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贺南方学员囊括19年省委、省政府、工商、监狱等热门职位状元
您的当前位置:南方公务员考试网 >> 信息服务 >> 申论信息 >> 正文内容
申论热点:关于“黄金周”旅游经济的探讨
本文转载自:〖无〗    发表时间:〖2009-06-20〗   本文作者:资料收集整理:车   浏览次数:1241
 

南方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

申论热点:关于“黄金周”旅游经济的探讨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国休假制度的改变,休闲、旅游的生活方式渐渐走入了寻常百姓家。金周长假在为满足人民群众休假需要、全面提升生活质量,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假日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假日旅游经济的作用及成效

 

  (一)旅游和休闲的发展最直接的是增加了国民经济收入。黄金周长假对旅游、商业、餐饮、交通、景区、文化、体育、银行、保险、通讯等各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促进和拉动作用,成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2000年“十一”至2007年春节,19个黄金周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704亿元,带动民航实现客运收入332亿元,铁路实现客运收入233亿元。随着城乡居民消费观念的不断成熟和消费选择多元化,旅游逐渐不再是黄金周的唯一消费选择,居民假日生活安排更加丰富,假日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五一”期间,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易8400多万笔、交易总金额突破400亿元,北京市图书销量同比增长20%,武汉市金银饰品销售同比增长10%。2007年春节,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0亿元,同比增长15%;全国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监测的179家商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18%

 

  (二)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我国约70% 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农村,黄金周长假为中长途旅游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西部和广大农村旅游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以旅游、文化、商贸等为特色的县、乡、村。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农村旅游景点,可直接和间接安置300位农民从业,直接和间接为1000个家庭增加收入。据测算,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现已超过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旅游带动发展的村(寨)超过2万个,脱贫乃至增收致富的农民超过600万。

 

  (三)有效拉动了城市周边经济发展。黄金周期间,大量城市居民离开拥挤、喧嚣的环境,选择到城市郊区休闲度假,直接拉动了城市周边的旅游投资和消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分布在城市郊区、城乡结合部和景区周边的各种“农家乐”。据不完全统计,四川、湖南、重庆等省市“农家乐”超过数万家,大多数省份也都有数千家。成都三圣花乡发展“农家乐”266家,开发各类旅游景点11处,2006年接待海内外游客989万人次,旅游收入9729.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306元;北京雾灵山通过发展乡村旅游,2006年旅游接待10万人次,旅游收入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00元,其中,45%来自于旅游业;贵州天龙村屯堡旅游点2006年经营乡村旅游的农户34家,接待海内外游客41万人次,农民人均收入由发展旅游前的760元提高到2725元。此外,依托毗邻城市的交通便利和区位优势,大批观光农业、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等应运而生,一些现代新村、生态村庄、民俗村寨、古老村镇开发了旅游,成为城市周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大量农民通过开旅馆、办餐饮、摆摊点、搞运输等,迅速转变为不离土、不离乡的服务行业的从业者。

 

  (四)摸索掌握了黄金周运行的一般规律。经过7年的探索和实践,黄金周运行规律日渐显现。春节以农民工返乡、学生回家、游客出行、节日探亲“四流”合一为特点,人流集中,一南一北旅游火热,出游量约占当年三个黄金周的20%;“五一”春暖花开、气候宜人,易于形成出游高峰和出现供求关系紧张,出游量约占当年三个黄金周的40%;“十一”因暑期旅游旺季刚过,旅游规模和势头低于“五一”,中短途旅游比重较大,出游量约占当年三个黄金周的35%。近5个黄金周以来,部分游客自动调节出游时间,或提前,或延后;或短途,或长线,客观上缓解了供求矛盾。各级假日工作机构和城乡居民已逐步把握黄金周运行规律,供需各方的应对和适应更加自如,黄金周期间的供需矛盾日趋缓解。今年春节黄金周全国假日办收到旅游投诉比去年同期下降49%,旅游者的出游满意率超过90%

 

  (五)考验了政府安全保障体系。安全是黄金周工作的生命线。每个黄金周居民出行达数千万至过亿人次(2006年“五一”黄金周出游高达1.46亿人次),如此规模的人流集聚、疏散、运输和接待,使确保出行和游览安全成为黄金周工作的首要任务,部际协调会议各成员单位和地方政府共同构筑了保障出行安全的一道道防线。考验了公安、交通、民航、铁道、建设、安全监管等部门旅游交通运输、特种设备、景区等安全管理的能力,考验了外交、旅游、气象等部门对居民出行管理的能力,考验了工商、物价、卫生、质检、食品监管、税务、文物、宗教等部门对节日市场秩序的监管的能力,考验了各旅游城市和景区加强了假日期间的现场检查与执法管理的能力。

 

  中国人开始意识到,积极的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假日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图书馆充电,去农村游了解乡村的生活,到城里体验现代的都市,去体育场馆加强锻炼,这种全身心的调整使人们以满怀热情投入新的工作。

 

  旅游和休闲改变了社会产品结构。中国各地的风情、民俗、气候的差异为旅游休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人们对旅游产品差异性和个性化的追求使冰雪、海洋、阳光、空气都能够成为产品。从北方的冰雪世界,到南国的阳光沙滩,从京津的民俗小吃,到南国的水乡风情,都成为人们旅游的大餐。

 

  二、假日旅游经济产生的背景分析及条件

 

  “黄金周”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99年,当年国务院增加了法定休假日,并且规定了双休日,这就形成了所谓的长假,而且长假消费开始升温。到了2000年,长假消费在当年的“五一”有了爆炸式的发展,出现了登长城要排几个小时的情况。2000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若干意见的通知》,2000年的“十一”,第一个“黄金周”被正式定名。此后,“黄金周”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一项新产业。

 

  假日旅游经济是以节假日为契机,实现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互动扩张,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新的假日经济形式。假日旅游经济的出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其产生有深刻的背景。

 

  (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是假日旅游经济产生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攀升,居民的旅游消费随之增长。

 

  19781998年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4.9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年平均增长率为10.02%;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5.28%,扣除物价因素, 实际年平均增长率为6.23%。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假日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我国居民人均旅游消费水平较低,从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来看,19941998年间,城镇居民分别为13.01%、11.90%、12.21%、11.61%、11.21%, 农村居民分别为4.5%、3.89%、3.66%、6.97%、9.12%,假日旅游市场拓展的潜力空间巨大。

 

  19781998年间,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率高达31.89%,其中城镇居民年均增长率为32.78%,农村居民年均增长率为28.54%。我国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 一方面为假日旅游经济的兴起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假日旅游消费又具有扩大内需,消除潜在通货膨胀威胁,活跃和繁荣消费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现实意义。

 

  (二)余暇时间的增多是假日旅游经济产生的客观前提

 

  旅游资源赋存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旅游消费的实现必须以旅游者的空间流动为前提,旅游者的空间流动需要余暇时间来保障。目前,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休息革命,“假日消费”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许多国家通过颁布各项政策,减少每周工作时间(表2), 延长各种假期,增加居民余暇时间,鼓励和刺激旅游消费需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国每周工作时间,曾经历由6天工作制到5.5天工作制的演变历程。199551日起,实行5天工作制以后,近距离的环城市带“双休日”旅游热潮骤起。19999月, 国务院公布了新修订的《全国年节纪念日放假方法》,将全民节假日从7天增加到10天, 节假日加上调整的两个双休日,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假日旅游“黄金周”,从而引发了假日旅游经济的热潮。

 

  (三)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政策导向诱发了假日旅游动机

 

  旅游业是高度综合的产业,其发展有赖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配合与支持。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旅游供给和服务一时很难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形成诸如饭店、交通、通讯等方面的“瓶颈”制约,为了缓解矛盾,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入境旅游的政策。我国国内旅游真正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0多年来,经历了从“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对”到“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发展历程。特别是1999年国务院作出的增加法定假日的决定与2000621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的若干意见》以后,在新闻媒体适时的消费舆论导向和旅游企业的市场促销下,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得到更新,旅游消费意识进一步增强,诱发了旅游动机,极大地促动了假日旅游经济的产生。

关于我们 | 汇款方式 | 考试培训 | 辅导资料 | 行测信息 | 申论信息 | 面试信息 |南方公务员博客 | 网站地图 | sitemap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广东公务员考试 | 广州公务考试 | 深圳公务员考试 | 广东选调生及公遴选 | 事业单位招考

南方公务培训中心总部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576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西校区实训楼516

联系电话: 020-85217183、18922251193

Copyright © 2007-2024 南方公务考试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20522号

       
  • 电话咨询

  • 020-85217183
  • 020-85213838
  • QQ交流群

  • 310206975
  • 25595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