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面试热点(2013.1.19整理)
一、2012年下半年
1、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深圳市机关作风建设现场会上表示,宝安区出台的《行政无为问责办法(试行)》将会在深圳全市实施。该办法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7类34项“无为“行为纳入问责范围。对深圳“无为”干部进行问责的做法,你怎么看?
这种做法值得赞赏,是贯彻落实“敏于行”广东新精神的具体举措。这样做有其积极意义一面:有利于转变机关作风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有利于主动作为、创新思路,有利于让更多的群众理解我们的干部,拉近干群关系,减少群众怨言和不满,缓解社会矛盾。
不可否认,目前一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开始消退,作风开始后退。正如省委书记汪洋此前在批评某些干部不良作风时所说,现在一些党员干部拼劲松了、干劲弱了、闯劲没了,有的无所用心、敷衍搪塞,限于文山会海,忙于迎来送往;有的爱做表面文章,不愿真抓实干,满足于当“传声筒”、做“中转站”,习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不是扑下身子干实事,而是眼睛向上谋“位置”等等。这样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姿态势必导致工作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势必养成一批行政“无为”干部,最终也势必激化社会矛盾,损害政府公信力。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勇于向“无为”干部问责。
下一步,要想真正抓好落实,就要:
1、要疏理、完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进度,将责任分解到岗,责任到人,做到责任明确,分工清晰,避免推诿扯皮。
2、提出这个措施是好事,但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关键要对照职责分工,抓好检查、考核,对落实不到位的,要真正动真格问责,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
2、近年来,中国的城市里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乞丐,他们衣衫褴褛,靠乞讨和捡拾垃圾谋生。一些城市为了城市形象,出台政策驱赶这些乞丐。最近,佛山出台了《佛山市城市容貌标准》,规定在“广场、车站、港口、码头、人行天桥、体育场馆、剧场、公园、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无人员乞讨、露宿”。
又据报载,2012年6月20日,深圳罗湖区出台市容环境量化考核指标,指标规定在辖区内若出现乞讨流浪人员,将对城管进行扣分。对以上这些做法,你怎么看?
出台这些规定不合理,不赞成。这些规定明显是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歧视,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甚至有反人道主义之嫌。
1、之所以出台此类规定,主要原因是为了保持城市所谓的市容环境,为了城市的面子,觉得这些露宿、乞讨人员很脏,有损市容、有损当地城市形象。按此规定,将很有可能会使城管部门为了在考核时不被扣分,而受用驱赶的手段,甚至暴力执法。
2、无法可依。我国目前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规定禁止乞丐的乞讨行为,公民有露宿、乞讨的权利和自由,乞讨行为牺牲了个人的人格和尊严,是一种自我救济,也是一种劳动,任何权力也不应该干涉和剥夺。
3、区别对待。我们应该将“乞讨行为”与“乞讨中的违法行为”区别开来。大多数乞丐来自农村的穷人,他们规规矩矩地乞讨来维持生计、获得物质、追求幸福,这是他们的权利和自由。只要这些乞丐不干扰他人、不扰乱公共秩序、不影响社会治安,那么,任何权力也不应该干涉和剥夺他们的“乞讨权”,大不了你不施舍而已。但不可否认,目前乞讨行为呈现出职业化、团伙化的趋势,对于乞讨中的违法则必须禁止,必须严打,如强迫老妇幼残行乞、强行索要、死缠烂打、妨碍他人、扰乱公共秩序等,则可以按有关社会治安管理条例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
4、如何对待乞丐和城市管理,其背后涉及到的是个人权利意识,折射出城市管理思维,对乞丐的容忍度,考验着一个城市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城市管理水平,我们不能简单地、粗暴地将所有乞讨人员驱赶走。下一步:如何管理好乞丐人员,不能去堵,关键得去疏导,去提供服务。比如政府、社会团体给那些露宿流浪人员提供临时居住点,给他们发放衣服、盒饭,对那些农村来的没有技能的青少年,提供免费就业培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
3、报载,上海市一派出所的官方微博最近发布一个乞讨排行榜,对常在地铁中乞讨的人进行了排名,此举引起社会争议,褒贬不一,你怎么看?
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合适。
(答案同上)………………
4、一则消息《桥下水泥锥刺伤了怜悯之心》报载,在广州白云、天河多处天桥和高架桥底浇筑水泥锥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你怎么看?
我认为在天桥和高架桥底下浇筑水泥锥这种做法不妥,影响很不好。
在天桥和高架桥底下浇筑水泥锥,主要是为相关部门为防止流浪者在桥下露宿而设置的。相关部门就是为了城市的脸面,他们采用一种最简单的立锥方式,让流浪者在桥下无立锥之地。可是这种方式所招致的无家可归者的去处问题以及所引发的影响,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并没有用心去认真考虑。
人们不禁会问道:那些无家可归者好不容易找到这么一点栖身之地,为什么要用这样冷冰冰的水泥锥来驱赶他们?广州人的包容和同情心又到哪里去了?城市流浪者尽管为数不多,但对这种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是否关爱,最能反映一个城市的人道精神状态。
也许有人会说,在桥下住宿,无论对住宿者还是来往行人都不安全。同时,有些流浪者在桥下生火做饭抛撒垃圾,也影响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
可是,除了用水泥锥来阻止流浪者进入桥底外,我们难道就别无他法?民政部门为什么不采取有效行动,让流浪者不再露宿街头?本身就是管理部门的失职。
要想妥善解决这件事,消除不良影响。我认为应该:
1、民政部门应该采取有效行动,对这些流浪汉做好耐心的劝说,提供一处安身之处,让流浪者不再露宿街头。
2、对这些浇筑的水泥锥进行彻底铲除,取而代之的是绿化鲜花,这样,不再刺痛公众的心,也更加美化市容。
5、日前在广州地铁发生的一起老少血腥打斗事件,在全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请发表你的看法。
这个事件很不光彩,是不文明行为,影响了广州的文明城市形象,在谴责批评之外我,也值得引起我们警醒和反思。
此事件暴露了一些市民的文明素养、社会道德有一定差距,需要加强和提升。在一些城市,类似的事件还不少。如公交车上打司机、公交车上因没让座而遭掴耳光、飞机上因一点小事而群殴,其原因都是当事人只图一已方便,不顾公众或他人利益,不顾公共文明礼仪,缺少宽容肚量,只信奉暴力来分输赢,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引发“血案”,这是文明社会的耻辱,亟需引起全社会的警醒,值得谴责和批评。
要防止类似不文明事件的发生,下一步应该:
1、加强教育,提升全民文明素养。要吸取教训,举一反三,通过这个反面事件来警醒人们,在平时、在公共场合要多些文明礼让,多些宽容、理解,少些恶言相向,拳脚相加,少些蛮横、斗气、暴力。年轻人要尊重老人,老人也要为年轻人树立榜样,大家互相尊重,做一个文明人,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社会。
2、加强惩处力度。类似这种在公共场合不顾他人利益,不顾公共文明礼让,动不动就打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条例进行处罚,起到警示大众的作用。
6、近日,武汉城管“献花”执法的照片在网上热传。讲的是武汉城管献花给违规经营商户。有人说别出心裁,有人说是作秀。你怎么看。
我认为总的来说是好的,值得提倡。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城管执法往往是这样的场景:城管队员来势汹汹,违规小贩慌不择路,疏菜水果散落一地,鸡飞狗跳,严重时甚至暴力相向,令人反感。城管与小贩之间是一种“猫与鼠”水火不容的关系,双方的积怨很深,时有报道城管暴力执法,围殴小贩,也时报道小贩捅死城管的惨剧,城管给人留下了很多负面印象。
从之前的“眼神执法”到现在的这个“献花执法”,武汉城管一改城管昔日形象,令人眼前一亮。虽然有“作秀”之嫌,但从执法效果来看,这比以往的暴力执法好多了。其积极意义在于:一是缓和城管与小贩之间的紧张、猫抓老鼠的关系。二是可以拉近干群之间关系,体现亲民形象。三是体现城管执法新理念,是文明执法、人性执法的转变。四是缓解社会阶层矛盾,消除不稳定隐患,构建和谐社会。
“献花执法”只是文明执法、人性执法的其中一种形式,除了这种“献花执法”,还有其它执法方式。下一步,城管部门要继续创新形式,只要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执法效果,能得到群众认可的执法,都不妨试一试。
7、眼神执法、围观执法、举牌执法…… 近年来,各式创新城管执法方式频频出现:2009年,武汉城管在劝说店主占道经营无效后,组织50名执法队员围站成一圈,双手背在身后,沉默地注视着食客和坐在一旁的老板。最终两桌食客“顶”不住结账离去,老板收拾起桌椅搬进了店内。据悉,同样的“沉默”战术被武汉城管广泛使用。此种执法方式被称为“眼神执法”。2012年1月29日,南京锁金村一处路口,十多名身着制服的城管队员肃立围观占道经营的鱼摊,不说话也不动手,摊主最终抵挡不住,匆忙撤摊。此举被称为“围观执法”。2012年5月1日,济南市城管在例行巡查时,当按照相关规定对一位女商贩经营的物品进行暂扣时,双方发生争执。争执中,女商贩抱着孩子给城管下跪,城管见状也向女商贩跪下。此事也被称为“下跪执法”。对以上执法方式,你怎么看?(延伸阅读:成都美女交警胡玲站在奥拓车旁,微笑着敬礼、再敬礼,半小时内13次敬礼!只为请这位违法车司机出示驾照…女交警每天笑眯眯多和气,但她处罚乱来的司机绝不讲情面,逮到起肯定要处罚。有司机给这个女交警起了一个“温柔一刀”的名号。)
答:这种执法我认为,值得应客观来看,有利有弊。
一方面。一是树立城管执法新形象,跟以往频频曝出的“暴力执法”相比,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二是执法理念的转变,更加以人为本,讲求一种文明执法,柔性执法,这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在温柔不成之后,要严格执法。
下一步,我认为,要想让执法部门与执法对象更加和谐、更加配合,应该:
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二是执法方式要更加人性化,和谐化。从简单的堵向科学合理的疏转变,如划出一个合适的区域给小贩摆卖,这样既方便群众,又不会阻塞交通,还可以解决小贩的就业和生计问题。
8、国庆黄金周高速路免费引起堵车,引起大家褒贬不一,对此,请发表你的看法。
高速路免费通车,这本是好事,是政府推行的一项惠民政策,是为了让大家欢度国庆中秋,降低出行成本,调动大家外出旅游,拉动内需,本意是好的。
尽管在放假前,道路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做了应急准备,但是,还是出现了许多高速公路堵车的现象,引起广大群众的怨言,究其原因主要有:事前没有足够的宣传引导;收费站的发卡收卡这一做法,免费不免手续,影响了通行;车辆集中在假日的第一、二天外出,车辆实在太集中,出现“井喷”;一些车主行车的公共素养低下等等,造成堵车。
为让好事做好,避免再次堵车,建议:
1、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作为公安、交通等职能部门,应把困难预计得更充分一些,有序调配人力物力,科学引导组织车流,及时疏导和施救。
2、严肃查处违章。交警部门要加强高路高面巡逻,对那些随意变道、不礼让的、引发交通事故的车辆,要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3、改进服务,简化收费站的手续。改变在收费站发卡、收卡的做法,让车辆快速通过,减少堵车。
4、及时公开信息。通过各类媒体,及时报道路况信息,合理引导、分流车流量。
5、加强教育。通过各类媒体,教育车主养成良好的公共素养、良好的行车习惯,少变道少插队,减少摩擦发生。
9、对于9月份我国一些城市暴发的保钓抗日游行示威活动,请你发表看法。
我认为,爱国热情可以理解,但要依法、理性,不要做出一些过激行为来,让亲者痛仇者快。
对于日本挑起的“购岛”闹剧,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在8、9月份,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部分民众自发组织表达抗议的保钓示威行动,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心系祖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以及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有极个别地方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的抗议活动,有极少数人打着“爱国”的旗号,企图蓄意煽动过激行为,甚至实施打砸抢,这是违法行为,如果任这些行为发展下去,威胁的将是群众的人身安全,损坏的将是我们同胞的财物,影响的将是我们良好的城市交通管理和社会秩序,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的爱国热情,理性、合法地表达抗议,否则,很可能会被少数人加以利用,变成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来。
所谓理性,就是一切抗议和对日斗争都要有理有节,都要应更着重于国家、民族的发展与稳定这个大局。所谓合法,就是不能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象砸商店、砸汽车这种事情,无论是自己同胞的还是外国人包括日本人,都是国家法律禁止的,我们决不能做。如果做了,会令亲者痛、仇者快,正中千方百计挑起事端的日本右翼势力的下怀,这是不可取的。
最后,我认为,爱国光有口号和激情还是不够的,我们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强国实际行动,化愤怒为力量,做好本职工作,这才是最好的爱国行动。
10、近期媒体多次报道因在公交车上不让座而被骂甚至被掴耳光的事件,引发广泛热议。2012年8月23日,在杭州一公交车上,一位小伙因没有给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让座,被与妇女同行的一男子连扇5个耳光,导致鼻血直流。8月26日,长春一男子未让座遭妇女扇耳光,但事后发现该男子残疾。对此类事件,你怎么看?
对这种因人家未让座就打人,我认为是没道理的,是不对的。
1、让座是文明社会而倡导的一种美德,是文明礼让行为。让座还是不让座,仅是一种倡导性的规定,是道德范畴的问题,要靠个人自愿,不能靠强迫,不属于法律规定,并无处罚措施。根据排队上车,先到先得的原则,先到的人具有优先权,有座位的人就拥有对座位的暂时所有权。如果有座位的人不自愿让座,也没有任何理由歧视不让座的人,没有任何理由做出过激的行为。给“老弱病残孕”有的人未让座,实际上可能还有实际原因,如一些上班族起早摸黑,上班路途又远,上班压力大,身心疲惫。客观来讲,不让座的人还是占少数的。
2、打人则是法律问题,是侵犯人身安全的违法行为。不能因为别人不让座就说人家不道德,就可以挥舞“道德”这个大棒,对人暴跳如雷,大打出手,如果这样做,其本身就有违公德,比不道德行为更令人可恶,更有伤害他人人身之嫌,根据《治安处罚法》已经构成了“故意伤害行为”,被打人可以起诉对方并要求索赔,公安部门也可以对打人者进行处罚。
3、让座固然需要提倡,但前提是自愿和互相尊重。要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下一步,应该:
一是进一步加强文明礼让宣传教育,让全社会都养成一种良好的公德,让文明礼让蔚然成风。
二是对加强法律维权意识。对那些打着“道德”幌子而肆意施暴的人,要依法给予处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
11、请你发表对“干部有危机感,群众才有幸福感”的看法。
这句话内涵深刻,我表示认同。
如何认识和对待压力,是每一个干部都会面对的话题,干部有压力,干事才会更有动力,落实才会更加给力。如果缺乏压力,精神懈怠,庸庸碌碌,甘于当“太平官”、“混事官”,甚至有的还当了贪官、赃官,对群众而言,不仅毫无幸福感,恐怕更添痛苦感、愤懑感。
干部的危机感,不能功利地理解成担心自己的“帽子”和“位子”,而应有更加深刻的内涵。
发展上要有紧迫感。当前,国际和地域竞争日趋激烈,改革难题新旧交织,群众的民生期待也水涨船高,不管是相对欠发达的地区,还是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都面临“不进则退、不转则衰”的挑战,有人更是疾感“一天也不能等”。形势逼人,身为领导干部,理应有时不我待、无功即过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迎难而上谋发展。如果满足于“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塌塌混日子”,就会错失发展机遇,误己更误人。
本领上要有恐慌感。欲揽瓷器活,须有金刚钻。履行职责要有好作风,更要靠真本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领导干部的能力不断提出新考验。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对地方领导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常听一些地方领导说:“有了互联网,我们的工作难度和压力越来越大。”这话值得分析,确有个别媒体存在捕风捉影、恶意炒作等现象,但一些干部的媒体素养不够、回应社会关切的能力不足也是实情。更重要的是,有些干部落实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够,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成效不大,甚至出现了失误。说到底还是本领不够。
对群众要有敬畏感。官有所畏,业有所成。“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无论是谁,不管官做得多大,脱离了人民群众,就像希腊神话中离开大地的巨人安泰,立即失去了所有力量。对今天的为政者来说,不管是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一刻也离不开群众的力量,到处都少不了民意的支持。只有老实“拜人民为师”,对待群众意见虚怀若谷;践行“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对待群众诉求尽心尽力,才能赢得人心、凝聚力量。
12、报载,珠海某幼儿园成为全国首个免费推广“高尔夫校园示范”的幼儿园,对高尔夫球打进幼儿园,你怎么看?
要客观来分析,用平常心态来看待。
高尔夫球在中国,是一项贵族运动,是一项高雅运动。它融入很多西文文化元素,如对服饰等的要求。讨论幼儿园孩子该不该打高尔夫球,重要一点要看打高尔夫球的心态和动机。
如果说引入高尔夫球的初衷,是为了开拓孩子的国际视野,希望孩子用平常心去欣赏,去学习高尔夫运动所提倡的基本礼仪,这未免不可。但如果是象有的民办学校所讲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精英人物,培养学生的素质,成为将来的领军人物,那么值得质疑,这很可能就是校方搞的冠冕堂皇的藉口,不靠谱。正如有的人说的“推一下杆就有素质了吗?就能成为精英了吗?”
如果是象有的家长说的“这是一项高雅运动,学打高尔夫球能认识家境优越又有教养的小朋友,向贵族看齐,让人骄傲!”,这体现一些家长对“高雅”运动的偏好,是“别输在起跑线上”又一翻版,凡事都求最高最强最好,这也透露出一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浮躁与功利,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难道做一个凡夫俗子、普普通通的人就不值得骄傲?
在中国,现在缺少的、最需要的是“平民教育”,我认为,对这些孩子,最需要的从小抓起、从小培养的是,接受一些传统美德教育、挫折教育、团队教育,少一些骄气,多一些坚强、吃苦耐劳;少一些自私,多一些集体合作精神。
13、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举重运动员吴景彪因为只获得一枚银牌,在比赛后接受央视采访是时,情绪激动,对着摄像机连鞠三个躬,并发出悔恨的哭吼“我有愧于祖国,我有愧于中国举重队,有愧于所有关心我的人。对不起大家!”,对此,你怎么看?
我认为,不必如此。这是一种唯金牌论和成王败寇的思想。与奥运精神不相吻合。
从电视上看了这场比赛,面对屏幕上失声哽咽再三鞠躬道歉的吴景彪,我心里也觉得沉甸甸的。在奥运会上发挥失常,运动员心情之沉痛可想而知;但问题的关键是:吴景彪真应这么悲情吗?
从这个意义上说,赛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关羽竟能败走麦城,吴景彪的失利也属于正常。
吴景彪与冠军无缘、电视直播的评论员们一口一个“痛惜”、互联网上“吴金彪痛失金牌”的报道铺天盖地。这几乎成了某种惯例。这些年,凡是“痛失金牌”的运动员都会当众道歉,痛哭流涕者不乏其人。
为什么要用“痛失金牌”这样的字眼,我们参加奥运会的目的只是为了夺取金牌?拿到银牌铜牌就不值得欣喜?得了金牌就欢喜鼓舞,拿不到就“悲痛万分”,这是何等的功利心态?由此所暴露出的其实不仅仅是体育领域的“唯金牌至上”,还有社会性的“以金牌论英雄”的狭隘情结。而与之延伸下来的,正是奥运冠军的“赢者光荣无比”与奥运失败者的“无人问津”——金牌得主名利双收,而与金牌无缘的运动员只有面对镜头落泪道歉。
奥运盛会,重在参与。“痛失金牌”的悲情渲染让奥运变了味,让奥运精神黯然无光。这是不可取的。
14、7月份,一条“深圳地铁拟提供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人的需求,如买双倍票保证有座位的VIP车厢”的消息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舆论对此有支持有反对的。你怎么看?
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合适。最起码是在眼下运力不足,这样做条件是不成熟的。原因是:
1、设立坐票车厢有变相涨价之嫌,是一种见钱眼开的逐利之举,透着一股铜臭的味道。
2、地铁定位是大众化交通工具,是公共服务,它的主要功能不在于提供特殊服务,而在于提供普遍性服务,地铁解决的是城市最大多数人的出行问题。目前无论是北京还是深圳、广州,地铁的客流非常大,已经是超负荷运行,运力不足,乘客非常拥挤,当这些问题都无法解决的时候,你来奢谈什么提供优质的服务?城市地铁首先应解决拥挤的问题。现在把地铁开通一个VIP车厢,让一些有钱人优雅的坐着,而另一些人却连站的地方都没有,甚至挤不进去车厢,这显然是不妥的,也是非常荒唐的。
3、这样做似乎将坐地铁分三六九等,人为造成贫富两极分化,是嫌贫爱富、为有钱人搞特殊之味道。
4、在眼下运力不足的情况下,设VIP头等厢还不如增加几趟列车,如果要推出不同的人性化服务,倒不如加设一些老弱病残孕车厢来得更好,这样才体现出深圳地铁的服务质量。
因此,我不赞成这种增设保证有座位车厢的做法。
15、报载,2012年6月,教育部等15个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文件。实施细则规定,学生“营养餐”应以肉蛋奶为主要供餐内容,供餐模式应逐步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为确保食品安全,学校负责人应陪餐,餐费自理。对“校长陪餐”这种做法,你怎么看?
“校长陪吃”这种做法其初衷是好的,主要是提高学生营养餐的质量,确保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但要客观分析。
一方面,校长陪吃其好处在于:让校长与学生“捆绑”在一起,倘若学生在学校吃什么,校长也吃什么,那么他们就变成了一个风险共同体。在此种制度约束条件下,校长的食品安全意识才能内生出来,他们才能真正做到像关心自己的饮食安全一样,去关心孩子们的饮食安全。那么,他们也就会自觉地多跑几次食堂(若自办食堂的话),多跑几次供餐企业(若企业供餐的话)。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营养餐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或得到保障。要提倡,
另一方面,校长陪吃这种做法好是好,有一定作用,但是,绝非灵丹妙药,药到病除,并不是单靠这一种方式就完全可以彻底解决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完全提高学生营养餐质量。下一步应该:
1、担心这个规定执行起来会有变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此关键要抓好检查落实。先前针对矿难多发,便实施“矿领导带班下井”规定,但从落实情况来看,显然难尽人意。当初离发布此规定仅10天左右,就连续发生5起矿难,而在死亡名单上,并没有领导的身影。校负责人陪吃“营养餐”,会不会重蹈“矿领导带班下井”的覆辙?比如,校负责人不吃“营养餐”,或找人顶替吃“营养餐”,甚至学生窗口和校长窗口分开,校长吃学校食堂特供的“营养餐”,由谁来监督?如何查处?
2、校长是在跳独舞,应该让有关利益方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在请校长陪吃之外,还可以让家长陪吃,让那些时间允许,条件也允许的家长自愿报名,按照餐费自理的原则,参与到学生“营养餐”的陪吃当中来。学校可以根据报名家长的时间安排,排一个值班表。家长陪吃的效果,要远远好于校长陪吃,也避免了校长为吃所累,学校负责人只需解决好家长们在“陪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即可。 此外,还可以请监管部门领导、养殖种植户、食品供应企业等,一起参与进来陪吃,检验学生营养餐的质量或食品保障。
否则,“校长陪餐”就是“跳独舞”,把校长推到一线当“可怜的替罪羊”。
3、资金是一大制约瓶颈,政府应该加大资金补贴数额。目前,营养餐是每餐3元的补贴标准,一罐数百元的婴儿奶粉都让人放心不下,在物价持续飙升,一斤蒜头近十元的情形下,3元的营养餐能买些啥?按这个标准,要保障以肉蛋奶为主要供餐内容的“营养餐”的安全和质量就有一定难度,学校差钱很可能就会采购一些问题原材料,大多数偏僻的农村中小学,缺乏供餐条件,只能将服务外包,安全风险由此陡增,因此,3元钱的补贴,几近象征,聊胜于无,难以有效保障食品品质。可以通过增加中央支付、地方配套资金、免税或补贴政策等多条腿走路,鼓励食品企业为学生提供价廉物美的午餐。此外,因地制宜,应尽快制定中小学生午餐营养标准,规范营养食谱,方便膳食委员会监督,降低被克扣风险。
4、食品安全是一个社会性的大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全社会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这才是最根本。地沟油、染色馒头等问题食品在诸多监管部门的眼皮底下,堂而皇之地登上百姓们的饭桌,并不会因为学校而止步,相反,因为乡村诸多条件的限制,食品安全监管漏洞更大。指望“校长陪餐制”来遏制食品安全问题,初衷虽好,难免过于简单化和理想化,愿望很好,但效果不一定好,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监管,完善全社会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只有全社会的食品安全问题得以好转,才能了却学生营养餐的后顾之忧。
16、有消息称,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已正式发函给人大代表丁立国,对他联合三十多位人大代表提出《要求制定禁止公务和官方宴请消费鱼翅规定的建议》表示感谢和支持,并明确有望3年内出台公务接待不得食鱼翅的规定。对此,你怎么看?
我认为,公务接待禁止食用鱼翅,这是一个进步的、值得肯定的规定,我表
示赞成。
1、“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个规定对保护鲨鱼起到很大作用,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平衡、倡导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2、禁止食用鱼翅从公务接待切入,会产生一个较好的带头示范效应,能引导普通民众正确的消费观,不吃鱼翅。
3、有利于减少公务消费开支,减少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节约公款。
有望出台的这个规定是好的,下一步建议:
1、在时间上要加快。既然认识到这个规定的重要,希望尽快出台有关规定,而不是要等到3年后才出台,并且,希望能尽快上升到法律这个高度去禁止食用鱼翅,增强其威力。别说是公务接待,在国外已有一些城市立法禁止拥有或买卖鱼翅了。
2、在禁食内容上,政策的规定要有先见性和主动性。对于公务接待、公务消费,除了禁食鱼翅还是远远不够的。就象前段时间规定的公务接待禁止上茅台酒一样,除却茅台,还有五粮液、轩尼诗、拉菲;现在假如出台规定公务接待禁止食用鱼翅,那么还虫草、熊掌、燕窝、金钱龟、穿山甲等等,这些属不属禁止之列呢?因此,相关部门公共决策不能象“挤牙膏”一样,处于被动的、零碎的状态。
3、我认为解决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公务接待不能只规定禁止吃啥喝啥,最关键的就在于要限定金额标准,规定每人的开支上限。同时,进一步落实财务公开、通过晒“三公”,接受公众监督。
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对即将出台的这个规定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的认识,为倡导一个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作准备。
17、报载,东莞镇政府高额奖学金政策再度引发市民热议。东莞虎门籍高考学子黄绮琪2010年考上清华大学所获得的奖学金总额达60.5万元,成为东莞史上最高高考奖学金。截至7月16日,东莞今年已经有21位考生被北京大学(包括北大医学部)和清华大学录取。其中,有两名学子来自虎门外语学校,这两名学子均为虎门人,根据虎门镇的有关奖学政策,他们将有望分别获得镇政府提供的30万元奖学金,再加上学校、社区和村级的奖励,他们获得奖学金的数额将又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数字。尖子生究竟该不该受重奖?近段时间也正引发东莞各界的热议,其中有肯定,有质疑,也有抨击。你怎么看?
我认为,奖励尖子生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提升本镇教育水平,激励本地学子好好读书、争先夺优。留住一些优秀的人才和好的生源在本地读书。
镇政府出台奖学政策,说明政府对教育的关注,鼓励孩子用功读书、不断进步,从这方面来讲是值得肯定的。
但也有注意,把握好一“度”,不赞成镇政府给予尖子考生金钱奖励尤其是大额的金钱奖励:
1、用大额的现金奖励少数的尖子考生不可取,有违教育理念。
2、动辄十万甚至数十万,这个奖金太高了,用这种方式来奖励学生非常不合适。况且政府动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有没有经过纳税人同意?让学生因为一次考试而“暴富”,其合理性和公平性值得商榷。
3、但过分渲染尖子生不是教育发展的长远之计,教育应该去功利化,回归教育的本能,提升教育的内涵,更多地体现对每一个孩子负责,无论是尖子生、中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应该给予同样的关注。高考成绩只是一个方面,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发展也很重要,一个孩子可能数学不好但可能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如果能将他文学这方面的潜能发挥出来就很好了,老师、家长都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教育不能太过功利化。
4、如果政府将这笔钱奖给学校和老师倒值得赞成,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东莞目前的教育资源分布还很不均衡,很多镇街的学校学风、校风不如城区学校的好,镇街政府应该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多投入多下功夫。
18、据报载,在高校的大学生中,农村大学生的比例在逐年下降,越是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农村大学生的比例就越低,农村大学生离大学、重点大学、名牌大学越来越远,请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
原因:
1、城乡录取分数差距大,一些大学对农村生的录取分数线往往要高出城市生很多,采取双标准,有失公平。
2、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农村和城市都存在很大差距,造成农村学生上学困难,费用提高,难以支撑,导致辍学率上升。只有少数能够拼命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才有希望考入重点大学。
3、大学学费和各种费用不断攀升,使一部分寒门子弟难以承受,只能望门兴叹。
4、大学就业难问题。一些农村大学生由于没有关系,毕业就失业,即使找到工作,工资也很低,甚至还不如在建筑工地打工的父亲工资高,造成一些农村子弟对上大学没有积极性,觉得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更合算。
5、高校自主招生的比例越来越高,对农村学生很不利。自主招生出题比较灵活,知识面较广,而农村学生信息比较闭塞,知识面相对相窄,通过率较低。参加自主的各种花费也使一些农村学生望而却步,高校招生的特长生、艺术生、加分生中来自农村的比例也很低。
越来越多的农村子弟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将会造成人才资源的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必须引起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并加以解决。下一步应该:
1、各级领导提高重视力度,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倾斜政策,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让农村子弟能够安心读书并且接受良好小学、初中、高中教育。
2、出台政策,提高边远农村地区考生的录取比例,并在经济上加以资助,如申请奖学金等。
3、允许农民工子弟在打工城市异地参加高考,有助于解决高校录取分数地区差距大的不合理问题,实现人人平等。
4、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途径,让农村大学毕业生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并且实现高工资就业,这样有助于提高农村子弟读大学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2012年上半年
1、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正式向全社会发布,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作为新时期的广东精神,请你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很恰当地体现了新时期的广东精神,顺应了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非常有针对性。
“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广东精神的来源和基础;“诚于信”侧重于对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融合和坚守,是广东精神的时代要求;“敏于行”侧重于对敏行、敢为、实干的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显,是广东精神不断发展并永葆生机的内在动力。
一、“厚于德”的提出,是针对是当前社会上出现的道德缺失、道德滑坡、社会冷漠现象而提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然而,社会上却出现了道德缺失、道德滑坡、社会冷漠的现象。如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佛山小悦悦事件”,“武汉老人跌倒无人敢扶事件”、公交司机好心扶老太反而讹诈事件等,都令人反思。
二、诚于信是针对市场经济发展无序、相互之间不讲信用、制假售假等现状提出的。如社会上出现: “苏丹红”事件、瘦肉精、注水肉、三聚氰安奶粉、地沟油、问题胶囊等食品安全事件,都引发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忧虑,也引发了全社会的诚信危机。目前,广东正在进行的“三打两建”活动,提出要打击制假售假,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我认为非常及时、非常有针对性、非常有必要。
三、敏于行则体现了一种先行先试、不尚空谈、注重实干、勇于创新、务实敢闯的精神。这与广东提出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是一脉相承的。每当面临重大的历史转折,广东人总能及时把握和顺应时代潮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解决发展难题,也正因为这样,广东成为全国经济大省。
2、对托举哥事件,请发表你的看法。
让人感动。
1、体现出一种见义勇为,热心助人,做好事不求名不求回报的精神。值得全社会学习和倡导。
2、体现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说明广东近年来加强精神文明道德建设,公民的道德水平高。
下一步,应该:1、加强宣传。媒体要加强报道,弘扬这种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新时代的主弦率,让社会形成到处都是向善向上、见义勇为,热心助人的精神。2、形成一种激励机制,对这些见义勇为的人给予奖励,形成好人有好报的社会氛围,以调动更多的人做好事。
3、卖报纸欧婆婆,请发表你的看法。
让人感动。
1、体现了阿婆那种对人信任、充满善良的精神。一元报纸虽小,但一元钱折射出的诚信却很大。
2、讲诚信是一种社会美德。值得全社会学习和倡导。
3、体现“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说明广东近年来加强精神文明道德建设,公民的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下一步,应该:加强宣传。媒体要加强报道,弘扬这种讲诚信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新时代的主弦率, 形成一种人与人讲诚信、企业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4、最美司机吴斌去世引发社会轰动,请你发表看法。
让人感动。
体现了一种当今社会难得的精神:1、敬业,尊重职业操守,2、讲职业道德,责任心强,3、尊敬生命。
下一步,应该:1、加强宣传。媒体要加强报道,弘扬这种遵守职业操守、遵岗爱业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新时代的主弦率,让社会形成到处都形成一种遵守职业操守、遵岗爱业的精神。2、形成一种激励机制,对这些人给予奖励,形成好人有好报的社会氛围。
5、据了解广州市交警部门要严查开车打手机的行为
这个规定很好的。
意义:有利于创建良好的交通行车环境,确保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总的来讲是好的,但有值得注意的地方:1、应细化罚款标准,作到罚款有依有据。2、要注意做好取证问题,这是个难点所在。
6、报载,广州市成立女子城管中队,清一色女队员,以和谐形象出现,对此,你怎么看。
这样做,初衷是好的。
其积极意义有:1、反映广州市城市管理新理念,展示出一种和谐、文明执法的理念 。
2、可以接近与市民之间的距离,显得更加亲民。3、改变城管队伍传统的形象。4、以女性特有的温柔,减少强制力,增加以人为本、和谐执法的因素。
但是,也要注意:
1、不要只做“花瓶”,对一些违法违规案件,也要敢于处罚,决不手软。否则,就有些“作秀”之嫌。
2、柔性执法,不只简单地以性别而论,女性适合,男性城管队员也要提倡柔性执法。这是大方向。
7、近年来,广州发生了为质疑和反对广州地铁一号线重新装修浪费政府经费的“举牌哥”、质疑光亮工程的“拇指妹”、“剃头男”、反对公车私用而送“鸭莉”的区伯,对这些现象,你有何评价?
这是好事,好个好现象,让人感到欣喜。
一、体现了现代公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强。
二、反映出公民意识和公民权利不断觉醒、越来越强。他们开始热心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更加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为了公众利益,能够勇敢地站出来,用独特的方式向政府向有关部门表达自己的愿望、建议和要求。
三、体现了现代公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在表达方式上,更加理智、更加平和、更加依法依规。
四、他们这些人的每次举动,都促使有关部门出来公开解释,都得到了政府善意的回应,也让事情得以圆满解决,这说明广东目前良好的民主氛围,广州市民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公民的自由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能够得到保障,也体现当地政府的开明和善纳民意,
五、这样做,有助于社会机制的完善,有助于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沟通、理解,更有助于社会的和谐,有助于民主法治国家的健康发展。
下一步,还应该:继续发扬,持久坚持下去,形成长效机制,而不是搞一阵风、昙花一现。
8、广州出台新规,拟对拾金不昧者奖励10%的奖励,引起热议。你怎么看?(2012年2月14日新闻)
赞成:对拾金不昧做好事有鼓励作用,增强人家的积极性。因为毕竞有的人做好事的精神境界还不是那么高,用物质鼓励鼓励总比空洞的说教要务实,打九折的拾金不昧也是做好事。
质疑:1、这种靠用物质的方式来调动人家做好事的做法,性质就变了。2、这种做法不一定管用,因为贪钱的人拾金后不上交,上交的人不贪钱。3、实际操作起来有点难。捡到钱好办,但如果捡到一些衣服、旧手机之类的实物,价值多少?不好定,估价也难。因此,不能就定那么具体,由失主自愿给还现实点。
9、报载,2012年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重阳节为老年节,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此规定,将“常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对此,请发表你的看法。
这个规定很好,值得赞同和支持。
1、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常回家看看”本来属于一种道德范畴的事情,是中国传统孝道观念,现在将“常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孝道文化。
2、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更加突出、更加强化了敬老爱老养老的重要,它释放出这样一种信息:赡养老人、敬老爱老,不单单是个人道德行为,现在已上升到法律这个层面,成为一种责任、法律义务,作为子女,必须遵守。
当然,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好是好,但也要注意:
1、细化有关条款。“常回家看看”入法在现实生活中难以量化,难以监督和强制,可操性不强,存在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比如:如何界定“经常”一词呢?只要回家看一眼,但一句话也不说,这种情形应该怎么算呢?因此,下一步在立法时,应该仔细推敲,好好细化有关条款,增强可操作性。避免使该法律条款成为“稻草人”。
2、加强宣传。平时要对子女进行中华传统孝道、中华传统美德的宣传教育,从年轻人的内心树立一种敬老爱老养老的美德,而不是那种迫于无奈、不情不愿、勉勉强强的“看望”老人。
3、作为子女,谁不想“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享受天伦之乐呢?但是,残酷的现实却让年轻人想回家看看也变得不太可能,假期少甚至企业根本就不给请假、路途远车费贵、收入低钱包干瘪等,成为年轻人的难言之痛,“常回家看看”只能停留在“想回家看看”。因此,解决“空巢老人”问题,让“常回家看看”成为现实,我认为,关键还在于政府、企业、社会要能力合作,为“常常回家看看”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和保障。比如:政府方面,降低城市融入难度、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养老保障,改善社会福利制度等。企业方面,要真正落实草案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11、报载,湖南城管列队举牌望着小贩,牌上写着“亲”等字样,对此,你怎么看。答:这种执法我认为,值得应客观来看,有利有弊。
一方面。一是树立城管执法新形象,跟以往频频曝出的“暴力执法”相比,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二是执法理念的转变,更加以人为本,更加人性化,讲求一种文明执法,柔性执法,这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就是要注意,在温柔不成之后,要严格执法。
下一步,我认为,要想让执法部门与执法对象更加和谐、更加配合,应该:
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让群众能理解支持我们的执法活动。
二是执法方式要更加人性化,和谐化。从简单的堵向科学合理的疏转变,如划出一个合适的区域给小贩摆卖,这样既方便群众,又不会阻塞交通,还可以解决小贩的就业和生计问题。
三是若柔性执法把握不好度,就可能是渎职或不作为。
12、报载,5月工28日,深圳交警进行大规模检查酒驾时,遇到酒驾的宝马男拒绝接受酒精测试。交警隔窗劝说半小时无效后依法取证,将车窗击破并对司机黄某进行酒精测试,结果该司机的血液酒精含量超标,属于酒后驾驶。对于交警破窗执法,你认同吗?
答:我表示认同,这是依法行政。
1、当交警亮明身份,而车主关窗,劝说半小时不予理睬,可视为妨碍执法,交警砸窗,我认为是正常执法。
2、既要文明执法,和谐执法,又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我认为在全市大规模查酒驾行动中,这位交警的整个执法过程是按照这一点的。先礼后兵。他是在劝说半小时这时礼,不被理睬后,才采取这个砸窗行动的,这是兵,进行严格执法,维护了警察的尊严,更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我认为,没有失分寸,还是比较恰当的。
3、对于酒驾、醉驾,我国已出台了明确的法律法规予以禁止,打击力度非常大,但,还是司机冒着风险,顶风作案,结果酿成惨剧,如前一段时间深圳“5.26交通事故案”,就是司机酒后驾驶,结果夺去了三名无辜人的性命。因此,打击酒驾、醉驾,必须铁腕出手,严厉查处,决不姑息。
4、酒驾不能等发生事故再去解决,早点防范对司机本人、对社会都好,消除了隐患。否则,如果这司机撞死了人,那就不是一块玻璃那么简单的了。
5、按法律行事应成为每个人的常识。曾有中国女游客在美国不按警察要求行事,结果被制服一事。
13、报载,5月15日,深圳市直机关的500多名公务员走出机关大院,在当地繁华的华强北商业街开展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有理发、红酒鉴别、珠宝鉴定、食品安全科普、修理家电数码产品、免费照相,更有擦皮鞋待一系列便民服务。此事一出,引起社会热议,甚至有人质疑这是作秀。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答:这个活动出发点是好的,应该赞扬,而不应该横加指责,扣帽子,说是作秀搞形式主义。
这个便民利民活动是个亲民活动,拉近与人民的距离,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亲民型政府的体现,符合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
当然,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是,在时间上,5月15日是星期二,是工作日,一下子少了500多人,会不会影响群众来办事呢?。应该选择要双休日更好。
二是,在活动内容上,擦皮鞋……应该与公务员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如,让城管当一天小贩、卫生局领导能替患者排队挂一次号、工商局领导能群众办理一个执照等。这样更靠谱、更有针对性。
三是,要交将这些便民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又如。如果就搞那么一天二天,就真的有搞形式主义、作秀之嫌了。
14、2012年4月25日,湛江湖光一中初二(5)班女生彭某英与初二(7)班女班长陈某蝶在走廊里不小心擦肩相撞,彭某英约了4名同班女生对陈某蝶一顿殴打,陈某蝶从枕头底下抽出了一把水果刀,捅向对方,彭某英胸部中刀后死亡。事后,涉嫌捅死同学的女班长陈某蝶被警方带走,并于日前被批捕,等待着陈的将是法律的严厉制裁。请你对此类“校园暴力”、“校园命案”发表你的看法。
答:造成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增多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在社会转型期思想多元化的影响,如见义勇为、扶危助贫等社会公共道德受到挑战,拜金主义等一些不良思潮有泛滥甚至大行其道之势,如某些明星名人公开宣扬“二奶有理”论,“宁可坐在宝马上哭,也不要坐在单车上笑”等;二是青少年的生理特征也是个因素。如:处于逆反心理期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对事件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不知哪些事该做,哪些不该做。如果不加以正确教育和引导,很容易使孩子误入歧途;三是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因素。有缺陷或有不健康习惯的家庭,如单亲家庭,或家庭成员嗜赌等不良风气下成长的孩子,一定程度上会对其心理带来影响,“给孩子营造一个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四是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一些学校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只看生学生的成绩,在德智体方面存在软硬两手,偏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政治思想教育,尤其是法制教育方面的缺失……
要有效地遏制青少年犯罪,必须社会、家庭、学校“多管齐下”,具体措施有如下几方面:
1、社会方面要加强宣传,给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学校方面要加强法制教育。不能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还要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培养,开展一些法制教育,教育学生要学法、懂法、用法。还要加强心理辅导,及时排解学生的一些疑虑。
3、家庭方面要多些关心关爱。给孩子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培养孩子健康向上、乐观的性格。
4、媒体方面要多宣传弘扬一些高尚的社会主义精神,如见义勇为、扶危助贫、团结宽容等社会公共道德。
15、目前,广东正在进行“三打两建”行动,请你对此行动发表你的看法。
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 “两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
下一步,应该:
1、进一步加大宣传。
2、加强检查,抓好落实。
3、接受媒体和群众监督。
16、报载,司法部要求进律师队伍必须举行宣誓仪式,应当在获得执业许可之日起3个月内,对此,你怎么看?
答:出发点是好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引导广大律师牢固树立法律工作者的信念,自学遵守、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执业精神。
但也有值得注意之外,这个宣誓只是个仪式,更重要的是要在平时的律师工作中,要真正将律师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牢记在心,做到公正正直。这才是最重要的。
17、媒体报道,卫生部刊登卫生部、公安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要求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医务人员、患者人身安全和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此外,东莞市政府近期出台规定,医院保卫室可配钢叉、催泪剂等攻击性装备对付“医闹”。该措施经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答:这样举措,我不认同,这是消极的做法。医闹的成因主要有:
我认为根治医闹,单靠配钢叉、催泪剂是不够,要多管齐下:
1、必须从长远着眼,进行医疗改革。改变由药养医,开大处方的做法,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缓解医患紧张关系,政府加大投入,让患者少掏钱,推动医患关系根本好转。
3、完善法律法规,打击职业医闹医托。
4、加强宣传,增加患者对医学技术和医疗行业的了解和认知,增强信任。
5、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
18、近年来媒体报道,高考前高三毕业生的学生集体撕毁书籍试卷,场面壮观,对此你怎么看?
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但可以理解,不我不支持。
1、不环保、不低碳,浪费资源,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2增加清洁工的劳动量;2、高考结束知识一个阶段,还有更严峻的挑战等待着我们,不应该就此肆意放松自己;3、高三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应该是一个值得回忆的美好时期,应该珍惜,不应毁坏。可以把书本资料捐给山区的有需要的孩子循环利用。
19、报载,大学毕业生的毕业照屡屡出现恶搞现象,比如露大腿的、竖中指的,等等,有褒有贬,对此你怎么看?
客观理智的看待,不能乱扣帽子。
我们要有包容的心态,理解他们的做法。
1、寒窗苦读十几年终于走向社会,利用毕业照宣泄自己的情感,
2、这也是大学生个性的张扬,显得有个性有创意。
但我们应该注意把握好度,适可而止,否则会因此影响大学生的形象甚至会让给社会以为大学生趣味低俗道德滑坡。应该追求一些高尚的有品味的东西,加强大学生审美品味和社会观人生观的教育。
类似题:报载,一则“杜甫最近很忙”,说杜甫像被涂鸦,有时骑摩托、逛超市、打篮球,对此有人认为这样改变杜甫的形象不应该,对此,你有何看法?客观理智来看待,不能乱扣帽子。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年青人对古代名人的不遵不敬,不严肃。但我认为应该以包容的心态来看待,理解年青人的这些做法。
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谈恶搞而色变,大有赶尽杀绝之意,年青人偶尔“恶搞”一下,哪怕是老祖宗的“经典”,天也塌不下来!原因:一是现在年青人学习普遍繁重,学习压力大,通过这样恶搞一下诗词,搏得开心一笑,也算是自找乐子,放松一下。二是 追求新鲜性和趣味性是年青人的天性,“恶搞”一下,幽默一下,没别的意思,很单纯。
今后,要注意正确引导, 家长和老师不应强行制止。但可以通过提高孩子的鉴赏能力,提升品位,引导他们理性思考,不要有不健康内容就行。
类似题:41、小学生恶搞诗词,你怎么看?
现在孩子们很流行的一种玩法是将诗词课文按韵律另行填词,象《静夜思》、《春晓》、《望庐山瀑布》等经典的恶搞版本“风行”孩子们口中。学校老师只能叫停校内恶搞, 让家长最担忧的是,“盗版”横行之下,正版课文已忘得差不多了。
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谈恶搞而色变,大有赶尽杀绝之意,小学生偶尔“恶搞”一下,哪怕是老祖宗的“经典”,天也塌不下来!原因:一是现在孩子学习普遍繁重,学习压力大,通过这样恶搞一下诗词,搏得开心一笑,也算是自找乐子,放松一下。二是 追求新鲜性和趣味性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的“恶搞”,很单纯。
今后,要注意正确引导, 家长和老师不应强行制止。但可以通过提高孩子的鉴赏能力,提升品位,引导他们理性思考,教会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改编的古诗词,如果有不健康内容的话,不仅不利于孩子学习,还对其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我们应自觉抵制。
21、国家公务局某负责人表示,公务员录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从2012年开始,将加大对考生“德”的考察,考生政治品德不良、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意识较差的将不得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对此,请发表你的看法。
出发点是好的,提得很及时,也很有必要推行此规定。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要求呢?一、有利于建设公务员队伍,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群众满意、组织满意的公务员队伍。二、作为一名公务员,本应赶到表率作用。三是近年目前,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公务员,在德方面屡屡曝出一些问题,如前一段时间发生的官员“官员雷语”、“开房门”、“烟草公司日记门”,还有深圳公务员“殴打父母事件等” 等,都折射了目前一些官员道德滑坡、不遵守职业道德、没有责任心,此外,对群众感情不深、甚至弄虚作假,贪图享受,铺张浪费(奢侈浪费),吃拿卡要、甚至违法乱纪等现象都客观存在。因此,对公务员录用时,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个标准来选人很及时很有针对性。
当然,光说还不够,还要真正抓好落实。一、要对这个规定要贻细化的配套实施规则。由于这个要求真正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如:衡量“德”的标准问题,拿什么来作为衡量“德”的标准,如何去考察某一个考生政治品德良或者不良,责任心和为人民服务意识差还是好,须有一个具体的细致标准,这就需要出台一个实施细则加以明确,否则,又可能会成为某些特权徇私舞弊、搞萝卜招聘的借口,人家借“你思想品德不过关”为由,将你排斥在公务员门外,结果,公务员捞不上,还得了个“缺德”的污名。二、进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认识,对这个要求,形成一个深厚的社会舆论氛围。三、提高对于已进入公务员大门的公务员,还要坚持长期的德的教育和监督,要长态化,常抓不懈。四、还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公务员考核监督机制,对公务员的监督形成长效机制,做到常态化管理常态化监督。
22、近期,中组部印发《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和《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要求对全体公务员进行一次职业道德轮训。对此,你怎么看。
这个做法出发点是好的,很及时很有针对性,也很有必要。
为什么要对公务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呢?一、这是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重要举措,旨在增强政府公务员队伍的职业道德和公信力,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彰显中央用人思路。这对于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提高用人公信度具有重要意义。二、作为一名公务员,本应赶到表率作用。三是近年目前,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公务员,在德方面屡屡曝出一些问题,影响了政府干部的形象,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如前一段时间发生的官员“官员雷语”、“开房门”、“烟草公司日记门”,还有深圳公务员“殴打父母事件等” 等,都折射了目前一些官员道德滑坡、不遵守职业道德、没有责任心,此外,对群众感情不深、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弄虚作假,贪图享受,铺张浪费(奢侈浪费),吃拿卡要、甚至违法乱纪等现象都客观存在。因此,对公务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以提高公务员的道德,很及时很有针对性。
当然,光有培训还是不够的,还要:一、进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认识,营造一个深厚的社会舆论氛围。二、对于公务员,要坚持长期的德的教育和监督,要长态化,常抓不懈。三、还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公务员考核监督机制,对于“缺德”、“失德”官员,要有一套严厉惩罚制度,如一票否决等。
23、近年来,关于高考加分就取消的信息,引起人们的热议,对是否取消高考加分,请发表你的看法。
我认为,有利有弊,弊大于利,从“公平”来讲应逐惭取消。
高考加分的初衷是考虑,高考成绩并不能真实反映一名考生的综合素质或特长,为避免人才被埋没,这就需要加以弥补,也就是在高考录取时辅以素质加分、特长加分,以免那些综合素质较好或有某种特长的考生“吃亏”,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讲,高考加分体现了一种“公平”。不仅可以避免人才被埋没,而且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但是,也要注意,在实际上,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以上观点一旦付于实践,就会被现实扭曲得面目全非。一是因为中国权力运行不规范、行政监管不力,拼爹、拼钱现象客观存在。二是它可能导致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甚至给腐败提供温床,这就给最公平公正的高考也被破坏。三是高考加分本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但很多加分项目的实际导向作用恰恰是强化了应试教育。如疯狂的奥数等。四是打着“公平”旗号的高考加分,实际在加大城乡教育鸿沟,加剧城乡教育不公平。因为加分项目多是一些唱歌、跳舞、弹琴之类的,多由城市学生获得,而农村学生的强项呢,多是一些种地、养猪、吃苦之类的,但这些却不加分。近年来,一些名牌大学里面的农村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少,高考加分是其中“罪魁祸首”之一。若真正追求公平公正,我认为反而是农村学生应该获得加分。
因此,从公平角度、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来讲,我认为,应该逐步取消高考加分。
24、近年来,一些地方年轻干部的提拔屡屡引起网民的质疑和争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质疑呢,请发表你的看法。
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应引起重视,引起反思。
1、网民质疑的原因不在于这个干部的年轻,年轻也是可以提拔的,关键问题是人们质疑提拔年轻干部的背后是不是有裙带关系,是不是存在暗箱操作,是不是存在潜规则,有没有搞腐败等 ,如果不存在这些,而是靠真本事真才能真干而被提拔的,再年轻也是能被群众接受和认可的。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质疑呢,这折射出几个问题:
一是目前干部的提拔机制不够完善,存在人为操纵因素。如一些招聘存在度身订做、萝卜招聘等。二是干部提拔过程不够公开透明,群众对官员的提拔缺乏足够的发言权和参与权,必然对干部的提拔充满质疑,尤其是对年轻干部的提拔充满质疑,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老子当官儿好汉”的情况,一旦出现有几个年轻人出任领导,难免会有疑问,这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吗?这真的没有背景吗?三是回应不够积极及时,对群众的一些质疑没能及时解释、公开,及时消除疑虑。四是监督不力。对一些弄虚作假提拔提拔干部的,发现的、查处的不多。
下一步,为避免这样现象发生,应该:
1、信息公开、透明,明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2、对干部提拔的程序要进一步规范、明确。
3、对民众的质疑要及时回应。
25、官员年齡造假、档案造假,在近年来屡屡被发现,你怎么看。
这类事确实存在,应引起重视。
1、为什么造假。主要是现行干部考核准不尽合理、官员个人诚信缺失,组织监管不到位,档案制度管理存在漏洞。
现行干部考核准方面,很大程度上还是看重文凭、看重年龄,搞一刀切,而不怎么看重干部的能力。
个人诚信方面,由于受文凭论、年龄论的标准影响,个别官员为了升官,不惜弄虚作假,搞假文凭假年龄 。
组织监管不到位方面,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的文凭、档案没有认真审核、监督。
档案制度管理存在漏洞,文凭造假、修改年龄,不是某一个人想干就可以干得了的,背后需要一个团队运作。
下一步,为减少此类事情发生,应该: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官员诚信教育。
2、完善官员考核标准。
3、加强对干部档案的管理。
4、加大处罚力度。对假造的官员,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26、有人说,小学生干部制度应该取消,理由是在小学生中选班干部是从小培养当官耍特权思想、奴役同胞。你怎么看?
我认为有失偏颇。
小学班干部招来这么多非议,不是因为班干部制度本身的问题,而在于正确的引导。
班干部制度,是培养孩子领导能力的培养方式。
班干部的产生,也是经过同学们自由选举产生的。有意竞选的同学会当众讲如果竞选上班干,将如何为同学们服务,如何做好表率。这样的投票竞选,体现公平、民主、责任、从小有所担当,是一种很好的孩子素质教育的措施。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是如何执行制度,如何定义其功能、如何规范班干部的执行规范、细则,让“班干部制度”成为孩子从小学会有所担当的一个平台。
因此,废止班干部制度实为不妥。
27、据报道,在母亲节前,总有一些活动,如“千名儿童集体为母亲洗脚”等的活动,场面很壮观。此外,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从2011年11月启动“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旨在通过普及孝文化教育,在5年内培养百名小孝子,对此,你怎么看?
初衷是好的。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为什么要提出培养小孝子呢?主要是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受父母溺爱,娇生惯养,性格粗暴,不懂感恩,特别是前一段时间出现的深圳公务员殴打父母事件,留学生在机场刺母事件,一次次刺痛广大民众的心,让人深思。“千名儿童为母亲洗脚”、 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要学会对父母感恩,学会孝道。
但我认为,要使孩子真正孝顺,光靠一二次洗脚、或靠启动5年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这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社会工程。
下一步,我认为,应该:
1、父母在平时要作好表率、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最好的启蒙老师,大人要带头做好榜样。
2、要靠平时、靠长期来培养,而不是一次两次的洗脚,或者三年五年的短期培养。否则,“千名儿童集体为母亲洗脚” 活动有作秀之嫌,是一些商家的搞的宣传而已。
3、要改革教育模式。不再是应试教育,不再是盲目追求高升学率、追求高分数,忽视对孩子从小的的道德培养,忽视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
28、东莞市有关部门组织的“慈善日日捐”活动倡议书规定:绑定一张银行卡,捐款将通过银行进行每月10元以上的固定捐赠,此事引起人们的广泛热议,对些,你怎么看。
这种做法不妥。
1、慈善是快乐的,慈善是自愿自由的,但这种做法有些“强捐”的味道,让人反感,违背捐赠者的意念。2、合法性问题。与法律相违背,国家相关法规对“强捐”是明令禁止的,慈善捐款不允许从个人或单位的账户中直接捐款。
29、近年一些大学生在北上广大城市就业一段时间后,选择逃离北上广去二、三线城市就业,但近期又有媒体报道,这些二、三线城市年轻人又选择逃回北上广就业,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年轻人选择逃离,后又选择逃回?应怎么解决才合理?(2011.12)
逃离原因:1、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物价高,房奴、蚁族,生活成本高;2、竞争激烈;
逃回原因:在二三线城市,1、讲权势讲关系网,拼爹习以为常;2、不习惯讲人情拼关系,3、收入少;4、生活成本也不低,特别是买房子更需花一笔钱。4、在一线大城市,竞争虽然激烈,但比较公平。
30、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于当前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用一句话概括为:建筑洋了,特色没了。对此,你怎么看?
这句话很中肯,很有针对性,赞同。
1、折射出规划不够科学,城市发展比规模、比速度,比大气势,而不比质量。总之,贪大贪新贪洋,但忽略了本城市特色。
2、反映了浮躁政绩工程,搞地标,搞形象,大拆大建。
3、拆的多是历史建筑,忽视保护。
下一步,应该:
1、倡导一些特色城市建筑,体现节能、环保、绿色这个理念。
2、倡导以人为本,休闲,适应广东特色、岭南特色。
3、评最差建筑,最丑建筑,对规划设计者起到鞭策作用。
31、城管外包给物业公司,由物业公司的人员去充当城管队员,你怎么看?
这种做法不妥。
1、实质就是有关执法部门责任外卸,政府有关部门卸包袱;2、物业公司来代替城管执法其合法性值得质疑,物业公司不具备执法权,素质参差不齐,势必会影响城管的形象乃至政府的形象3、带来一些列问题:滥用公权谋私,暴力执法、权力寻租、收取保护费。
我们既要创新城市管理新方式,积极探讨合理合法的执法方式,更要坚持依法行政。
32、陕西公安厅长陈里约见农民工吃晚饭,安徽芜湖市副市长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有人说是作秀,你怎么看?
这些现象我们应该持肯定的态度,不应有质疑,更不应讽刺作秀。体现我们党的干部的亲民和廉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如此得民心的作秀,多多愈善!我们呼吁更多的领导干部如此作秀!
33、政府公文机关公文流行使用淘宝语,如“亲”“哦”等网络热语,你怎么看?
客观来看,但应把握好度,适可而止。平时口语交际,适当使用网络热词,可能会起到亲民、幽默的好处,但作为政府公文不妥。1、有失严肃性2、可能会引起歧义影响公文的时效性3、影响政府的公信度。对于一些政府公务活动及执法活动中的警示语若出现网络热词,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无法达到公文应有的效果。
34、报载一些地区农产品滞销后,如山东的白菜,海南的香蕉、内蒙的土豆,往往有一些领导亲自去当推销员,对这一事情您怎么看?
本身是一个好现象,但应给客观理性的看待
1、 领导推销行为的本身是值得肯定和赞誉的,社会的进步,干部亲民利民,构建服务性政府的具体体现。但此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值得反思,农产品的滞销,反映出市场供求失衡,领导要花精力动脑筋,思考如何顺应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政府信息优势,进行价格预警,以及请教有关专家进行市场走势分析和预测,对该地区的农产品的生产,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带领群众致富。而不是每次都在问题后才当救活动员和被动当推销员。应形成农产品销售“找市场“而不是”“找市长”。
35、媒体报道,上海一个12岁孩子的母亲涉嫌诈骗外逃,警察向学校提出要询问这人孩子。结果校长回复,学校可以让班主任、老师配合来询问这个孩子,但不能直接由警察来询问学生,他们是未成年人,学校有义务保护其健康成长。你怎么看?
校长对警方不亢不卑,对孩子的呵护之情,让人动容,令人敬重。
1、《刑事诉讼法》规定,近亲属可拒绝作证。因此,不能强行要求自己的孩子揭发自己的父母。
2、体现了人性化。作为警方,询问时应讲策略,应把握好个“度”。即不能伤害无辜的孩子。如:可着便装等。
三、 时政热点(2012年1—5月)
1、报载,近年来广东等一些省份取消“农民工”称谓的呼声越来越浓,对此,你怎么看?
这是好事情。体现了政府对农民工的尊重关爱,也体现了要消除不平等现象的决心。
明明是在企业、在城市务工做事,却偏偏要称之为“农民工”, 从字面上看,农民工至少在目前的公众印象与观念里,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身份歧视,“农民工”的称谓就像一个枷锁把他们压得直不起腰来。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化的产物,背后隐藏着劳动权益方面的缺失。改变“农民工”称谓,是消除将“农民工”身份固定化标签化的第一步,是一个好开端。
但光有呼声还不够,单单取消“农民工”称呼,这还不够,关键还要有实际动作。下一步:
一是出台一些政策措施,从制度上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并抓好落实。如:对外来工的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入户、子女上学,还有农民工自身的培训等,出台一些政策措施,完善对农民工的民生保障制度,消除户籍居民与外来农民工之间的差别待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真正融合,真正实现公平公正。让农民工与户籍工一样,平等一致,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共享社会公共服务资源,这才是农民工最关心最希望的问题,
二是各地要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如在一些外来农民工较为集中的镇区或工业区,建立外来农民工专门管理服务机构,或成立农民工党支部团支部,成立一些公益性的社区民间组织,逐步扩大农民工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范围和数额,倾听这一群体的意见和呼声,畅通这一群体依法表达合法诉求的渠道,引导他们有序、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在优秀农民工中招录公务员,拓宽农民工“向上流通”的渠道,组织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真正体现与户籍工人的公平、平等,从“名义进城”到“内心进城”,真正融入城市。这才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之所在。
三是发展经济,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四是加大宣传教育。转变对农民工的认识,在全社会树立对“农民工”足够尊重社会氛围。
2、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外来农民工中招录公务员,对此,你有何看法?
3、近年来,我省特别是一些外来工较多的城市如广州、东莞、中山等城市,开始从外来工中选出外来工当人大代表,对此,你怎么评论?
这是件好事,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一、反映了当地政府对外来工群体权益越来越重视,对外来工越来越关心爱护。
二、广州等一些城市外来人口众多,他们对当地城市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一件事也体现了当地政府、当地社会对外来工所作出贡献的充分肯定。
三、推选外来工当人大代表,这些外来工人大代表对外来人口群体的需求有相同的感受,有真切的感情,更加了解外来工群体的困难和利益诉求,这些外来工代表的表达对人大的决策、政府的工作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四、这也是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一种创举。
下一步,应该:一是要把选举外来工人大代表不断形成一个机制,形成制度化和长效机制。二是要按照外来工与本户籍人口的比例,提高外来工人大代表的比例。
4、广东省委省政府,在优秀工人农民中选拔领导干部,对此,你有何看法?
体现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的具有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的精神,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5、国家人事部门表示,今年开始,在招录公务员时要更加注重思想道德,对此,你有何看法?
6、近日,北京多家媒体报道,北京市卫生局出台规定,各高校要把无偿献血工作纳入对学校各部门、社团组织以及师生个人等评优考核指标。此消息一出,引发了大量网民质疑。请发表你的看法。
出发点是好的,主要是为了调动高校师生献血的积极性。但这种具体做法值得商榷。
1、义务无偿献血,靠的是自觉、自愿,是道德上的。而这样明文规定,将无偿献血与师生评优挂钩,就显得带有较重的强制色彩,有违背人的自愿之味。2、将无偿献血与纳入考核,岂不是等于绑架?使得一件本来很好的事,却变了味。如果某个人德智体各方面很优秀,但由于自己有不能献血的病,难道就不给人家评优吗?这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3、我认为,献血工作只是师生个人评优考核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其中的一项指标,但不能硬性要求,也不能是唯一看重的指标。
下一步:要想调动广大师生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办法和渠道很多:一是加大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讲清楚献血对自身健康、对社会上有需要的人都有好处,消除误区,从根本上让师生从内心认识到无偿献血的积极意义,认识到无偿无偿献血是一种义务、有光荣的、是有益的事。二是不断完善规定的有关内容细则,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更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7、一些地方,将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与保送研究生、评优挂钩,对这种做法,你怎么看?
客观看,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鼓励更多人投身志愿者的行列,但这种做法可能会带来副作用,1一些人为了考生研究生而去做志愿者,这就违背了志愿者无私奉献社会的初衷。2、研究生的含金量缩小,影响招录研究生的质量3.有违招考的公平公正
8、1月30日,一条微博“热烈祝贺新邵县成功纳入国家特困地区”,署名为中共新邵县委县政府宣,这条微博引发网民势议,类似的情况在一些地区也有,一些地区都以被评为贫困县当作是一种好事。对此,你怎么看?
让人悲喜交集,哭笑不得,更让人深思。
1、思想认识方面,暴露出一些地区官员的思想认识颠倒错乱,是非混淆。一些地区的领导,不以本地区属于贫困地区为耻,不感到着急,没有压力,相反,往往以自己管辖的县是贫困县,而沾沾自喜,着实让人所思非夷。
2、机制体制方面。折射出在当前,我们的扶贫机制不尽合理,缺乏科学合理的认定与退出机制。“贫困地区”名声称呼虽然并不十分好听,但只要被评为或被纳入“贫困地区”,随之而来的实惠却相当可观,上级政府拨扶贫专款,享受特别优惠政策等,正因为有如此好处,出现这样的笑话,那就是一些地区为了得到这些好处,千方百计走后门搞关系,让自己的县被戴上“贫困地区”的帽子。而实际上,一个地区是否有机会戴上“贫困地区”的帽子,与该地区是否真正贫困,实际上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往往出现“一些真正贫困县戴不上贫困县帽子,而一些并不贫困的县或先贫后富起来的地区却不肯脱掉“贫困帽子”的这种情况。
3、折射出一些地区官员过度依赖上级拨款,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4、反映出监督体制不够完善和透明。
下一步,应该:
1、完美扶贫工作的机制体制。特别是门槛的认定,以及退出方面。对个别不尽科学合理的内容规定进行改革完善。
2、加强对监督。
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态度。
9、临近年末,南京儿童福利院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前来献爱心,有时一天人数达七八批次,让孩子们有些吃不消,对此爱心扎堆现象,你怎么看?
初衷是好的,体现了社会对孩子的关心,这是一种社会进步。但是也有值得让人反思和注意的地方。
1、献爱心,本无可厚非,是件好事。但每天都去那么多人,却不太好。产生对孩子的扰和影响,影响孩子们正常的、平静的生活。类似的事情也有,如在3月5日学雷锋日那天,在99重阳敬老日天,一些养老院的老人被青年人推出去做好事,洗头洗了8次,让人啼笑皆非。正所谓,酒喝多了会醉,食物吃多会反胃一样,因此,不应该都集中在同一天,否则,做好事便有可能成干扰了。
2、去的人多,还有可能会给孩子带去疾病,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就曾经有这样的事例。
因些,我认为,做好事,不要一窝风凑热闹,要靠平时,要提倡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否则,就有作秀、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之嫌。
下一步,应该合理引导,科学组织。将好事办好。
10、报载,昆明大学修建五星级宾馆,面对质疑,该大学一负责人说,人家来交流,太寒碜了,没面子。对此,你怎么评论。
我认为这没道理,是本末倒置。
高校主要是用来研究学术,培养优秀学子的,而不是为了要面子、搞攀比的。
1、如果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再好的宾馆也是没面子的。并且,越好越没面子才是。
2、浪费国家的钱财,好钢没用在刀刃上,如果将建设宾馆的钱用来搞科研、搞科题,那该多好。
3、难怪我国科学泰斗钱学森在临终前说“为什么国内大学培养不出大师”,由此我们不由得深思。
11、目前网络热词很流行,如“有木有、给力、神马、浮云,HOLD”等,你怎么看?
应客观理性来看,有好的一面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
好的一面:体现了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发展多元开放。有的潮语,说得很简洁,说显得亲切、幽默,让人一听就心领神会。
值得注意的一面:1、网络潮语,绝大多数是没有修辞语法,跟传统的汉语修辞、逻辑带来冲击,有的还可能带来混乱。2、这些潮语更新太快、太怪,难以理解其准确词意,甚至产生歧义。对一些中规中矩的人,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容易跟年轻人产生代沟,带来不便。3、这些潮语往往一窝风,有点滥,大家你讲我讲,有互相模仿和作秀之嫌。
因此,我认为,应适可而止,不可一窝风,盲目赶时髦。
12、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全会上说,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坚持把八个字作为座右铭,这八个字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你怎么看?
很中肯,包含深刻含义。
毋意就是不要臆断、简单推测。毋必就是不要一定要如何如何;毋固就是不要固执生搬硬套;毋我就是不要固执已我,什么都听我,不民主。
之所认这样提出要求,主要是目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存在着多种问题:有的工作简单,主观臆断,有的作风霸道,不听群众建议,有的没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简单粗暴。
下一步:各级领导干部要:1、认真学习,要深刻领会;2、不要只是挂在墙上,而要牢记在心,真正用来约束自己的学习工作,指导自己的实践。3、有关部门要做好监督考核。
13、春运期间,推行网上订票,但据农民工反映,这一做法,反而让农民工购票比往年更困难,你怎么看?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给农民工给来不便,值得引起重视。
推行网上购票,本意是为了防止走后门,为了方便大家购票,不用来回走。但事实上,却给农民工这一群体带来不便,原因是:
1、农民工缺乏网络知识,大多不懂上网,这样就给农民工上网购票带来困难。据统计,我国有2.4亿农民工,只有不到7%属于网民,并且在外打工,不比白领在办公室,使用电脑不方便或者根本就没有电脑可用。这是造成农民工网络订票困难的原因之一。
2、网络设置还不够完善。页面复杂,操作繁琐,而且网速慢,加上上网的人多,网络多处于塞车状态。造成很多人网上订票不成功,更不要说是农民工了。
3、订网渠道不畅通。除了网上订票困难外,农民工亲自到火车站窗口购票,则往往被告知,还是网上订票或电话购票,让农民工无所适从。
4、造成购购票难的根本原因,还是火车票缺口大,动力不足,据了解,供票与需票每日缺口达200万张,这对难免使得订票难上加难中。
下一步,要想使得农民工春节购票不再难,应该:
1、要充分考虑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中,订票方式要多样化,既有网上订票、电话订票,也要有窗口购票,而且要在农民工较多的地区多设临时购票点。
2、在春节期间,多调配运力,24小时运转,确保能及时快速运送客人中。
14、近年来,一些食品中,常被冠以“特供、专供”的字样,如“某某政府专用”、“某某领导特供”等在食品的包装上,这些做法,引起人们的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确实存在,并已引起普通消费者的反感,应引起深思。这样做,有几方面不好:
1、搞特权,似乎把食品、消费者人为分成三六等,造成不平等不公平。影响政府形象,引起广大普通群众消费者的反感,损害政府公信力。
2、又触及到一个敏感问题,那就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在近年来让广大消费者深表担忧,放心不下。这种“特供、专供”,很容易给广大普通消费者一个直觉,负有监管不力之责的政府部门,不是想办法去加强监管、去保障普通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却美美地享受起特供来,普通消费者有性命之忧,而特权部门却独享万无一失,这样的反差,即使是再厚道的消费者也难以容忍。
3、折射出企业的诚信问题。一些企业商家往往拿“特供、专供”作招牌、做宣传、做广告,实则挂羊头卖狗肉,靠这种方式来吸引公众眼球,靠此来提升品牌的名气、价格和销量,最终借机侵占市场、扰乱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
下一步,应该采取措施:
1、有关职能部门要开展专项检查整治,对违规的予以打击处罚。欣喜的是,目前,工商部门已接通知,将对打着“特供、专供”包装的产品进行清理整顿。
2、要建立长效机制,要在平时坚持监管,避免一阵风。
3、完美制度,制定一些有关食品包装方面要求的细则,堵塞法律漏洞。
4、政府加强自律,自觉带头不消费那些所谓的“特供专供”产品。
15、近期,广东省政府出台《广东省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实施方案》,将对全省普通公路取消109个项目收费,撤销41个收费站,对此,你怎么看?
感到欣喜,值得肯定,体现了广东省作为一个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敢为人先,大胆改革,不与民争利,舍得牺牲部门经济利益,大力发展经济的精神。其好处:
1、减少运输成本。如农产品、青菜等,以往由于公路收费多,运输成本高,带来菜价高。撤销收费后,将促进区域间农产品沟通,让菜价回落。
2、有效遏制车辆超载,减少交通事故发生,获得许多社会效益。还可以有效防止公路“三乱”现象发生。
3、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将山里的东西及时运输出去,将城里的东西运进山里,缩短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下一步,应该:
1、文件虽然出台了,但关键是抓好下一步的落实,不能只有文件,不见行动,或者是光见打雷不见下雨、雷声大雨点小。
2、在执行过程中,还要抓好检查落实,防止收费回头。
16、对“医闹”现象,你怎么看?
这种现象,在近年来,越来越多,应引起足够重视,予以尽快解决。
医闹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一是严重干扰医院的正常工作,损害医院的名誉,影响其他病人求医;二是危害医生的人身自由甚至生命安全;三是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容易引发被人利用,引发群体怀事件。
防止医闹的措施:一是作为医生要加强自律,在医治病人过程中,要以病人为本,实事求是,不开大处方,要按规范就医,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二是规范好医院的医治程序、章程要公开透明,避免误会。三是成立第三方调节机制,即医疗纠纷调解要由除医院外的其它部门如政府、卫生、仲裁、公安等部门组成。四是平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五是通过立法,对那么恶意、专业医闹进行严厉打击。
17、对“医托”问题,你怎么看?
我感到很痛恨。这种现象,在近年来,越来越多,应引起足够重视,尽快予以解决。
不良影响: 1、蒙骗患者,除对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经济损失外,最要命的是,耽误了医治的时间,耽误了医治,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无疑是雪上加霜,谋财害命。2、移花接木,损害正规医院的名誉;3、扰乱医疗秩序,影响社会隐定。
措施:1、有关主管部门要开展打击、清理、整治。2、完善法律法规,对不法分子能有效打击。3、加大宣传,提醒患者注意,不要听信陌生人介绍,避免上当受骗。4、加大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18、2010年10月,国家出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中央财政出钱为全国680个试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每生每日3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对此事,你怎么看?
这是件好事,值得肯定。
这做种有其积极意义:1、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普遍贫困,学生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不少中,这样做,体现了中央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关爱和重视;2、有利于改善伙食,增加营养,培养农村孩子健壮的体魄。3、这也是贯彻落实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一种举措和补充。
当然,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1、有不少贫困地区农村,连饭都吃起来困难,因此,关键的是要解决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吃饭问题后,再谈营养补助,因此,下一步国家是进一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增加经费。2、要逐步扩大范围,刚开始是试点,以后,还要不断扩大范围,推广开去。
19、徒手接住坠楼女孩的“最美妈妈”吴菊萍,近日获得其公司奖励20万元。有媒体问这笔钱作何使用时,吴菊萍说留着自己用,此话引起人们各种议论,褒贬不一,对此,你怎么评价。
1、吴讲的是真话,不做作不虚伪,实话实说,很亲切。
2、“做好事不求回报”、“奖励金不能要或要捐出去”这些观点,不应成为好人好事的必要条件。好人做了好事,受到奖励,合法、合理、合情。至于接受与否、捐赠与否,只是他的个人选择,不应荷求他一定要拒绝或捐出去。
3、是否捐赠,与品德无关。不能说捐了才伟大、才高尚,不捐就不伟大、不高尚。我们反对有的人总喜欢站在道德的高度,上纲上线,将“道德、高尚”与“是否捐出钱”捆绑在一起,对别人本是好的东西指指点点。
4、我们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好人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地接受奖励、接受回报。
20、近日一则报道,浙江温岭市开设公共自行车车道,在工程启用之日,市里搞了个仪式,市领导亲自参与,带领人骑自行车上街,前面由两个威风凛凛的交警开摩托车开路,结果照片传到网上,引起网民的误会,说领导骑自行车外出视察,警车开道,搞形式主义。对此事,你怎么看?
虽是误会,但也值得反思。
1、设置公共自行车车道,本是好事,倡导低碳环保,绿色出行,锻炼身体,方便群众。
2、之所以被人误会,也反映出在一些地方,办了点好事,都要仪式,而搞仪式就免不了要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试想一下,如果不搞这个仪式,或低调些,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误会了。
3、此事,也折射出在一些形式大过内容,形式主义还是大有存在的。花费在搞仪式上的钱,不如多买几辆自行车供市民使用。
“不折腾、不扰民”,“求真务实为人民”,我想,要牢记在每一个领导干部的心中。
21、近日,中央和一些省市相继出台了对“裸官”不能任一把手的这一规定,你怎么看?
感到欣喜和很有必要。
这是防止那些子女或配偶在国外定居的领导官员腐败的一个具体举措,体现了国家对反腐倡廉的强大决心。
同时,反腐倡廉要见成效,光有这个规定还远远不够,下一步:1、关键做好抓落实,不能徒有这个规定,而不抓落实、或执行起来乏力。2、要完善监管,特别是事前的预防,做好平时的监督。3、完善制度规定,要不断出台细则,对那些“裸官”,不但不能做一把手,而且还不能担任一些重要的有权的岗位。
22、近日有报道,1月29日,南京市十多个城管队员肃立围观占道经营的一鱼摊前,眼盯着摊贩,直到摊贩自动撤走,对城管的这种围观执法方式,你怎么看?
让人赞赏。
这是城管文明执法,柔性执法的一种体现。折射城市管理执法新理念。是城管执法的一种新方式。
以往,社会上屡屡曝光城管与摊贩之间猫抓老鼠的游戏,或者粗暴执法的事件,造成城管队伍很不好的影响。
而现在,采取这种围观执法的方式,不战而屈人之兵,肯定好过驱赶或者围殴,树立了城管新形象,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执法方式。
下一步,应该:继续发挥光大,不断探索执法新方式,为树立城管新形象,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2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为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2012年至2020年,北京市每两年将评选20名“首都教育家”。这一举措,引起人们的热议,你怎么看?
初衷是好的,但值得商槎。
1、按这个速度,在2012到2020年的8年中,单单首都便可产生80个教育家,简直是定量批发,到时教育家头衔满天飞,如过江之鲫,其含金量也将大大下降。
2、真正的教育家,绝非根据某个文件只是花不那么长的时间定期批量造出来的,而是毕其一生,全心投入教育事业,以他的为人、为师、为学,被大众所服而慢慢获得的。
3、折射了这个时代的功利、浮躁以及虚伪。
24、近年来,屡屡发生农民工为了讨回被拖欠的工钱,可谓绞尽脑汁,花样百出,如西安的横幅讨薪、河南郑州的拜酒神讨薪,还有跳楼讨薪等,请你发表看法。
值得同情,同时令人深思。
这些农民工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广大媒体、广大公众的关注,给社会和欠钱的人造成压力,从而讨回工钱。这种事暴露了:
1、企业家社会责任心的缺失。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的,我希望企业家身上流着道德的血液,很有针对性。
2、暴露出劳资双方关系不和谐。
3、制度缺失。
4、政府监管部门监管无力。
为减少类似事件发生,我认为,下一步应该:
1、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增强维权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他们做好正确引导,让他们通过正当、合理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加强对企业的法制教育,要他们做到遵纪守法,树立起社会责任。
3、加强监管。劳动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对违法违规企业要坚决处罚。
25、每逢中秋春节这些大的节日,为防止节日腐败,纪委部门都会给领导干部发送手机短信,提出纪律要求,禁止收受红包礼物等,有人说,这是老生常谈,是搞形式主义,你怎么看?
很有必要这样做。
1、就算是老生常谈,但常谈常新,目的就是为了起到提醒、警示领导干部的作用,只要能起到这个作用,也就达到其目的了。
2、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往往就是利用一些节日之机,表面是礼尚往来,人之常情,向领导干部送礼、实则行贿,最终将领导拉下水。
3、体现了组织对领导干部的关心和爱护。
当然,除了发短信外,要想有效果,最关键的:
1、出台更加完善的制度规定,作为细则跟进,并增强其可操作性。
2、加强监督,如设立专门举报箱、举报电话。
3、要动格,抓好处罚,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尊严。
4、媒体曝光,对那些顶风作案的,要敢于抓典型,予以曝光,以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26、民政部公安部等八部委日前联合下发通知,部署从现在起至2012年年底,在全国联合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提出到2012年年底,我国城市街面力争实现无流浪未成年人,对此,你怎么评价。
这事一件好事。体现对国家对流浪孩子的关心和爱护。
流浪的原因:拐卖、生活贫困、地域经济差距、孤儿救助不办、公共福利资源分配不匀等。而目前社会上单一僵化的社会救助方式,容易让流浪儿童陷入“流浪——救助——再流浪”的怪圈。
措施要多样化:1、公安要加大打击力度。2、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让孩子们依恋学校依恋老师。3、民政部门要完善救助体制。4、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力量,如类似于建嵘的“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活动、还有网上发起的“宝贝回家”活动。5、政府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为了让这些苦孩子能够在家乡安顿下来,安心生活学习,不再流浪,还必须有一套包括物质生活、义务教育、生理治疗、心理康复等一系列的后续保障,这些任务远比接送回家更复杂、更艰巨。
27、成都人梁实44岁,参加高考15次未被录取,高考钉子户,你怎么看?
不必对他嘲笑,更不能称之为“钉子户”。相反,不妨给予宽容和掌声。
一、就终身教育的理念来看,一个44岁的中年人参加十几次高考来圆自己的大学梦、学习梦,是再正常不过,甚至是一件值得尊重和赞赏的事情。二、一个44岁的中年人,依然怀有梦想,并屡败屡战,15次走进考场,单是这份执著和坚韧,就值得尊重。
28、报载,10多年来,北大校友诞生的亿万富豪数量,已经连续三年居内地高校首位。
比大款还是比大师。大学之大,不在于出了多少富豪,而在于培养了多少大师。应该多想想、多反思一下钱学森所问到的“为什么国内大学培养不出大师?
29、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以一篇朴实诙谐、大量引用网络语言的毕业典礼演讲,而红遍了网络并受到各方的追捧。之后,“根叔式”的演讲立马被复制。在今年广东高校毕业典礼上,多位校长一改威严姿态,变身网络达人,声情并茂地大秀网络热词。对此,你怎么看?(羊城晚报,2011.6.28日,A8)
答:这种别样的演讲,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激动,同时,让人深思。
这些校长一改往日的威严,大量使用网络热词,很幽默,也很亲民,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大学生的共鸣,这是一种进步,是一种好现象。我们得承认,比起以前板起面孔的官样文章,诸如“坚持”、“加强”、“贯彻落实”之类的大话套话,现在的校长们的毕业致词总算是放低了身段,显得要生动活泼,至少在语汇上贴近了大学生的生活。
但,在惊诧之外,我又认为,不值得受宠若惊,大惊小怪。
除了在一些庆典上演唱流行歌曲、大讲潮语之外,在一些高校,平时,很少听说校长与学生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如此精彩的的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极少听说大学校长用其他方式赢得学生如此广泛的喝彩。因此,如果作为教育家,大学校长仅仅只是依靠在毕业典礼上“模仿秀”赢得学生短暂的好感与尊重,就不能不说令人反思,就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教育家,大学校长应该在平时,多些与学生了解,多些接触,而不只是在某一次二次庆典上,当跟学生的接触成为常态化时,学生们不会再有惊诧的感觉之时,我想,这才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大学校长应有的更高的追求。
30、最近报载,原东莞某银行客户经理韩群凤13年前生一对脑瘫双胞胎儿子,13年来,为照顾儿子,耗尽家产,但孩子病情仍不见起色,2010年11月,不堪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重负的韩群凤在租住的出租屋内将两个儿子溺死,然后服毒自杀末遂。对此事件,社会看法不一,还有很多人联名为她求情。近日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5年。对此,你怎么看?
这是一个涉及到情法冲突的问题。(法律与情理)
1、这位母亲的经历很值得同情,情有可原,应从轻处罚。
2、法律不应被个人情感左右。虽然原因特殊,困难多多,但仍属故意杀人,触犯了法律,依法应予惩处。法律的尊严、严肃性不容挑战。“先讲法、再讲理、后讲情”这是最基本的法律共识。法不容情,
3、反思我们的社会保障体制,救助政策。
31、对郭美美事件,请你表示看法。
这个事件很不好,给社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一、反映了一些人炫富、虚荣心态。
二、折射了人们对红十字会等一些慈善机构的不信任和不满。
三、暴露出红十字会等一些慈善机构、公益组织管理混乱、监管缺位、信息不公开,法律缺失。正因为此,引发了公众对公益慈善行业的信任危机,这个事件给整个公益慈善行业的公信力敲响了警钟。
从另一角度,不好的事也会变为好事,通过这件事,推动促进公益慈善组织,下一步必须吸取教训,加强管理、加强内部监管、增强信息公开度。
32、公交车司机扶车祸老太反被说是肇事者,武汉老人跌倒没人扶窒息死亡,引发社会大讨论,对此,你怎么看?
(社会公道、诚信危机)
33、教师节成送礼节,送不送礼让学生和家长很纠结,你怎么评论?
35、前一段时间,各地方的一些政府部门纷纷群众大接访活动,一时间,各接访的地点爆满,很多群众市民前来反映问题,有的专门要见当地政府的主要领导,对此种现象,你怎么看?(一些城市出现党政主要领导和部门一把手大接访时非常爆棚的现象,对此现象,你怎么看?)
这件事是好的。
1、体现了当今社会,政府越来越重视倾听老百姓的心声,2、可以接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3、提高政府公信力。
但,也说明了一些问题:1、为什么会爆满?说明在平时,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还是不够通畅。2、为什么专门要找主要领导而不找职能部门?说明有些职能部门在平时工作作风不扎实,不深入群众,事业心责任心不够,不能够真正为群众解决问题解决困难。或者说下面职能部门根本就没有这个权力。3、平时,群众还存在较多的利益诉求。
下一步,我认为,应该:1、加强转变机关作风;2、完善法制,守相关规定,明确职责,形成“靠制度,不靠人治”的良性机制。3、要做平时的日常工作,尽量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
36、清华大学和华农发生的“真维斯楼”冠名事件,引发社会热议,请你发表评论经。
学校教育经费困难,有一半需自筹
但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大学作为一个搞学术、搞研究的一块净土,却太商业化,对学校的声誉也是一种损害。
下一步:政府增加对大学经费的投入;冠名取决于钱的来路和附加条件。如果捐的钱来路明确,企业家没有违法,而且纯是捐资助学的,可以考虑接受。
38、近年来,地沟油流入餐饮行业,我国不断加大对地沟油的打击力度,但是,地沟油在市场上仍然屡禁不止,对此,请发表你的看法。
一、不良的影响主要有:危害了百姓的身体健康;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给群众的食品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造成消费者人人自危;带来社会道德体系崩溃。
二、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在于:
一是利益驱动。由于加工、生产、销售地沟油成本低、有巨大利润可图,导致不法分子财迷心窍,失去道德底线,不择手段,完全将个人诚信、社会公德弃之脑后,生产、销售、使用地沟油,坑害消费者。
二是职能部门监管不力,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对地沟油的监管涉及卫生监督、食品安全、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环保、公安和建设等多个部门,在现实中分工变成了分家,谁都有责变成了谁都无责。
三是处罚不够严厉,违法成本过低。有关部门虽然一再发文,禁止使用地沟油,但很多时候只停留在文件上,很多小餐馆、小饭店使用地沟油的情况十分普通,又何曾见到他们被相关职能部门查处?《刑法》第144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现实的情况是,几乎没有哪个商家和个人因为生产、销售和使用地沟油,而被追究法律责任被判刑入狱的。足以见得,相关监管部门并没有尽到全力。
四是法律存在缺陷。如果将生产、销售、使用地沟油的行为,明确规定为生产、销售、使用有毒食品,并施以重罚,试问谁还敢冒这个风险去给消费者吃地沟油?同时,由国家有关部门共同下发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虽然明确了从事加工废弃油脂活动的单位,不得将废弃油脂加工以后再作为食用油脂使用或者销售,但对违反者怎么处罚、处罚程度等,均未做具体规定,从而缺少可操作性。
三、打击对策:
要想让地沟油从百姓的餐桌上消失,下一步应该采取的对策是: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宣传地沟油的危害。提高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形成“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
二是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细化相关规定不,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如针对餐厨垃圾流向混乱问题,政府应该制定统一的回收政策,建立起完备而合理的流向与处理机制,从源头上堵绝地沟油流入饮食行业的渠道。又如,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对将废弃油脂加工以后再作为食用油脂使用或者销售,的加工企业和使用商家,如何处罚、处罚程度等,要明确具体规定,使之有可操作性。
三是职能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加强监管,并加大对地沟油的处罚力度。让那些不法之徒不敢也不愿生产、销售、使用地沟油。
四是纳入考核和奖惩体制。要从群众生命健康、食品安全的高度,将打击地沟油问题纳入政府部门考核指标体系和政府官员的奖惩体制,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地沟油泛滥的地区,要进行问责和追究当地官员。
五是媒体要爆光,通过电视、新闻、广播、报纸等对地沟油进行系列报道,还可以设立举报电话。
39、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江苏南通一大巴司机扶一车祸老太反被咬定撞人者的几个案例,都是搀扶老人反被说是肇事者,对此,请你发表评论。
对这几个事例我感到很气愤,同时也令人反思
这几个事例造成了很不好的社会负面影响。
这多起案件在全社会引起的负面影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难以挽回,使本已告急的社会公德的败落更加雪上加霜:一是假话盛行,说谎成风。二是好事难做,好人难当。三是恶人嚣张,坏人难治。四是司法混乱,缺乏公平公正,法治无度,社会风气愈加败坏!这样下去,今后谁还敢去做好事,在老人跌倒面前,谁还敢去搀扶?这个负面影响目前已开始显现出来,比如“彭宇案”发生以后,仅在南京一地就出现多起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敢上前搀扶的情况:一位80多岁的老人早晨骑电动车上街不慎摔倒,满脸是血,蜷缩于地,无人敢去救助。无奈,老人喊道:“没人撞我,我自己摔倒的,帮帮我”……武汉发生一老人摔倒无人扶导致窒息死亡的悲惨。天津“许云鹤案”发生后,影响将更为恶劣。尚若“见义勇为”者有可能成为“罪错”方,这个社会就会愈加颠三倒四。
毫不夸张地说,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当时已经上升到了事关社会道德价值取向与法院公信力的公共事件高度,远远超出了彭宇与徐老太个人诚信道德的范围。除此之外,所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巨大,有人悲观地认为,“彭宇案”判决让中国的道德水平倒退了30年。从媒体报道来看,彭宇案不仅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其负面影响也在不断扩大,人们做好事之前总喜欢自觉不自觉地拿彭宇案做对比。法院没有查证就对当事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值得商榷。这实际是在道德诚信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
下一步,应该:一、加强宣传教育,宣扬社会上好人好事,大力弦扬正气,二、制定法律,依法追究诬陷者、报假警者的责任,打击歪风,完善奖惩机制,尽快修复世风日下的道德滑坡。三、设立做好事见义勇为基金诸如“搀扶基金”,对类似的见义勇为做好事,而又遭到不公正对待的人,提供帮助,让好人有好报,使社会上做好事去帮助别人的人不会有不必要的顾忌、不会受伤。
(事件说明:2007年,南京发生了引起全国轰动的“彭宇案”:彭宇在下公交车时,见到65岁的徐寿兰老太太摔倒在地,彭便主动把老人搀扶起来,而老人却称是彭把她撞倒在地。结果法院一审判决彭宇支付赔偿金4万余元。该案二审达成和解,但未披露具体内容。2009年,天津又生“许云鹤案”:许云鹤开车途中,在远处看见69岁的白发老人王秀芝横穿8车道大马路,因跨越隔离栏被绊跌倒。许在离王两米左右处停车,然后下车前去搀扶老人,并联系120前来救护。然而老人却称“我让人给撞了”还说是被撞得趴在前车盖上,然后滑下来摔倒在地。此案于2011年6月一审判决,要求许云鹤向老人支付包括医药费、伤残赔偿在内的各种费用10.8万元。 2011年 8月27日,江苏南通一81岁老太车祸后倒地不起,被一大巴车司机救助。不料,司机也被咬定为撞人者。幸好大巴车上的监控录像记录了全过程,才证明了司机的清白。)
40、近段时间,一些城市城市校车屡屡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学生伤亡,你怎么看?(2011.12)
41、小学生恶搞诗词,你怎么看?
现在孩子们很流行的一种玩法是将诗词课文按韵律另行填词,象《静夜思》、《春晓》、《望庐山瀑布》等经典的恶搞版本“风行”孩子们口中。学校老师只能叫停校内恶搞, 让家长最担忧的是,“盗版”横行之下,正版课文已忘得差不多了。
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谈恶搞而色变,大有赶尽杀绝之意,小学生偶尔“恶搞”一下,哪怕是老祖宗的“经典”,天也塌不下来!原因:一是现在孩子学习普遍繁重,学习压力大,通过这样恶搞一下诗词,搏得开心一笑,也算是自找乐子,放松一下。二是 追求新鲜性和趣味性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的“恶搞”,很单纯。
今后,要注意正确引导, 家长和老师不应强行制止。但可以通过提高孩子的鉴赏能力,提升品位,引导他们理性思考,教会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改编的古诗词,如果有不健康内容的话,不仅不利于孩子学习,还对其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我们应自觉抵制。
42、出现国学热,各种少儿读经、学国学的活动长盛不衰,你怎么看?
暑假来临,各种少儿读经、学国学的活动长盛不衰,如:教小学生行古礼、读古书等,非常潮流,吸引了不少学生和家长的兴趣。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应客观、理智来看。
一方面,这是好现象,体现了我们对国学的重视,因为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理应继承和发扬。
但另一方面,对于传统文化,不能盲信,甚至是迷信,不应盲目地认为传统文化是绝世的良方、教育的良药。而是要加以科学的分析,培养学生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文化,吸收有益的东西。总的一句话,就是:吸其精华,弃其糟粕。
43、西安某一小学给表现较差的学生佩戴绿领巾,以此来与佩戴红领巾的较好学生作为区分,校方的这一做法引起了巨大争议。请发表你的看法。
我认为,给表现稍差、学习差的学生戴绿领巾,这种做法欠妥,应该及时改进。其原因是:
第一,我们从小都知道, “红领巾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是少先队员先进性的象征”。 现在给孩子戴绿领巾,就像是改变了红领巾的颜色,就亵渎了“红领巾”的纯洁性和光荣性。
第二,这种做法,有人说是一种激励的方式,是为了激励差生,也许这种初衷是好的,但我更多的认为,绿领巾它人为地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是对差生的一种人格侮辱,会伤了差生的自尊心,给差生带来不好心理影响,让差生在别的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差生的学习,其弊大于利。
因此,这种做法,应该及时停止。
下一步,应该:
1、举一反三,端正教书育人目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智体能的全面人才,而不是单单成绩、追求高升学率。
2、不能分成三六九等。
3、加强宣传教育。
45、国家发改委出台规定,将加快公车改革,全国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车,你怎么评论?(2012年2月8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