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贺南方学员囊括19年省委、省政府、工商、监狱等热门职位状元
您的当前位置:南方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热点 >> 正文内容
广州市时政热点(二)
本文转载自:〖无〗    发表时间:〖2008-12-17〗   本文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774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决定

穗字〔2008〕8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我市建成全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特作如下决定。

一、把广州建成全省首善之区,是继续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1.把广州建成全省首善之区是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重要战略部署。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是省委省政府站在时代和全局高度提出的关系我省长远发展的重大命题,是统领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主题。把广州建成全省的首善之区,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着眼全省发展大局,进一步发挥省会中心城市作用,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重要战略部署,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城市化发展新目标、新定位,以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自觉行动和具体实践,在全省科学发展中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2.把广州建成全省首善之区是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与此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多年持续快速发展累积下来的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相互交织,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改革与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发展水平相比,我们仍有较大的差距。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我们只有坚持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引领,切实增强首善意识,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才能推进广州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当前尤其要针对发展目标视野的局限性继续解放思想,破除传统地域思维定势,拓宽世界眼光,增强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学习追赶世界先进城市的胆识和气魄;针对人口资源环境制约继续解放思想,破除片面追求总量、速度的观念,突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积极探索效益优先、生态优先、富民优先、节约优先的发展新路;针对结构性矛盾继续解放思想,破除对工作化的片面理解,确立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调整主攻方向,着力促进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针对体制机制障碍继续解放思想,破除僵化思想和既得利益格局的束缚,着力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增创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新优势;针对关系社会公平和民生福利的突出问题继续解放思想,破除重物轻人、重生产轻分配、重效率轻公平、重经济增长轻民生福利的思想,更加突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以提高市民素质为核心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真正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到实处。

3.把广州建成全省首善之区是抓住新的重大战略机遇的迫切需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大城市群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第三次城市化浪潮蓬勃兴起,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推进,大珠三角城市群加快融合发展,为广州提升中心城市功能、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提供了新的机遇。2010年亚运会为广州提高国际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提供了难得契机。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坚定不移地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快建设全省首善之区步伐。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明确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4.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以建成全省首善之区为引领,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着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国际竞争力,着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着力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着力发展人民民主,着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着力建设宜居城市,着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5.主要目标。力争用5到10年的时间,基本建立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努力把广州打造成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示范区,引领全省科学发展的首善之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家经济中心城市之一,跻身亚洲重要城市行列,整体提升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

——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显著下降,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宜居城市环境更加优化。城市发展模式加快转型,空间布局更趋合理,现代化基础设施系统功能更加完备,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基本形成,花园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体制创新和对外开放新优势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开放型经济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社会更加充满活力。

——民主法治更加健全。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市得到全面落实。

——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服务型政府基本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三、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三二一产业发展优先次序,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加快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水平国际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6.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实施产业融合、布局优化和区域合作发展战略,精心打造广州服务品牌,把广州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做大做强空港经济和海港经济,充分发挥广州保税物流园区功能,加快推进广州空港、南沙和黄埔三大国际物流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亚洲现代物流中心。加强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产业支持政策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加快发展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和广州科学城金融创新服务区,促进金融保险业集聚发展,积极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着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总部,发展壮大总部经济,着力打造亚太地区重要总部经济区。加快中央商务区、临港商务区、会展商务集聚区及其延伸区建设,着力打造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咨询、网游动漫、影视传媒等创意产业,着力打造区域创意之都。大力发展信息、科技和知识产权服务业。大力推进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加快应用科学管理模式、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经营业态,优化提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旅游服务等传统服务业。积极推进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

7.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加快编制和实施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建设计划。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软件等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环保和新能源、数字家庭等产业。加快建设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器材等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加快形成优势明显、布局合理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标准推进广州科学城和科学城二期、天河软件园、国际生物岛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建设信息、软件、网游动漫、生物及新材料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引导有条件的区和县级市建设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鼓励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8.优化提升先进制造业,完善现代产业链条。以壮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做强先进制造业高端环节,跨区域延伸产业链条。继续做强做大汽车产业。提升石化产业规模效益。扩大现代造船工业产能,把广州建成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继续扶持数控装备和成套装备制造业。大力推进省市共建国内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强先进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9.立足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完善生产力空间战略布局。综合评价各区域经济社会条件、资源环境和产业集聚力,围绕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积极构建一带六区产业发展格局。东部产业带:整合广州开发区及萝岗、黄埔周边地区、增城南部各组团,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型服务业集聚带。南沙临港产业区:以南沙临港工业为中心,打造集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港口物流业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北部空港经济区:以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打造空港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集聚区。中心城区总部经济区:深化中调战略,打造总部经济、金融保险、商务会展、商贸旅游文化集聚区。东南部产学研创新区:以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天河软件园、广州科学城为重要载体,打造集教育、培训、研发、产业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区。南部现代服务业发展区:以广州铁路新客运站长隆万博为轴线,打造商贸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优化发展区。东北部生态休闲旅游区:以山区自然资源为依托,打造复合型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区。

10.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腾笼换鸟步伐,推动和引导低端产业和生产环节向外转移。腾出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总部经济。把企业搬迁转移与加快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加强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建立产业发展与劳动力需求相协调的统计、分析、预测、评估和决策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控制人口总量,改善素质结构。制定优秀进城务工农民入户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把建设创新型城市放在经济建设战略任务的首位,确立建设全省自主创新策源地和华南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广州创造提升广州制造,建设创新型广州。

11.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逐步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调整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支持重点产业自主创新,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增加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入。构建社会化、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探索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完善风险投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绩效优先、鼓励创新、竞争向上、协同发展、创新增值的评价机制和资源分配机制,切实把科技行政管理重心转移到加强规划引导、制度建设、政策调控和公共服务上来。

12.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把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更多地投向企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集中力量重点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实施创新型企业示范工程,加大力度重点扶持一批优势企业,争取进入国家布点。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支持龙头企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增强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以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和工作成效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大力扶持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发挥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创新的作用,落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政策。

13.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用3到5年的时间滚动支持、分步实施电子信息、信息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数字家庭等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战略性产业。

14.加强新型产学研联合,完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探索建立产学研各方利益协调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充分利用广州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的智力资源与科研条件,围绕广州自主创新重点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链,规划、建设一批共性和关键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创新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搭建创业投融资平台,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加快培育和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大力推进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建设。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能力。鼓励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制订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加强技术市场建设。

15.加强高端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重要环节,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建立创新型人才及团队选拔、培养和考核机制。培养研究开发、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以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采取团体整体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引进各类创新人才。推进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充分利用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等平台,引进海外各类高层次人才。大力培育创新文化。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

五、提升开放型经济国际竞争力

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完善具有广州特色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提升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极化作用。

16.以世界眼光谋划广州经济国际化发展战略,以梯次定位引领梯度发展。面向世界、服务全国,依托粤港澳合作,立足珠三角城市群,科学确立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定位。在珠三角、广东和粤港澳区域发展大格局中,确立发展成为未来大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重要中心的定位:在服务华南、服务泛珠三角、服务全国的维度上,确立建设成为国家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的定位;在亚洲城市体系中,确立加快建设辐射东南亚以至亚太城区的现代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商务会展中心、信息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逐步发展成为亚洲重要城市的定位;在世界城市体系中,主动参与合作与竞争,力争经过20年到30年的不懈奋斗,跨入世界重要城市行列。

17.以深化穗港澳台合作为突破口,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密切政府间在发展规划、重大政策制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披露、规则对接等方面的合作,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建立穗港澳金融合作区、会展合作试验区及物流、服务外包合作园区等,吸引台资重点投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联合构建穗港澳台贸易投资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和大通关信息平台,推进技术创新平台、研发设施和科技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加强民间组织、中介组织和行业组织等方面的合作。

18.推动外经贸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创新外经贸发展模式,重点提高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比重,促进加工贸易向高端转型,调整优化进出口结构,拓展多元化外贸市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引进跨国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和研发环节,强化国家级开发区、功能区在产业集聚、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辐射带动功能。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境外加工贸易和合作开发资源。健全对外投资服务体系。支持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国际市场。推动外向型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19.学习运用国际通行规则,更紧密与国际经济接轨。学习借鉴国际经验,促进营商标准与做事规则国际化。加强对世贸组织规则、国际贸易法规特别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学习和研究,提高灵活运用国际贸易准则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磨擦纠纷的能力。加强与国外金融保险、投资并购、会计、审计、律师、信息咨询等行业性组织的联系与沟通,以国际通行的行业规范、办事准则推进各专业性行业组织及机构建设。加强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国际合作,维护经济技术安全。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和防范机制,提升风险防御能力。

六、建设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

坚持城市发展为了人民,城市发展依靠人民,城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增强城市亲和力、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全市人民的美好家园。


关于我们 | 汇款方式 | 考试培训 | 辅导资料 | 行测信息 | 申论信息 | 面试信息 |南方公务员博客 | 网站地图 | sitemap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广东公务员考试 | 广州公务考试 | 深圳公务员考试 | 广东选调生及公遴选 | 事业单位招考

南方公务培训中心总部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576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西校区实训楼516

联系电话: 020-85217183、18922251193

Copyright © 2007-2024 南方公务考试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20522号

       
  • 电话咨询

  • 020-85217183
  • 020-85213838
  • QQ交流群

  • 310206975
  • 255955650