不仅鼓励了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汽车市场长期被外资品牌主导的局面,而且还降低了公车采购成本,减轻了纳税人负担。还是对中国本土汽车工业注射的一支强心剂,它所起到的作用不仅有利于直接拉动自主品牌销量,还具有更重要的对于普通民众购车的“示范意义”。
第四,促进节能减排。目前自主品牌产品中小排量车是主流,而且一些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新能源等节能汽车也将陆续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告别贪大求洋,转向绿色节能,政府公务用车的选择对大众消费示范作用强,对社会带来的长期影响不可估量。
但要把这一政策落到实处,还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第一,公车用自主品牌要真正落实,关键在于健全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公车用自主品牌不能只是口号,不能只停留于文件层面,而应该纪检监督、财政支出监督和公众舆论监督三管齐下,促使其落到实处。加快健全财政监督制度,推进预算民主。
第二,加强官德教育,强化权力约束,减少官本位等特权、攀比观念滋生蔓延。部分官员把公车视为享受的工具和权力的象征,应该引导官员形成发展民族经济与保护民族工业安全的意识。
第三,汽车品牌进入协议供货目录,只是一种供货资格,并不意味着采购单位就实际采购该类车型。这说明《目录》还不具有强制性。而且,如果有地方政府今年不按《目录》采购,也缺少相应的罚则。因此,政府应该细化《目录》的内容,使《目录》具有强制性。
第四,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和民众监督制度。公车使用的监管不仅在于采购环节,整个使用环节同样应该管起来,公车私用、公车滥用的情况,公车能耗高的问题,都应该引入公众监督,才能有效遏止“车轮腐败”。
10、在十一黄金周来临之前,国家连续两批降低景点门票价格,其中不乏4A、5A级景区,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国有景区作为全民所有的公共资源,面对多年来只涨不降的状况,此番景点门票降价正是适当调节游客流量,促使景点门票回归合理公平和名胜古迹回归公共性的一次投石问路的调整。
此番景点门票降价尤其内在目的和意义。
一方面有助于能够拉动国内旅游经济,在旅游景区价格过高的背景下借助降价的措施让“三架马车”中的内需更能发挥效力,从而达到稳定增长的目的。
另一方面,此番连续两批景点门票降低作为一次试金石,对于改变以往门票价格只涨不降的局面,让景区票价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景区自身品质真正对等,也能够形成以小带大和以点带面的示范和促进效果,从带动更多的景点票价最终实现理性回归。
此外,就目前而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此番景区门票降价也有助于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提高人民大众的生活质量。
当然,此番两批景点门票降价一些群众却评价不给力。其一是由于原来景区票价偏高,虽然此次平均降价幅度高达百分之三十七,但是降完之后对于普通群众而言仍稍显贵;其二则是降价景区尤其是一批公布的降价景区多为冷门景区,对于群众的旅游消费需求仍不能满足。
所以,此番景区降价既顺应经济发展之势,又顺应了民意。有了这样一次有益的尝试,景区降价之策应继续持续下去并更加有力度、有策略的展开。首先,发改委此次首先降价冷门景区意图调节节日游客流量,通过分散客流的方式避免过多人流以保证国家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为了保证此番政策效果除了应继续保持降价之外甚至可以加大降价力度或者通过免费之策,从而真正起到为热门景区减压的作用;其次,降价力度和覆盖景区范围有必要进一步加大,从而使得景区票价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景区自身品质与服务等一一对等,从而彰显景区的公共属性,使民众能够真正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权利得到保障。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景区降价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拉动,民意的顺应,更能让民众在真正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拥有更广阔的眼光与胸怀,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
12、一些餐馆准备在半年之内取消一次性筷子,而市政府也决定在全市餐馆范围内取消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这引起了一些市民的争议,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题要点】
一次性筷子在餐饮业,尤其是快餐业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人们普遍认为它方便、卫生,但是它存在着如下弊端。第一,一次性筷子实现卫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并未达到。许多小餐馆提供的一次性筷子没有外包装,是“裸体”的,而且往往被随便插在一个卫生要求不达标的容器里,使得筷子在使用前饱受病菌的污染,根本没有卫生可言。第二,一次性筷子用完后常有人随处乱扔,污染环境卫生。而且有传染病的人用过的筷子如果随处乱丢,会导致病菌扩散,疾病传播。第三,许多一次性筷子粗制滥造,表面极不光滑,很容易划伤用餐者。第四,取消一次性筷子有利于保护国家森林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我国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比较困乏的国家,一根筷子看上去并不起眼,但是全国每年用于制造筷子的木材消耗量却是惊人的,大量的森林被砍伐,造成的潜在损失更为严重,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一次性筷子取消后,筷子的消毒问题便成为重中之重。如果循环使用的筷子消毒不严格,必然成为传染病传播的载体,因此工商、卫生防疫等部门要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现细菌超标要严罚不怠,甚至停业整顿。此外还应该提高饮食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建议修改食品卫生法,把筷子的消毒问题纳入法规,人们只要依法行事,养成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取消一次性筷子就会变成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13、西湖申遗成功,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西湖申遗成功可谓“十年磨一剑”,从1999年申遗工作启动算起,杭州市政府不遗余力地进行西湖申遗的工作,最终于近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成功申遗。我认为西湖申遗成功,不仅是杭州的骄傲,更是整个中国的骄傲,是对我们这些年来保护自然人文环境,进行景区保护性开发工作的肯定。
西湖申遗成功我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促成的:
第一,西湖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景致,是我国乃至世界自然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和西湖特色植物6大要素组成。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列入填补了世界遗产中以突出“文化名湖”为主要价值特征的湖泊遗产空白。
第二,当地政府出于对西湖的保护,在长期的申遗工作中,特别重视西湖的保护管理和重点整治。2008年起,杭州市又对西湖十景、西湖文化遗存、西湖周边环境等三个层面的文化遗产及其环境景观进行了重点整治,使西湖文化景观各组成要素的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此外,为推动西湖保护走上法治化轨道,杭州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西湖的全面保护确立了法律保障。
第三,“还湖于民”的理念,让城市与景观零距离,突出了西湖的独有魅力。自2002年开始,杭州实行“西湖免费开放”,许下了一个“还湖于民”的诺言。数据显示,迄今已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共130余处。申遗成功之后杭州政府提出“六个不”:“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占用。如此承诺与保证,让西湖更加亲近城市,亲近民众,真正实现了城市与西湖的合二为一,深化了西湖的综合保护,提升了西湖景观的独特价值。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西湖申遗成功既是荣誉又是责任,申遗之后的很多问题都需要我们慎重研究加以解决。例如如何建立健全西湖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西湖的公共资源,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如何加强游客管理、开展景观要素监测、保护山际轮廓线、科学控制相关发展项目;如何解决西湖的管理资金的到位与票价不涨之间的冲突等等都需要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妥善加以解决和完善。让美丽的西湖再活一个2000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义务。
14、你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被就业”现象?
目前,在我国一些高校存在着大学毕业生“被就业”的现象,但是,从“要求学生就业”到“学生被就业”,高校的就业率造假日益疯狂,这反映出三方面问题。
其一,教育部门对就业率造假的查处不严格,纵容高校的造假行为。
虽然教育部门早就有“严厉打击高校就业率造假”的通知与规定,但近年来鲜见对高校就业率进行核查,并严肃处理责任人的案例,久而久之,高校也就更加胆大妄为,甚至公开交流造假经验,“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其二,“被就业”是政绩工程的异化形态
就业率原本只是学校统计就业时的一个参数,不期然竟演变成学校招生的招牌,进而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展示政绩的指标。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以虚高的就业率骗取国家投入和社会信任,而教育主管部门也以此作为一项政绩,向社会交代。
其三,“被就业”掩盖了实质上的就业难,可能造成有关方面对就业形势的误判。不能说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地方政府在推动大学生就业上的积极努力,但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过度强调就业率,并将就业率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必然导致“欺上瞒下”行为的产生。而且,如果循此数据判断中国经济社会的话,难免产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的误判,进而使得大学生就业难的真问题迟迟得不到缓解。
“被就业”的出现,引发了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高等学院作为教育使命的承担者,更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如实的呈报,更应该通过有效的渠道和方式促进大学生的广泛就业,以实际有效的行动解决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教书育人是大学的责任和使命,真正关怀学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才是学校的旨归和宿命。
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关的举措,一旦接到举报立即开展调查,对高校出现就业率统计误差实行一票否决制,严厉禁止此类情况的再度发生。人保部等相关部门、各所高校都应该尽可能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决不允许弄虚作假的“被就业”现象得以放任。“被就业”的学生要要求学校按照国家政策妥善的办理自己的档案关系,采取合法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15、习近平主席偕“第一夫人”彭丽媛出访,所穿服饰和皮包均为国货,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当习近平随同夫人彭丽媛出访之后,掀起了一股国货热潮。国货,好像从来没有这么被大家追捧过。这一次,习主席和第一夫人“彭丽媛”一起,为国货正名。这其实是对“中国创造”信心。
首先,这代表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世界工厂”,以广东为代表的“两头在外,中间加工”的生产模式,成为中国发展的硬伤。现在,从中国“第一夫人”用国货开始,“中国创造”用这个平台走上了世界。
其次,这代表了从“金山银山”向“绿水青山”的转变。“第一夫人”彭丽媛本次随访的所穿所用均为纯手工环保制作。环保,同样也是“美丽中国”的主题词。曾经,我们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今天,我们开始珍惜这片绿色。手工制作,是低碳环保,是精致生活,是崇尚天然。这种绿色的消费观,也是这个时代所推崇的。
再次,这代表了从“铺张浪费”向“厉行节俭”的转变。时尚,一方面不再崇尚洋货,另一方面也不再崇尚奢侈。当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的时候,提到在削减三公消费上,要一级做给一级看,从中央政府做给下级政府看。其实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其实“第一夫人”彭丽媛也在用自己的力量,做给每一个普通大众看,节约,也可以很美。
其实,“第一夫人”用国货是最好的“言胜过于行”的表现。国人对于国货服饰的信心和热情,伴随着第一夫人的魅力不断蔓延。同时,国货的制造者,设计者也需要不断努力,提升国货的价值。
作为国货设计者,要明确定位。当欧洲国家的奢侈品消费分流了很多年的国内高消费后,国货如何让自己的产品深入人心是国货设计者所需要思考的。身为设计者,需要明确,国人需要什么,国人想要什么,外国有什么,我们有什么。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才能长盛不衰。
作为国货生产者,要保证质量。315刚刚过去,可是质量问题从来都没有过去。保质保量是我们的原则,以前“物美价廉”是我们的口号,可是给人带来的是“便宜没好货”的印象。如今,借着这股东风,作为生产者,我们要为自己正名,国货,代表的是诚信,创新,文化……
作为国货消费者,要坚定信念。身为消费者,我们不能仅仅因为“第一夫人”穿国货了,就三分钟热度,对于国货,需要我们每个人长久的支持。我们需要改变“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种消费观念,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吃穿用度,用自己的行动来传播我们的文化。
不管怎么样,这次的“第一夫人”随访,让外国人看到了中国的风采,如果让风采继续,为国货正名,需要靠每个人的努力。
16、官员带头吃鸡肉
[原因分析]
一方面,对于官员带头吃鸡肉要给与肯定。官员带头吃鸡,是为了减少禽流感对经济发展,特别是应对农民养禽业遭遇的巨大影响。已经有不少从事禽业养殖的农民发出呼吁,希望领导像过去带头喝水、带头喝奶一样,再来一个带头吃鸡。“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们应该对带头吃鸡的官员表示敬意。虽然官员带头吃鸡未必能完全打消老百姓的疑虑,但如果官员不敢带头吃鸡,则必然增加老百姓的疑虑。
另一方面,“官员带头吃鸡”的行为不宜过多,应该适可而止。官员以“带头吃”来改变消费者的恐惧心理,可能会有相当大的难度,因为公众对于疫情总是抱着“宁信其有”的态度,不愿随便冒风险。更重要的是就算官员带头吃鸡后真的安全无恙,也不能完全消除公众心中的疑虑。官员吃的鸡肉肯定是经过多重安全检测的,但在市场上能买到这样的放心鸡肉么?鸡在市场上的流通渠道如此广泛,官员就能保证市场上的监管没有疏漏吗?因此,如果只有官员摆鸡宴的做法显然有些单薄,更不能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措施]
近年来,国内屡屡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绷紧了群众的神经,带头示范只能是权宜之计,消除舌尖上的恐惧更需治本。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
首先,要严把食品安全质量关。在加大打击违犯食品安全的力度的同时,要制定食品安全的统一标准,并注重对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的监管,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管网络。
其次,要及时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信息进行发布,提升公众对战胜疫情的信心。要在保证公共卫生的前提下,保持本地所有的家禽是安全的,同时加大对重大疫情的研究力度,及时寻找防控的良方。做到及时检疫,及时公布疫情,及时防治疫情,给民众一个放心,一个安心,早日根除群众心中的恐慌。
再次,加大宣传,使公众以更科学和全面的角度看待疫情。面对疫情,公众应有更全面的观察视角。在看到疫情带来的感染风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对疫情的积极应对;在看到新增的感染病例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到这些病例背后的生活和故事;在看到各地展开的有效防治的同时,也应该关切在疫情面前遭受影响的各个群体。只有以更全面的、突破纯医学层次,同时以经济学、社会学的视角去审视疫情的防治,观察疫情的影响,才能更全面地总结经验,更彻底地战胜疫情。
一、 你怎么看待网络预约挂号系统平台开通这个问题?
现象:看病难一直是关系民生的热门话题,具体体现就是挂号难。当下,在优势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下,解决好挂号难的问题,也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看病难的坚冰。网上预约挂号不仅是一种新的就医方式,更是对医院及政府相关部门服务和责任意识的考验。同时,网上预约挂号因其操作复杂、涉及个人隐私等原因,成为许多患者眼中一朵美丽的“雾中花”
1.原因分析
我国现行医疗体制长期以来造成了患者就诊观念僵化、医患关系紧张、医生水平差距悬殊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客观上加剧了挂号难、挂专家号更难的现状。为此,很多看病的人就诊挂号只能找票贩子或者找关系。
2.现实意义
第一,为患者提供方便。患者不需要记住各家医院的电话和网址,在统一的平台上可以知道各医院的专家情况、出诊情况、挂号情况,实现预约挂号,缩短了病人排队等候时间。
第二,信息透明增加互信。各医院挂号信息统一在一个平台上,把各家医院的号源公布在网上,患者或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专家及门诊的号源信息,有利于信息透明,接受患者监督,增强互信。
第三,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开通预约挂号系统平台,可以统计医生停诊率来控制医生停诊数量,甚至通过内部通报、网络公开停诊率等手段来公示,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第四,有效控制“号贩子”。通过平台的监控,有效的控制“号贩子”,维护医院的正常就诊秩序。
第五,避免重复建设。各家医院都在建立的统一平台开展预约挂号服务,避免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节省医疗资源。
3.存在问题
全国各地网络预约挂号系统平台的开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普通患者请专家、看病难的问题。但是该平台在运行中也存在许多不足。
第一,医疗资源差异导致冷热不均。预约挂号冷热不均,主要是医疗优势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所致。
第二,预约患者的个人隐私无法保证。网络预约挂号需要填写个人身份证、电话号码,以及病情描述等,但预约成功后,患者的信息就一直挂在网上,这使得个人隐私无法保证。
4、对策:预约挂号应该使用网络、电话等多种渠道。总体来看,网络预约挂号平台从费用投入、服务质量方面都有优势,但是预约挂号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需求。所以,网络预约挂号平台应该采取多渠道并行的方式满足患者的需求,进行多样化服务。
网上预约挂号还处在摸索阶段,要确保这个新渠道有效地发挥作用,还需还要一个宣传、推广、完善的过程。同时,网上挂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关于它的服务是否规范,其过程的透明度、流程的人性化等,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微博打拐
1.“微博打拐”意义
此次“微博打拐”事件,与司法机构,特别是警方正在推动的针对拐卖犯罪实施综合治理的努力不谋而合。警方还提出从“打击拐卖”到“反对拐卖”概念的转变,其目的是为改变警方单打独斗的局面,针对拐卖儿童妇女犯罪,建立全社会参与的预防、打击、救助的综合治理模式。由此,“微博打拐”事件成为一个很好的由头。它提醒人们:“打拐”与“反拐”还任重道远;它也启示人们:从“微博打拐”到全社会“反拐”,应是一条必由之路——从个体的努力到“全民战争”,必将弘扬正义,消灭罪恶。
2.“微博打拐”的困境
第一,“微博打拐”自身存在否定机制。因为网络造势和传统媒体营造的围观恰恰是不可持续的,网民的参与热情也无法持久,所以热闹一段时间后,可以预想“微博打拐”的运动员将会大量散去。要避免这一点,“微博打拐”的网络运动就必须转化为制度的救助、法律的打击,以及公益机构的关爱的常态化操作。
第二,“微博打拐”存在合法性危机。事实上,从一开始,“微博打拐”运动就伴随着合法性危机。在于建嵘教授主张“全面禁止儿童乞讨”的修改立法草案,并准备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时,“微博打拐”似乎突然来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向,从“打拐”转向禁止儿童乞讨,而关于它是否具有合法性的争论也达到极端。
3.“微博打拐”的争议
第一,法律是否该禁止儿童参与乞讨;第二,从乞讨儿童中打拐是否找错方向;第三,社会的毒瘤是贫穷而不是童乞;第四,打拐不应遮蔽对贫困的思考;第五,乞讨儿童的问题,不仅仅限于“打拐”,根本问题是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4、对策:
第一,要降低活动参与的门槛。在这场由微博发起的打拐活动中,凡是有心人皆可参与到这场活动中来,提供打拐线索再也无需专门通过公安机关的报案、笔录等程序。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程序不重要。只是对非专业的社会热心人士而言,程序的完备就意味着提高了爱心的成本,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
第二,信息需要可交流、可验证。此前公安部门发起的打拐活动中,所有信息单向汇总到公安机关。这样固然有助于公安机关甄别信息,但却不利于社会公众对这些信息的鉴别和利用。此次行动中,任何主体都可以通过一个平台来获得所需的信息,从而便利了打拐者,也激励了信息提供者,使获得和利用信息的成本更低。
三、食品添加剂
食品市场是不断变化的,食品添加剂也是在不断的演变。真正解决好食品添加剂问题,需要国家加大掌控力度,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共同维持一个良性的食品市场。
1.食品添加剂定义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到提高食品质量,改善食品感观性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便于食品加工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等作用。
2.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为达到提高产量和感官增效等目的,一些企业非法使用未经国家批准或被国家禁用的添加剂品种及以非食用化学物质代替食品添加剂,如苏丹红、三聚氰胺、柠檬黄等。
第二,超限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主要是一些企业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或者缺乏安全使用常识、技术限制等原因,超限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着色剂、面粉处理剂和漂白剂等。
第三,使用劣质食品添加剂。劣质的或者是过了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含有的汞、铅、砷等此类有害的物质,对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危害。
第四,食品添加剂标识不符合规定。一些企业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无视《食品安全法》、《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正确或不真实地标识食品添加剂,存在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的现象,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三)怎么办
第一,发布权威食品安全信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应该高度的重视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关于食品的卫生安全法、管理办法、规范等条例等内容要做到统一规范,严格要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完善其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模式,做到生产、使用、管理科学规范。
第二,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的标准体系与法律法规。我国在涉及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及使用等方面,不仅要有明确的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细则,而且对不同的违规与违法行为要有相应的惩处法规和条例,增强可操作性。
第三,完善食品添加剂的危险性评估与检测技术。危险性评估是我国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另外,应密切关注新型检测设备的研制,使用更先进的快速检测技术以满足监管工作的需要。
第四,明确监管职能,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管理。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实行分段监管,各部门应根据自身职责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行政许可、生产、流通、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督。
第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的社会氛围。引导食品添加剂企业重质量、重安全、重信誉,增强他们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大对消费者食品添加剂科普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使他们了解食品添加剂,消除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四、城管形象妖魔化
各地城管部门在维护城市安全与整洁方面,花了很大力气,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频频曝出的城管暴利执法、伤人甚至杀人事件,已经让这支队伍的社会形象降到了冰点。
主要原因是:
目前一些城管管理体制性困惑逐渐显现:执法权在制度上的过于集中、无人牵制,进入城管执法部门的上岗门坎低、缺乏有效资格审核与岗前培训。
具体实践工作当中,城市管理执法缺少正当程序的制约,执法程序不公正,野蛮执法、粗暴执法的现象时常出现在群众的视野中,严重损害了城管人员的社会形象,动摇了人民政府的公信力,导致人民群众对基层行政权力的不认可、不支持,这是城管制度不完善带来的最大危害。
再加上民众极为丰富的同情心,以及对政府官员的偏见,舆论自然而然就倒向了弱势群体一边。
对策:
第一,必须改变粗暴执法方式,科学解决问题。检验城管执法效力,不在于清除了多少马路摊点,而在于科学解决问题,尤其要防止冲突演变成暴力。因此,作为政府执法部门,城管要彻底改变粗暴执法方式,尤其是对于弱势群体而言,一个不经意的忽视,就会造成历史性的悲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站在被执法者的立场考虑诸多事情,用宽慰的执法机制去感化,再“难”再“乱”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第二,要理顺管理体制,消除不和谐因素。各级财政部门应该保障城管执法部门经费,以避免利益驱动办案。在管理体制方面,应该设立相关法律,作为城管执法的基本法,配合相关的条例,使执法依据更明确。另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构建和谐城管。数字城管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许多城市管理中的难题变得比较容易解决。只有综合执法和专业执法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城管。
第三,统一城管执法标志和职业服装,树立良好形象。建立城管执法统一形象视觉识别系统,有利于增强城管执法队伍的文化认同感、职业荣誉感、队伍凝聚力,是城管执法队伍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保障房建设
1.保障性住房的概念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简称商品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2.保障性住房的意义
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既可以增加住房有效供应,分流商品住房市场需求,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促进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还可以稳定群众住房消费预期,对市场起到“镇静剂”的作用,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保持下去。
3.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
第一,按规定,各地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但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22个城市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未达到上述要求。第二,廉租住房保障政策在一些地方执行中出现了偏差。第三,一些地方廉租住房建设中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工作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由于廉租住房配套设施不完善、地址偏远、交通不便等,一些地方存在廉租住房配租困难、房源闲置的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已入住家庭退房的情况。而新建、收购或装修的廉租住房项目,也存在执行招投标或政府采购有关规定不严格的问题。
第四,一些地方廉租住房入住后出现了租金、物业费收取难和不符合条件住户退出难等问题。第五,一些地方存在套取、挪用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等问题。
4、对策:
第一,中央和地方增加资金投入,并加大省级统筹力度。公共预算支出安排不足的地区,要提高土地出让收益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安排比重。规范和利用企业债券融资,专项用于公租房等建设。在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向实行公司化运作并符合信贷条件的公租房项目直接发放贷款,也可向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放贷款。确保用地供应,落实好税费减免政策。引导企业、其他机构参与建设运营,多渠道增加公租房的供应。公租房项目可以规划建设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统一管理经营,以实现资金平衡。
第二,提高规划水平,确保工程质量。贯彻省地、节能、环保原则,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出行需要,优化规划布局和户型设计,配套建设服务设施。严格执行抗震设防等强制性标准,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项目法人对住房质量负永久责任,逐步推行参建单位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的终身负责制。
第三,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规范准入审核,严格租售管理,加强使用管理,健全退出机制,切实防范并严厉查处骗购骗租保障性住房、变相福利分房和以权谋私行为,切实纠正将保障性住房违规出售、转借、出租或转租、闲置、改变用途等行为。建立公众监督机制,落实信息公开,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第四,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年度建设任务,不搞“一刀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周密部署,精心落实,注意总结经验,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廉洁工程、平安工程、放心工程。
第五,公租房面向城镇中等偏下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以小户型为主,单套建筑面积以40平方米为主,租金标准由市县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按略低于市场租金的原则合理确定。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安排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建设,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逐步实现廉租房与公租房统筹建设、并轨运行。
六、慈善事业在中国
1.慈善事业的意义
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的补充。它是在政府的倡导或帮助、扶持下,由民间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与开展活动的、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无私的支持与奉献的事业。
慈善事业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再分配的实现形式。它是社会一定利益的调节器,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它既起着安老助孤、扶贫济困的作用;同时又起着疏理社会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具有深远的传统性和广泛的群众性与社会性。
2.我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总体上我国捐赠数量不高,慈善事业的作用和社会需求比还不完全适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有差距,也可以看出我们在这方面有空间。
二是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与慈善事业的发展不完全适应。现在还没有慈善事业的主体法律。慈善捐赠的优惠政策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落实。政府促进慈善事业的手段和能力还有待加强,尤其是政府购买服务这套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完整的志愿者服务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这些问题使慈善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和激发。
三是慈善组织自身能力建设与社会转型加速不相适应。社会转型后,政府要转变职能,企业要减少办社会的功能,而中国社会组织的发育程度、承接社会服务的能力相对还比较弱小,公信力有待提高,服务能力有待增强,在这方面也影响和制约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四是慈善专业人才与慈善组织的发展壮大不相适应,这是制约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怎么样吸引更多的精英人才到慈善队伍中来,这是政府部门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比如慈善机构人员社会保障、福利待遇等问题。
3、对策:
第一,建立独立运作的慈善机构。目前我国有影响力的慈善机构要么由民政部门管理,要么由卫生部门管理,而在慈善活动中,民间应是主体。国家的责任应当是协调好第一分配,管理好第二分配,在“藏富于民”以及维护公平正义方面积极作为。在第三分配时,应由全体纳税人单独实施。
第二,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慈善事业运行机制。如,慈善机构定员定岗,列支维持费,不收管理费;反对索捐,反对逼捐;个人或企业经中间机构捐赠时,应及时向慈善机构反馈捐赠消息,以便所捐款物及时足额归账;应鼓励实名捐赠;代表捐赠人自主确定救助对象;善款使用一般采用项目制,不漫天撒钱、蜻蜓点水;不同慈善机构的项目应独立操作,不得相互交叉,也不得与国家赈济项目交叉;主动做到信息公开、全程透明。
第三,加强监督。捐赠人应树立“我捐我问”的意识,慈善机构要做到业务的公开化,让媒体、公众及捐助者进行监督。只有这样,公众才不会对慈善事业的“善”产生疑虑。改善慈善事业的透明性,强化慈善事业的信息披露,建立带有约束性的信息发布机制,能够最大限度赢得社会认同。
七、择校难
1.择校难的实质:
从根本上来说,择校难反映的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择校热”现象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产物。择校的实质是家长利用自己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来展开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择校热”的实质是“择师热”。
2.择校热的原因:
一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是导致择校热的关键原因。
二是择校热,热度不减。特别是对重点中学的择校热热度不减,一方面,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另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适应不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
三是择校贵,赛过房价。择校费太贵,中间有暗箱操作,导致了很大一批人上不起学校。
3、对策:
化解择校难的根本措施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
一是明确路径,率先在县域、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各地政府加强统筹,落实均衡发展责任,重点推进县域、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是明确举措,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要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教育资源。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
三是抓住难点,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一方面,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另一方面,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今后在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将继续向农村、民族地区、边疆、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倾斜。
解决择校问题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同时,新闻媒体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盲目择校,努力营造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1.据调查,有1000位高考状元,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都没有在从商、从政、教育科研方面成为顶级人才,你是怎么看的?
【答案要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高考状元在选择学校时,没有很好的规划,进入高校之后,对所学专业没有足够的兴趣,导致学无所长。第二,高校现行教学体制和管理制度滞后,职业能力教育的缺位。第三,应试教育制度片面强调智力因素而忽视多种能力的培养。我认为要想真正成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从实际出发,做好自我的人生规划。其次,高校应当加大教学体制改革,调整课程设置,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能力。最后,国家应该加大素质教育进程,注重多元化的人才培养。
2.目前很多网民热议网络舆论,网络上时常出现诸多对政府工作不满意的言论,而且“哪壶不开提哪壶”。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要点】网络舆论“哪壶不开提哪壶”,一方面有利于督促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片面、偏激甚至严重失实的言论,容易造成不良影响。政府应该理性对待网络舆论,有效发挥网络舆论的正面作用。第一,政府各部门应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对网络舆论不回避,而应该加以重视,多怀宽容之心,应通过调查研究来判断是非曲直。第二,政府部门要重视与网民的反馈和互动环节,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消除不利影响,发挥舆论引导和调节作用。第三,政府要以足够的信心和勇气进一步广开言路,创造一切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批评政府,切实听民意,解民难。总之,要变“堵”为“疏”,切实解决人民提出的问题,提高政府公信力,这才是政府与网络舆论形成良性互动的正确方法。
3.现在大街上到处都张贴着私刻印章、办证的小广告,严重影响了市容,对此你怎么看?【答案要点】首先,小广告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其次,小广告之所以会如此猖獗,一是受不正当利益的驱使;二是政府监管不力;三是一些民众为其提供了市场。最后,要彻底清理小广告,必须从源头开始,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工作,规定要更有针对性。第二,做到违法必究,多部门联手行动,打击制假窝点,严肃处理非法小广告的制造者,从源头进行治理。第三,加强环保宣传,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第四,加大对广大民众的宣传教育,自觉抵制小广告。
4.很多状元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优势,或者在就业中也显得平庸,你认为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答案要点】高考状元的这种现象反映中国教育所面临的问题,高分低能现象应该引起重视。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试教育制度片面强调智力因素而忽视多种能力的培养,是很多高考状元沦为庸才的制度性因素。第二,高校现行教学体制和管理制度滞后,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中职业能力教育的缺位,也是导致高考状元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高考状元在选大学时过多关注牌子,缺少良好的职业规划,挑专业时扎堆热门专业,结果进入高校之后,对所学专业没有足够的兴趣,导致学无所长。
5.小学生去农贸市场偷菜被抓,问起偷菜的原因,他说经常在开心农场偷菜,想尝试一下现实偷菜的感觉,你怎么看?
【答案要点】由于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等还没有形成,对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还缺乏判断能力,会导致“虚实不分”,出现以身试法的现象。深入分析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不够。甚至某些家长缺乏自律意识,沉迷于“偷菜”游戏,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第二,学校没有履行好教育职责,网络教育应纳入教育课程。第三,相关网游制作公司没有制定相应的规范来防止和提醒青少年玩不适网游。第四,政府相关部门缺乏对网游完整的评估体系以及行业标准。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上述四方的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大学生“回炉”上技校,你怎么看?
【答案要点】我认为,对于这一社会现象,应该辩证地看待。一方面,大学生“回炉”现象让人欣喜。它说明大学生就业观更加务实从这个意义上看,“回炉”是一件好事。同时,用人单位已开始抛弃过去那种“唯学历”的人才观。因此,这给职业技术教育带来希望。另一方面,大学生“回炉”现象也让人忧虑。高校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需要,浪费了教育资源急需改革;同时也加重了大学生经济负担。对此,应及时调整。第一,高校应依据社会就业需求,转变和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第二,社会各类用人单位和企业,都应该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第三,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修养,多实践、多参与、多学习,才能够防止大学毕业之后“回炉”的尴尬。
7.检察院开通监督电话,网站访问率很高,电话被打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要点】(1)网站访问率高和电话被打爆充分说明了群众对这项措施的支持,但从另一个层面也充分说明了现实生活中缺乏制度化的渠道来保证群众的监督权利。
(2)对此,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并积极采取措施保障群众的监督权。第一,进一步完善网站建设和监督电话。如完善网站建设,开通多个监督电话,建立24小时免费监督热线,实行电话和网站举报的保密措施。第二,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监督格局,充分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利。
(3)检察院在工作中要注意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建立与时俱进、多元化的监督渠道,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维护群众利益。
8.有很多岗位都有最低工资标准,但很多公司没有按标准执行,你怎么理解?
【答案要点】(1)最低工资标准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这道关口绝对不能丢,并且要严守。(2)仍存在不少公司没有按标准执行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对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的宣传与监督力度不够;二是最低工资的立法层次较低,需提高立法层次,增强最低工资的强制性;三是金融危机之下,企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压力不小。(3)为了切实调节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对于最低工资标准制度:一要加强宣传力度;二要提高最低工资立法层次,尽快单项立法;三要企业经营者强化社会责任感;四要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恰当措施,形成长效机制保证执行标准,维护社会公平。
》》》更多消息请关注南方公务员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