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资料的阅读与概括
一、申论资料的阅读
(一)阅读申论资料的要求
1、理解申论要求,明确阅读任务
申论试题的第三部分是要求,因此在阅读申论资料之前,不妨先看申论的要求部分,在理解要求的具体涵义后,明确阅读的任务,即阅读所要达到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认真地通读资料,而且一边读,一边根据确定的阅读任务,了解每一个段落的内容。一遍如果不得要领,再阅读二三遍,这样就有可能完成阅读任务。如果通过阅读了解了每一段落的内容,对材料全文的内容也就有了大致的了解,为下面概括材料打下基础。
2、通读资料全文,快速联系材料的相关背景。选择的任何申论资料都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联想,把资料的内容与你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这样,在后面的作答中,才能避免就事论事,才会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
3、体会给定资料的隐含意义
对于申论写作来说,摸清申论材料中蕴含的观点倾向,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读懂了材料的隐含意义,才能对资料进行正确的分析,提出的对策才能具有针对性,论证的问题才能准确、深刻。
(二)阅读申论资料的技巧
1、把握给定资料的关键词
在明确申论的要求后,结合给定资料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在第一次通读资料的时候,就要迅速锁定关键词的位置。在接下来的第二次、第三次阅读中对这些关键词要重点分析、理解,并能在作答过程中灵活地使用这些词语,提高作答内容的针对性。
2、重点研读每则资料的主旨句
在写文章的时候,特别是写议论文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在每个段落的第一句或者是最后一句把这个段落的内容概括成一句,这一句我们就把它称为主旨句。由于申论的资料比较杂乱,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读懂主旨句就显得尤为重要。读懂了主旨句也就读懂了该段资料的内容,所以,找到主旨句要重点研读。
3、对每则资料进行小结。
在读懂了资料的字词、句基础上,接下来就要对相应的段落进行概括(小结)。其具体步骤是:
(1)边看边总结,如果阅读概括能力较差,或看完看完一段材料,还不知所云,就以自然段为单位,进行小结。这种概括要简明扼要,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概括中心,不需要精益求精花费太多的时间;不要出现叙述、情节或数字。
(2)对概括出来的段意进行归类。
(3)反复阅读思考你概括出来的这几个部分,在脑海中形成对全部给定资料的整体概念。为后面的概括做好准备。
以上三个部分是为了便大家的理解才这样分解开讲,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往往不会把三个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有主旨句的段落,其段意往往就是其主旨句。概括段意肯定是你在完成了前两个步骤后,才能完成。
这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以2006国考申论试题为例,对阅读技艺进行演练:
先明确申论的要求,带着问题去阅读,申论要求的第1题要求对丁部长的谈话内容进行概述;第2题,只有准确理解了丁部长的谈话内容才能辨别出与其观点不一致的帖子。所以阅读的重点是:丁部长的观点是什么?
第一步:先按讲话人讲的段落进行阅读概括:
第二步,对概括出的段意进行分类:
我们概括出了26段意,接下来一步,就是将这26个小结进行归纳整理,合并同类项。在写小结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许多段落的意思是相同,可以概括以下几个方面:尽管有26个小结,但归纳一下并不难发现共讲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建立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意义
2、我国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优势(成果)
3、我国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措施
4、公共突发事件产生的根源
第三步,把总结的段落编号填到相应的类别中:
第一,我国建立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意义
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突发性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立应急预案极具必要性。
4、建立国家的总体应急预案是必要的(理由:一是自然灾害不可预测;二是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案件在增多)
7、 “非典”时,由于卫生防疫体制不健全使突发事件变成公共事件。
13、应急预案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正反实例。(流行性脑炎、美国的飓风、古巴的飓风)[作用或必要性]
14、危机预案的意义:保证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减少人员财产损失。[意义或必要性]
这五个方面又可以归纳为两层意思:1、4是从我国目前的现状入手,提出建立应急预案的必要性;7、13、14是说从保证经济发展,减少人员财产的角度讲建立应急预案的必要性。
表述为:目前,我国处于突发事件的高发期,一方面是来自自然灾害的突发性事件,更重要的是由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也在增多。建立国家总体的应急预案,可有效地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保证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减少人员损失,反之,则容易使一个突发事件变成公共事件。
第二,我国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优势(成果)
6、我国的体制有利于建立快速反映机制。[可能性]
8、全国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初步建立。[成果]
11、我国在加强物资储备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方面,一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分为四个级别,由中央统一指挥。[内容]
这三个方面可概括为:我国的体制有利于建立快速反映机制;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初步建立。
表述为:我国的体制的利于建立起国家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快速反映机制,全国性的应急预案框架体系也初步建立起来。
第三,我国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措施
5、正确应对突发事件要划分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与市场的责任界限。[内容]
9、应急预案的本质是,建立一套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而不是一个机构。[内容]
18、我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是防止社会根源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最根本的措施。[结合第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是指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机制]
19、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应当起主导作用,处理能力取决于政府常设机构官员的素质和能力。[内容]
20、应急预案中的经济手段不能直接化,对未知、社会原因不明的公共事件,需要政府做出反应。[内容]
21、政府要引导各利益集团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时以大局为重。[内容,还是讲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导力量]
22、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疾病防治、普及教育、社会救济等)不能都推行市场化。[内容]
23、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属社会根源性问题——政府对组织工作不力。
24、北京的交通问题也与政府的有部门的工作有关。(交通部门、城市规划体制)[内容]
25、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问题上,可对公众进行普及性尝试教育。[内容]
这十个段意看似复杂,其实细看不难发现可以归为两层意思:一是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政府起主导作用;二是对公众进行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普及性尝教育。
表述为: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应当起主导作用,处理能力取决于政府常设机构官员的素质和能力。各级政府要建立一套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正确应对突发事件要划分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与市场的责任界限,政府应担当起公共服务职能。应急预案中的经济手段不能直接化,可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但主要靠政府。同时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问题上,政府可对公众进行普及性尝试(常识)教育。
第四,公共突发事件产生的根源
10、当前我国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突(高)发期。(原因: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机制不够完善。)[原因]
16、社会领域引发突发事件的诱因:就业是当前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
17、建立社会保障和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来消除就业问题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
归纳为:就业问题、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机制不够完善是社会领域突发事件产生的根源。
表述为:保政府机构在建立健全危机处理机制的同时,更要防患于未然,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机制,化解潜在的社会矛盾,避免由社会问题而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
如果完成了以上三步,我想一万多字的、内容较为杂乱的资料你就会读懂了,丁部长的观点也已经了然于胸,接下来就是如何再把它用500字的篇幅表述出来。这就涉及到了第二个问题——概括材料。
注意:阅读申论资料的两忌:一忌浮光掠影、似懂非懂;二忌平均用力、轻重不分。
二、申论资料的概括
(一)申论资料概括的要求
1、概括的要素要清楚
叙述要素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
2、概括的顺序要合理
一般来说,对申论材料的概括可以按逻辑顺序,也可以按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
3、概括的主旨要突出
对于一般的写作,中心主旨要鲜明突出。在概括时,要处处从表现中心主旨的角度来考虑如何选材、如何组材、如何叙述、如何确定繁简重点等,这已属于整篇文章的构思。
4、概括的详略要得当
(二)申论资料概括的技巧
1、理清资料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资料的内容分为几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把这几个方面用语言串连起来。
我们以2006年国考申论试题为例:1.假如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请你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了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
要求:概括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30分)
在上一环节我们已经根据申论的要求,把给定资料的内容概括成了四个方面:
第一,我国建立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意义
两层意思:1、4是从我国目前的现状入手,提出建立应急预案的意义;7、13、14是说从保证经济发展,减少人员财产的角度讲建立应急预案的意义。
第二,我国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优势(成果)
这三个方面可概括为:我国的体制有利于建立快速反映机制;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初步建立。
第三,我国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措施
两层意思:一是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政府起主导作用;二是对公众进行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普及性尝教育。
第四,公共突发事件产生的根源
归纳为:就业问题、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机制不够完善是社会领域突发事件产生的根源。
然后我们寻找这四个方面的逻辑关系,找一个恰当的表述角度:意义——解决的办法(措施)——防患于未然。角度找到后,再用适当的语言把每个部分的表达出来:
意义:目前,我国处于突发事件的高发期,一方面是来自自然灾害的突发性事件,更重要的是由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也在增多。建立国家总体的应急预案,可有效地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保证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减少人员损失,反之,则容易使一个突发事件变成公共事件。
措施:我国的体制的利于建立起国家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快速反映机制,全国性的应急预案框架体系也初步建立起来。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应当起主导作用,处理能力取决于政府常设机构官员的素质和能力。各级政府要建立一套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正确应对突发事件要划分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与市场的责任界限,政府应担当起公共服务职能。应急预案中的经济手段不能直接化,可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但主要靠政府。同时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问题上,政府可对公众进行普及性尝试(常识)教育。
防患于未然:政府机构在建立健全危机处理机制的同时,更要防患于未然,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机制,化解潜在的社会矛盾,避免由社会问题而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
申论的要求是概述丁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供领导申阅,所以根据要求,对文字再进行修改,以符合要求。
如果申论要求是概括不同的观点或现象,你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以观点的性质为标准进行概括,如正面意见和负面意见,赞成和反对等进行概括分类。
2、分门别类归纳,概括不同观点
一些申论试题资料叙述了社会上对某一事件的不同意见或看法,要求考生概括这些不同的意见。针对申论试题的这一要求,考生要以采取分门别类归纳、概括不同观点的方法,即在熟悉资料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意见或观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不同的观点,使之符合答题的要求。
3、概括主要事实,挖掘深层含义(概括主要问题)
这类概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抽象概括,要透过现象探求其本质。这类概括一般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述资料所反映的主要事实,然后通过分析概括出事实所反映的深层次的含义。
概括文字表述的参考模式:
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述句+分述句+道理句。
(一)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
(二)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环节分析法。
2、参与方分析法。
3、链式分析法。
4、类型分析法。
5、关键词分析法。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方法和技巧的讲述为了便大家的理解和掌握进行了分解,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有些步骤是在思考中完成的,并不一定形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