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型及测评要素
一、面试题型
公务员考试的面试题型相对于笔试试题而言,表现出简单、不规范、开放性的特点。简单是指面试的问题设置相对较易,不会出现对某种专业知识的深入考查,因为它是一种双向交流,与日常谈话有一定的共性,所以内容多涉及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而不会考较对某个专业学科的理解深度,不规范是指在题目表达上没有固定模式,主考官可以根据需要以不同方式进行提问,问题也欠缺固定答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开放性是指题目设计上多采用可以让应考者有充分发挥空间的提问方式,尽量避免类似于“是否”类这样的封闭性问题,目的在于使考生有更多时间和机会进行表达,凸显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1. 背景性问题
通常是有关应考者背景的问题。在面试开始时,往往用3~5分钟时间来了解应考者在工作生活方面的一般情况、教育和工作背景等方面的问题。此类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让应考者放松,自然进入面试情境,形成融洽交流的面试气氛;二是验证和澄清简历上的有关个人信息;三是为后续的面试提问提供引导,便于深入面试。
问题样例:
(1)请你用5分钟时间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
(2)请简要谈谈自己的理想,包括长期的和近期的、以及如何使自己的工作事业符合自己的理想。
(3)请谈谈你近两年的工作(或学习)情况以及有何经验、教训。
2. 智能型问题
智能型问题是通过对比较复杂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考查应试者的综合分析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应试者对社会的关心程度。这类题一般不是要应试者发表专业性的观点,也不是对观点本身正确与否做评价,而主要是看应试者是否能言之成理。
问题样例:
(1)北京市现有数万下岗职工,他们的再就业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然而,每年却有上百万外地人在北京打工,挣走了上百亿的人民币。请分析一下造成下岗职工再就业难的原因,并简单谈谈你认为合适的解决办法。(是否能够全面地分析问题,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恰当,论证严密,考虑问题有深度且有独到的见解,言之成理。)
(2)目前社会上“献爱心,捐助危重病人”的活动很多,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不仅谈到了“爱心、互助”的意义,而且能一步提出我国医疗制度现状及改革、发展方向,则表示该应试者考虑得较深。)
(3)你是如何看待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实施的?(看考生是否关注国家政治形势,能否理解重要法律颁布的意义,能否理解国家政策的走向。)
3. 意愿问题
意愿性问题是考查应试者的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应试者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
问题样例:
(1)根据专业和能力情况看,你可选择的职业范围很广,为什么选择国家机关而且特别选择了我部门呢?(考官可就事业追求和现实生活需要两方面对应试者加以追问,甚至给应试者以压力,考查其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并尽可能全面了解应试者对事业和生活方面的真实要求,再与职位能提供的条件和要求相比较。)
(2)你为何想离开原工作单位?又为什么报考现在的岗位?这次报考倘若未被录用,你将有何打算?(报考动机是否符合拟任职位所需条件,应试者是否对报考的工作岗位有正确认识和强烈动机,是否能正确对待挫折,并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3)很多人都选择下海经商来赚大钱,你为何要来报考薪酬不高的公务员职业呢?(观察应试者的人生态度,是否明白公务员职业的价值和挑战所在。)
4. 知识性问题
知识性问题主要是考查应考者对所要从事的工作所必需的一些一般性的和专业性的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知识性问题包括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和专业性的知识。常识性的知识是指从事该工作的人都应具有的一些常识,例如一个财会人员应了解一些必要的财务制度,一个人事经理应了解必要的劳动人事制度和法规。专业知识指专业领域的专门知识。
问题样例:
(1)GSM通讯系统是怎么回事?
(2)网络的调试工作应该怎样进行?
(3)如何理解间接正犯的构成?
对于此类问题的回答并没有什么窍门,只有靠应考者自己平时的积累和扎实的基础。
5. 压力性问题
这种问题通常是故意给应考者施加一定的压力,看看其在压力情境下的反应,以此考查应考者的应变能力与忍耐性。此类问题可能会触及应考者的“痛处”。
问题样例:
(1)据说你工作三年已换了四个单位,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能在我们单位好好干呢?
(2)你的领导让你送一份急件给某单位,第二天却发现送错了单位,可领导不但不承担错误,还生气地指责你马虎大意。此时,你会怎样表白自己,既不影响工作,也不加剧你与领导之间的矛盾?
(3)你在学校的成绩并不怎么好,我们担心你是否不适合我们单位的工作,你怎么能让我们相信你确有能力呢?
6. 连串性问题
连串性问题一般也是为了考查应考者的压力承受性,包括在有压力的情境中的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等,但也可以用于考查被试者的注意力、瞬时记忆力、情绪稳定性、分析判断力、综合概括能力等。
问题样例:
(1)你的外语和专业知识水平都很高,为何不去外企?公务员现在工资并不高,而且已取消了实物分房,你能忍受公务员的清苦生活吗?如果工作后发现自己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怎么办?
(2)我想问三个问题,第一,你为什么想到我们单位来?第二,到我们单位后有何打算?第三,你报到工作几天后,发现实际情况与你原来想像的不一致时你怎么办?
(3)你来××市有多久了?熟悉这里的环境吗?你知道××部门在哪里吗?因为我们可能经常要与他们打交道,你可能因此而要去登门拜访?如果不知道,你多长时间能熟悉周边环境?打算用什么方法进行呢?
对于此类问题,应考者应该有思想准备,特别是对自己的选择究竟是怎么考虑的,要如实反映,不要说大话、空话,要从自己的价值观和志向方面对自己进行剖析。
7. 引导型问题
这类提问主要用于征询应试者的某些意向、需求或获得一些较为肯定的回答。如涉及薪资、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问题,宜采取此种提问方式。
问题样例:
(1)到单位两年后才能定职,你觉得怎么样?
(2)如果我们单位有时周末只能休息一天,你能接受吗?
(3)你上班后的前两个月可能要到外地出差,你可以做到吗?
8. 迂回型问题
当主试者觉察应试者不太愿意回答某个问题而又想有所了解时,可以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
例如,对于“政治问题”许多人不愿真正表白自己的观点,此时可以迂回地提问:“你的伙伴们对这个问题或这件事是怎么看的?”应试者因此会认为说的不是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不会暴露自己的观点,因而心情放松地说了一大通,其实其中许多都是他自己的观点。
9. 行为型问题
行为型问题是用于考查应试者行为技巧和能力的试题形式,如考查人际交往的意义和技巧,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解决平级组织间矛盾问题的能力,以及着重考查其人际沟通以及与同事建立信任关系等行为技巧和能力。
问题样例:
(1)在你的工作经历中可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你所在的组织(如单位、科室、班级、工作组等)与另一兄弟组织之间产生了矛盾或冲突,要由你来参与解决,如果有,请你举例谈谈整个情况。
追问①:请谈谈当时遇到什么问题?
追问②:你的任务是什么?
追问③:你采取了哪些措施?
追问④:最终的效果如何?
(2)生活、工作中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请你回忆一下,你遇到的最难打交道的一个人或几个人;为了把事情办成,你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从中你得到了什么经验没有?
二、面试的测评要素
测评要素是指要对考生进行测评的项目。测评要素分为通用测评要素和部门自设要素。通用要素是必考内容,所占比重超过60%。在公务员录用面试中,有的部门全部采用通用测评要素对考生进行面试;有的部门采用通用测评要素和部门自设要素相结合来对考生进行面试。
通用测评要素主要包括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自我情绪控制、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举止仪表和专业能力。面试测评要素由录用主管机关确定。确定面试测评要素的基本原则是:
A. 根据拟任职位的工作性质、职责任务、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对人员的要求,确定要素项目;
B. 选择面试测评要素,应当适应和发挥面试功能,避免与资格审查、笔试、考核等环节的测评内容重复;
C. 根据不同测评要素的可测程度及与拟任职位要求的关联程序,确定其分数权重。
下面,我们提供给读者一份简短的“通用测评要素说明”,这个说明是国家人事部提供给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在招考公务员面试时使用的。
测评要素是指要对考生进行测评的项目。根据以往研究和面试测评经验,考虑到面试测评的功能特点及局限,在本次面试中,拟采用下列八项要素,作为面试中需要测评的通用要素。现分别予以说明:
1. 综合分析能力
(1)一般定义
综合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各种特征联合为整体。分析则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综合和分析在思维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思维的智力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对问题的宏观理解把握和事物间矛盾关系的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十分重要。
(2)操作定义
①对事物能从宏观方面进行总体考虑;
②对事物能从微观方面对其各个组成成分予以考虑;
③能注意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组合。
2. 言语表达能力
(1)一般定义
以言语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听众采用不同的方式、风格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明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并试图让听众接受的过程。
(2)操作定义
①理解他人的意思;
②口齿清晰,具有流畅性;
③内容有条理、富有逻辑性;
④他人能理解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⑤用词准确、恰当、有分寸。
3. 应变能力
(1)一般定义
在有压力的情境下,思考、解决问题时能够迅速而灵巧地转移角度、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2)操作定义
①有压力状况;
②思维反应敏捷;
③情绪稳定;
④考虑问题周到。
4. 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1)一般定义
对自己、他人、部门的活动作出计划、排出日程、调配资源,并对冲突各方的利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协调。
(2)操作定义
①根据部门目标,预见未来的要求、机会和不利因素,并做出计划;
②看清相互依赖的冲突各方间的关系;
③根据现实需要和长远效果作出适当选择;
④及时作出决策;
⑤调配、安置人、才、物等有关资源。
5. 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
(1)一般定义
建立和维持自己与他人、团体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有目的的、与工作相关的,包括与他人的沟通,以及组织中的服从、合作、协调、指导、监督活动。
(2)操作定义
①人际合作的主动性;
②对组织中权属关系的意识(包括权限、服从、纪律等意识);
③人际间的适应;
④有效沟通(传递信息);
⑤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6. 自我情绪控制
(1)一般定义
在受到较强刺激或处于不利的情境中时,能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并约束自己行为反应的能力(主要是根据面试当时考生对一定问题的反应预测考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2)操作定义
①在较强刺激情境中,表情和言语自然;
②在受到有意挑战甚至有意羞辱的场合,能保持冷静;
③为了长远或更高的目标,抑制自己当前的欲望。
7. 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
(1)一般定义
求职动机是指在一定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求职活动以达到求职目的的内部心理活动;个人的求职目的与拟任职位所能提供的条件相一致时,个体胜任该职位工作并稳定地从事该工作的可能性较大。
(2)操作定义
①现实性需要(解决住房、户口迁移、专业对口等)与岗位情况;
②兴趣与岗位情况;
③成就动机(认知需要、自我提高、自我实现,服务他人的需要,得到锻炼等)与岗位情况;
④对组织文化的认同。
8. 举止仪表
(1)一般定义
考生外在的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表现。
(2)操作定义
①穿着打扮是否得体;
②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一般的礼节;
③是否有多余的动作。
下附1988年~1998年《机关招考工作人员面试的测评项目及出现频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